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汇报材料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2472249 上传时间:2021-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汇报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汇报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汇报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汇报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汇报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汇报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汇报材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一汇报材料认真探索“三村”建设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县位于豫西南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辖16个乡镇339个行政村,61 万人,38万亩耕地。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长期以来一直比较贫困, 是全省25个深山县、7个重淹没县和44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01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战略决策,以行 政村为基本单元,积极开展“移民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文明新村”创建活动, 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强力推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 效。目前,全县已建成“三村” 244个,其中,移民新村6个,特色经济专业村 130个,文明新

2、村108个。一是通过“三村”建设,到2004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 收入达到2070元,四年净增604元;GDP达到4&45亿元,人均7891元,四年净增 2541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9396万元,人均154元,四年净增32元;贫困人口 减至6.4万人,四年减少3.4万人。二是通过“三村”建设,催生了林果、柞蚕、 地毯、矿产、畜牧、食用菌六大支柱产业,特色经济占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达 75%以上,成为农民和县乡财政收入的主渠道,被命名为“中国辛夷之乡”、“中 国柞蚕之乡”。三是通过“三村”建设,新修乡村公路8条350多公里,硬化进 村入户道路310公里,实现了电力和广播电视村村通,电话普及率达到5

3、0%以上, 解决了 4万人和1.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有26个村达到了沼气化村的标准, 有效地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提高了农村的文明程度。我们开展“三村”建设, 实施整村推进的做法,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的充分肯定,今年全省扶贫 开发工作座谈会在*召开,李省长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探索“三村”建设的背景 和县作为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扶贫资金,但效 果不够理想,到2000年底,全县仍有9.8万贫困人口,特别是深山区、库区贫 困群众,缺衣少食,生活极为困难,还有不少农户脱贫后,由于没有致富项目, 容易因灾、因病返贫。对此,我们心情十分沉重,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

4、 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 的工作部署,尽快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带着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对以往的扶 贫开发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回顾,深刻地认识到上级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 战略决策,是改善当前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步伐的 最有效、最彻底、最根本的途径。但枠是一个集深山、浅山、丘陵、平原、水库 为一体,有着“一山一淹”特殊县情的贫困县,各行政村经济基础、发展条件、 自然环境极不相同,千差万别。如一些村经过前些年的扶贫开发,已经实现了稳 定脱贫,而且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一些村虽然已初步解决了温饱,但层次较低, 极不稳定;还有部分村地

5、处深山区和鸭河口水库淹没区,自然条件恶劣,生存环 境极差,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脱贫难度很大。针对这种现状,我们通过认真的研究, 认为要想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提高扶贫效果,必须积极探索,建立扶贫开发长效 机制,必须从杯的实际出发,坚持分类施治的原则,按照“划分类别,因村制宜, 分步实施”的思路,通过创建移民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文明新村这三种形式, 达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目的。二、主要工作做法(一)实施“出山离库”计划,创建移民新村针对散居、独居在海拔1000米以上深山区和鸭河口水库淹没区、占全县贫困人 口 80%以上的特困群体,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分批 实施”的原则,有计划、

6、有步骤地实施“出山离库”计划,实行整体搬迁,创建 移民新村。为确保他们“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一是科学地选择搬迁地址。 以环境容量分析、迁入地民意调查、提供宅基地和可耕地数量等方面为重点,确 定最佳搬迁地址。二是制订适当的补贴政策。在资金投入上,坚持以当地政府及 有关部门投入和群众自筹为主的原则,上级投入的资金实行按人补贴的办法,人 均补助3000元昆左右,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资金重点用于移民的住房建设补 贴和移民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实行专人专帐管理,做到封闭运 行,专款专用,确保有限的扶持资金发挥最佳的扶贫效果。三是切实搞好公共设 施建设。重点是搞好与移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

7、行路、就医、子女入学等基础设 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四是大力发展移民经济。为确保移民能够脱贫致富,我 们以信贷扶贫资金和小额信贷资金为主,积极组织和引导移民新上一大批种植 业、养殖业和小型加工业项目,引导移民务工经商,增加移民的收入。如城郊乡 上店移民新村,投入小额信贷扶贫资金50多万元,40户移民发展网箱养鱼250 多箱,预计今年产值可达20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人均增收超千元,基本实现了 当年迁出,当年脱贫。目前,全县共新建移民新村6个,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0 平方米,人均年纯收入由搬迁前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00元以上,已稳定地实 现了脱贫目标。(二)突出“一村一品”模式,创建特色经济专业

8、村在区域优势比较明显的行政村,突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整村推进,形成“连 片开发、一村一品”的区域格局,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一是示范引导。首先选 择38个条件较好的村作为示范点,在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加大扶持力 度,着力进行培育,强化示范引导。如留山镇油坊养鸡专业村,群众一直有养鸡 的习惯,把其确定为试点后,通过“投资金、教技术、拢大户、抢市场”等措施, 使其养殖规模迅速膨胀,效益大幅度提升,带动了周边5个村600多户群众竞相 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导作用。二是资金倾斜。将信贷扶贫资金、小额信贷 资金、农发资金等重点向特色经济专业村倾斜。几年来,共扶持各类资金达4000 多万元,有力

