中职学校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2476777 上传时间:2021-12-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职学校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职学校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校计算机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索计算机技术是近代较为先进的一项技术,虽然计算机在很久以前就 已经问世,但普及到每家每户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计算机技术的运用 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在各行各业的 普遍使用也使大量的企业迫切需要计算机技术上的人才。因此,很多以 职业教育为主的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原理这门课程,目的就是让学 生掌握计算机的技术和使用原理,为社会提供更多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但由于这门课是新岀现的事物,在教学上没有较多的经验以供参考,因 此还存在很多教学上的难题,如何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对计算技 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计算机

2、原理这门课程涉及很多抽象的概念,大多数是纯理论,深奥 且枯燥,如果没有足够的兴趣,学生很容易对这门课程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教师在教学之前要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优势,慢慢培养学生对 计算机的兴趣,有了学这门课程的兴趣后,就比较容易开展教学。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对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原理课程有很重要的作用,有了兴趣, 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因计算机原理这门课相对而言又比较难懂,所以学 生的学习兴趣就很重要了。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 探索这门课的主要内容,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就容易产生一定 的好奇心,学生会主动地在课堂上提问。与此同时,教师在正式讲这门课之前要先向学生介绍

3、这门课的意义 及重要性,以及掌握计算机技术对以后的工作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了解了社会急需计算机技术人才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考虑也会更加重 视对这门课的学习。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先用简单的方式让学生初 步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如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示,教师同时在旁边解 说,注意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学生在初步了解后能够思考这方面 的问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谈论的形式来补充和完善学习的内容。 教师要尤其注意的是,在教学初期,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是起引导和提 示的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内 容后,教师再进行更加详细的讲解。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的教学是有

4、限的,要完全掌握计算机技术,单凭这门课程 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要进行更多的课外 知识拓展,这个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后多看关于计算机原 理课程的辅助性书本。最主要的是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和学习的习惯,教 师如果只是将内容教授给学生的话,学生也只能被动接收,但如果学生 能够主动地学习,在这门课程上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为了培 养学生的这种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巧妙地留出一 些思考的空间,并提示学生在课后去图书馆查阅某些书本,等下次上课 的时候再来讨论学生的想法。3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计算机原理

5、这门课 虽然理论讲解居多,但也要求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除了课堂上 的理论讲解,同时也要开设一部分的实验操作课,将理论和实际操作结 合才能更好地掌握这项技术。开设实验课的另一个原因是培养学生的创 造力,实验课的内容设计要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再结合理论课的内容, 由易到难,同时具有开放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二、改进教学技术出于对计算机原理课程难度的考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 计教学内容时要特别注意人性化设置,教学大纲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 同时要科学合理、前后呼应,切忌出现内容重复、矛盾的现象。再者, 计算机技术涉及的部分知识确实较难,所以学校一定不能轻视教师资源 的配置,要选择有丰富学识的教师进行授课。此外,就是教学方式的改 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要淘汰,结合新时期新的教育模式,将新的教 学方式引入到课堂,充分发挥其优势,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三、小结新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但最重要的 是学校要有这样强烈的教学改革意识,计算机原理这门课是新事物,在教学上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要多总结经验,随时改进不足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