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32394907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艺术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索美术欣赏是人们观赏艺术作品时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 美与人生俱来,人生与美同在,会欣赏而后会创造美。美术欣赏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感受力和鉴别 力,接受间接绘画经验,开阔视野,丰富创作灵感的重要途 径。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由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所构成的统 一体。内容是形式的精神内涵,形式是内容的物质外观,美 术欣赏主要是审美主体通过对审美客体的感知、想象、情感 和理解等心理活动进行的审美活动的认知和想像,从审美客 体的形状、结构、色彩等方面的美,得到了审美愉悦享受。 对美的欣赏因人的经历不同,审美经

2、验不同,对美的感受也 不相同,所以审美具有鲜明的个性与多样性。在传统的传授式美术教学中,老师注重的是间接经验的传授,每位学生都接受者同样的审美经验,限制了他们的个 性体验,个性表达和创作方式,结果造成孩子都用同样的眼 光看待同一幅作品,缺乏欣赏的个性与灵性,这是不符合艺 术活动的本性的。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在主体教育思想的 指导下,在充分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我们探索出“短 暂欣赏一美点分析一假设创新一感觉抒发”这一欣赏课教学 新模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教学模式,还学生一个自由的艺 术欣赏空间,使欣赏的层次由形式上升到内容(由感性认识 到理性认识),由被动的接受欣赏变成主动的探求欣赏,由 共

3、性的欣赏发展到具有个性的欣赏,挖掘学生艺术欣赏的潜 能,真正使欣赏课成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丰富创作灵感的 加油站。“短暂欣赏”儿童对绘画的欣赏,很少有理性、逻辑的成分,更多的 是他们的直观印象,儿童的直觉来自感官的知觉,而他们的 知觉更多的集中在作品的形式上,所以短暂欣赏”的目的 是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感性认识,是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在学生正式欣赏、分析美术作品前,给学生的一个短暂 的时间,一个简单的目标,如你认为这幅画最美的地方在 哪里”,浏览一下作品,让作品中最具冲击力的地方呈现出 来,在脑海中形成第一个强烈的印象,这一印象是学生对作 品的最原始的看法,也是最能打动学生心灵之处,在介绍西 方

4、绘画时,我曾经让学生欣赏过最后的晚餐一幅画时, 学生的注意力多集中在“为什么这些人都看中间那人、这 幅画人物的表情都很丰富(因为这时他们还不了解这幅宗教 画的人物背景和心态)” “这幅画画的真好,跟真的一 样”,这是作品表现形式带给他们视觉上的冲击,是作 品形式美的精华。这幅作品打动学生的不是一处,而学生感 受到的冲击也不能集中到一个点上,这正好说明了对作品欣 赏具有个性,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美术作 品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对作品的理解,给每个学生充分发 表自己看法的自由,不能以自己的见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儿童欣赏是其直觉的表现,直觉是与少儿美术欣赏有紧 密的关系,直觉又对人的全面发

5、展有重要作用,“短暂欣赏” 就是运用无意识中的“直觉理论”来培养学生有直觉感受。“美点分析”经过了 “短暂欣赏”,学生心中已经有了自己想了解的 问题,“美点分析就是对他们心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这里所谓的美点,是指学生自己认定的作品中最美的一 点,“分析”既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对美点形成过程的 研究,“美点分析”是学生对作品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 过程,是欣赏的深化。对作品进行欣赏离不开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 生活经历,不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不了解艺术史,很 难使学生对艺术作品有深刻的感受,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要收 集大量的关于作者及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他们如 何模仿生活,如何表达情

6、感,如何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和科 技发展的甚至宗教影响等等,最后的晚餐这幅画,是意 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我也收集了许多关于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发展及达芬奇的资料,作者画这幅作品时 想表达的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有个大致了解, 作为学生进行分析的依据。“短暂欣赏是为美点分析做准备,其实也是学生寻找 美点的过程,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已经发现了心中的美点, 通过资料的展示,对作品生成的年代背景及作者都有了一定 的了解,美点的分析已水到渠成,现在让学生把自己的美点 抛出来,在小组内共同研讨,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处理?最后 的研讨结果全班公布。资料展示中我已告诉学生,这幅画描 写的是圣经中的

7、一个故事情节,“耶稣和十二个使徒一同晚 餐,他说我告诉你们一个真理,你们中间的一个会出卖 我”有了这些资料,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中间那人是 耶稣,他说的那句话让所有使徒感到意外,包括犹大,所以 他们都看着耶稣,脸上因诧异、愤怒、心神不定而呈现出不 同的表情,为了突出耶稣的形象,达.芬奇不仅把所有使徒 的目光集中到耶稣身上,而且构图中把耶稣放在了平行透视 的心点上(当然这些专业的知识还需要变成学生能接受的语 言)集中了参观者的目光,使耶稣的形象更加突出。每 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美点,对美点共同分析,使学生对作品的 理解也由点到面的扩展,形成成果共享。美点的形成是有个性的,所以美点的分析也是具有个性 的

8、,美点分析发展了学生艺术欣赏独特的审美感知,使学生 对作品的理解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同时,通过生生合作, 师生合作,学生对作品的认识由单美点过渡到多美点,多层 次。课堂活动的形式由教师传授变成了合作分析,提高了学 生的艺术感觉和欣赏能力,形成了艺术欣赏的持续发展。“假设创新”艺术欣赏不仅具有接受间接经验,开阔视野的功能,还 是丰富创作灵感的重要途径,有为艺术创作服务的功能。“假设创新”给了学生一个艺术再创造的机会。在学生对作品的创作手法,作者的意图,已经有了一定 的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再给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创设一定的 情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引发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例 如:“达芬奇集中使徒目光

9、的方法可以用在广告画中,把要卖的东西(产品)放在目光集中的那一点上,广告效果 肯定会很好的”;“画赛跑时画很多运动员跑向终点线, 那场面肯定很激烈”;假如欣赏的是现代作品或儿童绘 画作品,我们的问题可能是:“如果你是作者,你会通过什 么角度或什么主题来表现这一内容”作者使用的技法还适合 用来表现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交流,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 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创新是假设的,学生对作 品的再创新只是一种思想、见解的的表达,不用受具体绘画 技法的限制,艺术创造的氛围非常宽松,学生在没有压抑和 束缚情况下,调动已知、已感的材料,在课堂对话和互动中 碰撞出创造的火花。经过大胆的艺术尝试,教师

10、适当的启发 和帮助,他们的创造力会得到自然的喷发。“抒发感受”“感受交流”其实是一个巩固、反馈的过程。学生通过各个环节的学习,接受了间接经验,体验了成 功,尝试了创造,一定会有不少的感受,再给他们一个抒发 感受的机会,创设一个抒发感受的情景,学生一定会有感而 发。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自主、多种形式的表达,文学素养 好的学生可以做诗,写欣赏感受;有绘画功底的学生可以用 绘画、书法表达;甚至音乐、舞蹈以此统合学生对艺术 的感觉。“抒发感受”这一环节有意识的强化音乐、美术、戏剧、 文学、舞蹈及各种艺术之间的联系,使各学科的学习结成一 种互补、互利的生态关系。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没有专门的评价环节,是我们有意识的改变了评价的价值取向,避免把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和进 步简化为可能的几个数字或几句仅仅代表老师意志与见解 的话语,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与个性发展的评价, 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更直接、真实反映了学生学习状况的变 化,教师只有及时把握这种变化或问题,给予及时的评价反馈,才会更有利于把握学生学习的发展动向,促进其艺术能 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