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逸向 文档编号:232394658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毛泽东长沙教学目标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2、能力目标:A、提高朗读诗歌的兴趣与能力。 B、提高对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1、知识目标:A、了解诗歌的一般特点,能背诵诗歌。 B、把握诗歌内容与作者情感。 C、学习诗歌语言形象、凝炼的特点,体会其 丰富的表现力。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此句的意思是说: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不应贪恋故乡的一草一木,而应该四海为家,上下求索,正所谓“青

2、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 回忆回忆赠父亲赠父亲材料一: 毛泽东(18931976)政治家、革命家、诗人。1910年毛泽东离开韶山投考湘乡县东山小学。在回答言志作文题时,他写下了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充分表达了17岁的少年的宏大抱负。 材料二: 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就读时,毛泽东与蔡和森、何叔衡等人经常在一起纵论天下大事、社会和人生问题,常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来激励自己,立志要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与同学约定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材料三: 在长沙求学时,毛泽东经常与同窗好友去湘江游泳,写下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

3、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诗句。“五四时期”毛泽东组织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在全国反响极大。 相关资料写作背景 1925年2月,正是北伐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革命蓬勃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农民起义,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这年深秋,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准备到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并独自去了橘子洲头。事后作了此词。二、 关于词的常识 词:又名“长短句”、 “曲子词”“诗余”等。最初的词都是配乐歌唱的。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

4、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沁园春 长沙。 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词以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 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三 整体感知朗读,要注意节奏。感情,要热情奔放,慷慨激昂。注音:舸 稠 峥嵘 遒 遏寥廓gchuzhng rngqilioku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

5、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思考讨论1、在本词中,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画面?2、“看”和“忆”二字在词中有何作用?3、本词选取了很多优美的意象,请指出?4、上片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5、上片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

6、?为什么?6、上片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看 万山红遍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远眺仰视俯视 远景 近景 高景低景静景动景动景动景万类霜天竞自由 (点)(面)分析上阕 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

7、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百舸争流: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也有这种作用)鹰击长空:“漫江碧透” 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之“浅”可理解为江水清澈见底,一望而可见之,故曰“浅”,全句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仿佛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是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柳宗元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鱼翔浅底: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8、,万类霜天竟自由。眼 前 景生机勃勃绚丽多姿 寒秋图心 中 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胸怀博大的凌云志乐景哀情反衬 通过想象,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面7句所描绘出来的景色。 远山层峦迭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雄鹰敏捷脚尖,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读下阕,思考下列问题: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2、“携来百侣曾游。”这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3、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下阕忆恰

9、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同学青春年少 风华正茂峥嵘 岁月记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我辈破浪锐进 奋然前行豪迈 气概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概括主题词语积累苍茫 苍莽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寥廓辽阔指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指辽远广阔,侧重于平面的范围。义气意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指气概、志向、趣味和性情。峥嵘岁月 风华正茂 指点

10、江山“秋”在高考诗词阅读中常出现的意象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菊花隐逸、高洁、脱俗的象征落木盛衰兴亡、悲伤感慨的象征鸿雁羁旅情怀和思乡怀人的象征寒蝉高洁、悲凉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这首词上片主要是写景,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绘景有什么特色?2、古人非常讲究练字,往往“吟安一个字,拈断几茎须”,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3、请概括下片的人物形象。 风

11、华正茂 热情奔放 关心国家 激浊扬清才华横溢 蔑视权贵 无惧无畏 勇于斗争链接高考题型题型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景象)?(3)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答题范式】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答题套路】1、这首诗描绘了(特征+时间+地点)的画面。(盖帽,1分)2、描绘图景(结合诗句具体展开,2分)3、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2分)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湘江秋景图。【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意象及其特征,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12、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问题: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一)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

13、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炼字题型答题模式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字面义和深层义。(释义) 有表现手法时点出。(点手法)(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分析其具体表现 。(描景) 1、或描绘了某人、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第三步:作用 2、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结构作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等) 高考题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 兰 花 宋

14、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縠(h)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闹”字用得好。“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运用拟人和通感的手法生动形象传神地刻画了杏花怒放的春天景色。(点手法)(步骤一)花开本没有声音,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描摹得有了声音,展现出春意盎然、杏花闹春的景象,使人在视觉里获得了听觉的感受,突出了春天美丽而有生气的特征。(步骤二)表现了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步骤三) 赏析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

15、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通感的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

16、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在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李延年高考提问方式: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2、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答题步骤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特征+身份)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艺术手法展开) 3、概括情感、理想、追求等。 解题步骤: 形象特征意义(情感) 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游子、隐士、英雄、将军、战士、思妇、少女、孩童、老翁、樵夫 江 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描写了一个不怕天寒雪大,专心钓鱼的渔翁形象。 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这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的写照。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