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2392274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规划理论征文一关于“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岀的新的发展 要求的五年,也是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关键时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战略眼光审视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开展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理清“十二五”发展的基本思路,对于科学 编制“十二五”规划,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 “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问题 研究的调研报告,以供讨论。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评价“十一五”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三个”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展观,

2、全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战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基础 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 面发展,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效能不断提升,各项指标总体完成情况 良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正逐步迈向宽裕的小康社会。(一)“十一五”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1卩从的19.36 亿元发展到的31. 59亿元,年均增长17. 9% (按现价计算),人均gdp由 5574元增加到8975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农业产值由的3.

3、76 亿元发展到的5. 7亿元,工业总产值由的10. 92亿元提高到的21. 9亿元, 年均分别增长14. 9%、26. 1% (按现价)。财政总收入由的1. 81亿元提高到 的2. 1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由的1.26亿元提高到的1.5亿元,年均 分别增长20. 9%、21. 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的25. 27亿元提高 到的42. 06亿元,比期初增16. 79亿元,年均增长5%。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十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为13.5:38.5:48,调整 为11.9: 36.9: 51.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继续稳步发展。粮食作 物播种面积保持在17万亩/年以上,粮食生

4、产能力稳定在5.6万吨/年左 右,茶叶、山地蔬菜、食草动物、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工业规模不断扩大。橡胶塑料制品业、汽摩配、装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速 发展,目前全县工业企业个数已达24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 家,较增加12家,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一半以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县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总量增幅加快,消费结构 不断优化。旅游发展步伐加快,氨泉旅游景区、廊桥文化园等重点景区建 设项目顺利推进,旅游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旅游主业化进程加快。发展空间有效拓展。随着新的58省道、新城开发等项目建成或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市政功能不断健全,县域发展空间

5、得到了有效拓展。一是58省道产业发展平台初步形成。我县积极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取得明 显成效,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颁布实施,提出了构筑“一轴一核 三区”的产业发展架构,为我县今后相当长时间内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彭 月产业基地雏形已基本形成,目前已引进企业31家,其中落地29家,建 成投产13家。二是城镇化进化加快。县城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建城区面 积达到了 5. 2平方公里,特别是新城开发后,直接新增城市规划面积8平 方公里左右,为我县人口聚集、做大城区拓展了广阔空间。同时,52省道、 58省道及其连接线的建成为沿线的司前、雅阳、三魁、泗溪等乡镇城镇化 进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6、“十一五”以来,我县以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在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导 作用,加大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力度,采取了 “项目建设年”、领导包项目 制等项目推进措施,项目建设取得了有效突破。“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安 排的66个重大建设项目中,4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占71.2%,新58省 道改建工程、彭月产业基地、城关引供水工程、城关污水处理工程、新城 大道、新城大道等一批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龙丽温(泰) 高速公路、温州()抽水蓄能电站、交溪流域水资源开发、220千伏输变 电工程前期不断深化,新58省道至彭溪公路、黄桥至文成铜铃山公路、 52省道至

7、龟湖公路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项目前期的推进,为今后尤其是 “十二五”的项目建设预留了较大的可操作余地。社会民生明显改善。我们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从解决人 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 谐。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完善扶贫长效机制,切实保障民生 的安全和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 13198元,比提高3297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的2966元提高到的4461元,年均增长16.3%。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城乡居民吃、穿、用、住、行等各方面消费水平都有显 著的提高,消1 2费结构更加合理。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面实施“千百工程”、 “康庄

8、工程”、“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教育四项工程”等工程,建成了 一大基础设施项目,农村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环境进一步优 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与就业、 医疗卫生、教科文、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社会民生事业财政性支出均有 大幅度的提高O生态建设全面推进。为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发展好我县绿色生态资源, 我县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 护,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 发展战略,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通过抓整 治、抓产业、积极构筑生态屏障、生态产业、生态家园“三位一体