9、地支持了特色经济专业村建设。三是提供服务。在采取多种形式进 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县、乡、村各级技术协会、学会、研究 会的作用,发挥“农村能人”的效应,及时提供技术指导,破解产品销售难题, 为群众生产解除后顾之忧,推动了特色经济专业村的健康发展。至目前,全县建 成特色经济专业村130个,其中,花卉、蔬菜、经济林、食用菌等种植专业村 45个,柞蚕、水产、畜禽等养殖专业村34个,地毯、石材等加工专业村30个, 旅游(农家乐)专业村21个。这些特色经济专业村的特色经济产值占全村社会 总产值的比重、特色经济从业人员占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均达到60%以上,农民 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来自于特色

10、经济。(三)围绕建设小康目标,创建文明新村在经济和社会条件较好的行政村,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致富增收项 目,提高农民精神文明程度,健全村级组织机构,分批创建“文明新村”,实施 整村推进。一是制定创建标准。就是达到“五通五有六化”。“五通”即通自来水、 通生活用电、通水泥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五有”即村有强有力的领导班 子、有支柱产业、有公共文化娱乐场所,户有致富项目、有致富明白人,“六化” 即居住环境花园化、庭院经济特色化、生活能源沼气化、村级政务公开化、公民 道德规范化、农民群众知识化。二是着力培育典型。在创建之初,我们挑选了18个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点建设,培育典型,树立样板,

11、积累经验。在试点村 集中培训了近百名农民骨干,确保每个创建村有3名以上农民技术人员。对沼气 池建设等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由县创建办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实行全程技 术指导,从而保证了这些村的高标准、高品位建设,起到了典型引路的积极作用。 三是创新投入机制。在资金筹措上,我们始终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 的方针,完善资金投入机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把各项涉农资金捆绑起来集 中使用,同时鼓励动员社会捐助,积极协调银行信贷,提倡引导农户自筹,从而 形成了政府、社会、信贷、农户四方联动的投入模式。据统计,四年来“文明新 村”建设累计投资达10亿元,其中政府及部门投资12亿元,拉动社会和群众投

12、资达8.8亿元。四是严格规划实施。在规划上,我们始终把基础设施和发展经济 作为创建的突破口,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抓硬件,又抓 软件,使农村两大文明协调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标准,逐项落实,确 保建一个成一个,不搞形式主义,不搞形象工程,确确实实使群众得到了实惠, 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整村推进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是建立激励机制。为了确保“文 明新村”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专门文件,对通过严格检查 验收后被命名为“文明新村”的行政村,村支书、主任上浮一级工资,并授予村 支书县级劳模称号。同时,对文明新村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检查验收一次,符合 条件的予以命名,对已命

13、名的村经复验不合格的,取消相应的政治荣誉和经济待 遇。这样,不仅确保了建则必成,而且促进了文明新村的不断完善提高。三、几点体会四年来,通过开展“三村”建设,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不仅加快了我县脱贫致富 奔小康的步伐,而且取得了全县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在工作实 践中,我们有以下四点体会。1、“三村”建设是推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有效载体“三村”建设是我县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的实施整村推进的三种形式,实践印证确 实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成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一个撬杆。如通过“三村” 建设,催生的养鸡、大葱、石材加工等专业村,不仅实现了整村脱贫致富,而且 培育壮大了支柱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领

14、头雁”。2、“三村”建设是贫困地区加快城镇化的快捷途径通过移民新村建设,使深山区、库区困难群众整体搬迁到中心集镇所在地,贫民 变“市民”,直接提高了城镇化率。通过文明新村、特色经济专业村建设,吸引 了大量劳动力集聚,使中心村成为新的集镇。如留山镇贺庄村,是远近闻名的地 毯专业村,吸纳外来务工人员2000余人,形成了 一个辐射周边8个村、繁荣热 闹的小集镇。通过“三村”建设,枠目前城镇化率达到27%,四年净增8个百分 点。3、“三村”建设是贫困地区奔小康的正确方向“三村”建设着力于优化结构,提升产业,弘扬先进文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 件,有利于提高整体水平,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如崔庄乡

15、马良村, 家家比富、比美、比干净、比文明,喜丧事简办,无偷盗、赌博现象,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群众安居乐业。4、“三村”建设是创新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长效机制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进,农业税的降点、取消,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再 催粮派款,农村干部到底干什么?通过“三村”建设,把村两委班子的工作积极 性充分调动起来,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并逐步从计划经济、领导经济、强制性 工作方法中解脱出来,转变到争创“三村”,教育培训群众,带领、引导农民发 展经济、脱贫致富上来,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得到加强,广大农民学文化、 学法律、学科技,掌握信息,参与市场,发展经济,争做新时期新型农民已蔚然 成风。各位领导、同志们,虽然我们在开展“三村”建设、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市 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将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 更加努力地搞好我县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力争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宏伟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