9、”的生 态建设模式,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县金名片。积极 推进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处理站工程、乡镇垃圾中转站、镇级污水处理厂工 程等项目建设,生态项目建设有效推进,生态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招商选资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民间资本有效激活,人 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审批环节和办事程序进 一步简化和优化。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执政能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机关 效能建设,全面实施目标考核责任制,行政效率不断提高。“凡进必考” 的人事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办公资源的统一管理进 一步加强,人事、财务、资源管理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农村综合 改革

10、,教育收费、土地征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等配套改革不断推进。(二)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主要经验与启示“十一五”以来,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时也积累了许 多宝贵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启示一:坚持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 障经济建设是其它一切事业的基础。对于相对落后的来说,加快发展的任务 十分艰巨与迫切。“十一五”以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用发展 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创造性地制定并实 施了一系列符合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出了建设“生态、小康、和谐” 的宏伟目标,并深入组织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

11、 县”战略,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十一五”是我县发展最快、 效益最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继续坚定 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研究制定适合我县 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以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造福 于全县人民。启示二: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第一方略,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所在。经验表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可以抓住若干次机遇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的;机遇不可多得,稍纵即逝。“十一五”以来,尤其是新的58省道建成 以来,以及今年以来国家“保增长”政策的实施,为我县加快发展提供了 千载难逢的机遇;适时岀台了县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

12、领导包项目 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为我县加快发展赢得先机。几年 来,我县坚持把抢抓机遇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积极上项目、争投 入,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加快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今后我们还要进 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用足用活国家相关政策,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 新突破,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迈出新步伐,在社会事业发展上开创新局面, 尽快使经济社会走向全面发展。启示三: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第一要素,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 推力。我们始终把人作为生产力中最关键、最核心、最活跃的因素,积极改善民 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坚持尊重实践、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力为 全县人民谋福祉,让全县人民

13、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充分激发 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潜力。我们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 时,把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通过努力,热点民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缓解。新的发展阶段, 要始终继续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经济建 设的成果,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二、关于“十二五”规划前期需要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关注一:要客观分析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依然 存在

14、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有效转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我们目前的经济结 构为“三、二、一”模式,这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结构,但对于来说,这是 一种畸形的结构,我们没有经过工业化的发展阶段,没有工业的发展是难 以支撑我们长远发展的。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会有相当一部分 是无效增长。工业基础薄弱,层次较低,优势不明显,市场竞争力较弱。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我县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商贸业为 主,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中介、科技、休闲旅游等现代化服务业发展不 充分,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严重缺乏。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 不理想,导致今后我县节能减排压力加大。二是投资增

15、长尚未实现有效突破。一是缺乏重大建设项目支撑下的投资下 滑问题。前几年,我县投资在基础设施大项目带动下较快增长,但是近两 年由于大项目的缺乏、以及政策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影响,保持投资稳步增 长问题突出。二是尽管在政策推动下,民生、工业等方面投资增长较快, 体现了投资领域的新增长点效应,但土地供应跟不上,以及国内外不确定 因素的增加等,企业经营情况发生变化,影响了项目的投资决策和建设进 度。三是重大前期项目审批时间长、难度大,如交溪流域小水电开发等重 大项目,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同时,一批项目前期推进与开工准备相 对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县年度投资计划实施。三是公共产品尚未实现全面改善。伴随着

16、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改 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与问题。尤其是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 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全面凸显出来,一方面是广 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 产品短缺。我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机制、结构、筹融资渠道等方面仍然 面临着诸多问题,公共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完善和创新 机制,改善公共产品的不合理供给结构、提高供给有效性、开拓公共产品 供给渠道,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生产 生活需求,是我县新农村建设中需要继续探索的重要课题。四是收入增长尚未实现有效支撑。虽然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 总的来说,全县财政收入结构、收支平衡状况还没有根本好转,而刚性需 求和上项目需要地方配套的资金增多,收支平衡的压力大。全球性经济衰 退的持续,高速增长将难以维持,这对我县的产业发展影响将是深远的, 再加上由于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交溪流域开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