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热点题型二+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232387442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热点题型二+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热点题型二+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热点题型二+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热点题型二+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热点题型二+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热点题型二+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生物一体资料讲义:热点题型二+Word版含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与速率测定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方式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滴入B瓶中变成灰绿色,证明有酒精产生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审题关键(1)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6H2O6O212H2O6CO2能量、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2)甲组营造的是有氧环境,而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

2、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B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所以二者分别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方式。(3)甲组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以排除空气中的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4)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答案C物质鉴定法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1)实验原理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可用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细胞呼吸产物的检测a. CO2的检测 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酒精的检测: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2)实

3、验步骤配制酵母菌培养液。设计对比实验a甲组中空气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消除空气中的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CO2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b乙组中B瓶应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是耗尽B瓶中的氧气,以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3)产物检测与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的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时间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变混浊/快无变化乙组(无氧)变混浊/慢出现灰绿色有O2CO2(大量)H2O(4)实验结论 酵母菌C2H5OHCO2(少量)无O2葡萄糖下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一中

4、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装置一中液滴不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C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死亡D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审题关键(1)装置一中NaOH溶液可吸收细胞呼吸释放出的CO2,因此刻度管内的液滴移动情况反映的是氧气消耗量的变化,因此装置一可探究酵母菌是否发生有氧呼吸。(2)装置二中因“NaOH溶液”换成“蒸馏水”,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因为消耗氧气量和释放二氧化碳量相同,则液滴不移动。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则会因释放CO2,导致液滴右移。因此装置二可探究酵母菌是否发生无氧呼吸。

5、答案D液滴移动法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1)探究装置:欲确认某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应设置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2)结果结论实验结果结论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3)误差校正: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细胞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

6、置放入25 水浴中,10 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 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实验时间(min)101520253035液滴移动距离(mm)032.565100130162.5A.图中X为NaOH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2030 min内氧气的平均吸收速率为6.5 mm3/minC如将X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需将装置中的X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审题关键(1)X为NaOH溶液,其可吸收果蝇幼虫细胞呼吸释放的CO2,所以液滴移动情况反映的是氧气消耗量的变化,软管夹关闭后

7、液滴将向左移动。(2)由表中信息可知,在2030 min内氧气变化差值为1306565 mm,因此该时间段内的氧气平均吸收速率为6.5(mm3/min)。(3)果蝇幼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所以将X换为清水,并向试管充入N2,无论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液滴都不会移动。(4)因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也会影响液滴移动,为了避免该误差,则应设置对照实验,应将装置中的果蝇幼虫换成等质量的死幼虫,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环境中,重复上述实验。答案B液滴移动法测定细胞呼吸的速率(1)实验装置(2)指标:细胞呼吸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或O2吸收量来表示。(3)原理:组织细胞呼吸吸收O2,释放CO2,CO2

8、被NaOH溶液吸收,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刻度管内的液滴左移。单位时间内液滴左移的体积即表示细胞呼吸速率。(4)物理误差的校正如果实验材料是绿色植物,整个装置应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细胞呼吸速率的测定。如果实验材料是种子,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对装置及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将所测的生物材料灭活(如将种子煮熟),其他条件均不变。特别提醒脂肪含氢量高,含氧量低,等质量的脂肪与葡萄糖相比,氧化分解时耗氧量高,而产生CO2量少。因此脂肪有氧呼吸时,产生的CO2量小于消耗的O2量,有色液滴移动明显。1(2018衡水第二中学

9、联考)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设计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自变量为温度B实验因变量为CO2的多少C空气泵泵入的气体应先除去O2D乙、丙两试管加入干酵母后应煮沸冷却除去CO2答案B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温度属于无关变量,A项错误;该实验通过Ca(OH)2溶液检测CO2的产生量,B项正确;空气泵通入气体是为有氧呼吸提供O2,应先除去泵入气体中的CO2,C项错误;乙、丙两试管的培养液需煮沸(除去CO2)冷却后再加入干酵母,避免酵母菌被高温杀死,D项错误。2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装置甲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B装

10、置乙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装置丙可用于探究萌发种子的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D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装置甲中有温度计,且使用了保温瓶(可以防止种子细胞呼吸释放的热量散失),因此,该装置可以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A项正确;装置乙中NaOH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乙的有色液滴向左移动是该装置中氧气减少所致,说明种子萌发时一定进行了有氧呼吸,但种子细胞也可能同时进行无氧呼吸,B项错误;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装置丙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细胞呼吸是否产生二氧化碳,C项正确;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以杀

11、死粘附在种子表面的微生物,避免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对实验产生干扰,并且三个装置都要设置相应的对照实验,D项正确。3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图、图装置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甲利用图装置探究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材料用具:500 mL保温桶、温度计、活性酵母菌、0.1 mo1/L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实验步骤:取A、B两套装置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实验。装置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A加入200 mL的葡萄糖溶液加入10 g活性酵母菌XB加入200 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Y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则X是_;Y是_。B装置中步骤一的主要目的

12、是_,这是控制实验的_变量。实验结果:略。(2)乙利用图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假设该装置编号为,则装置除用_代替NaOH溶液外,其他设计与装置相同。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是_。写出乙组改进后所得的实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若装置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装置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若_,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若_,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答案(1)不加入石蜡油加入10 g活性酵母菌去除

13、氧气自(2)等量清水由蓝变绿再变黄装置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装置中红色液滴向右移,装置中红色液滴向左移解析(1)分析表中相关内容,考虑到实验要遵循对照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这几个原则,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氧气,其他都是无关变量,要求一致。因此X处应填:不加入石蜡油,目的是给酵母菌创造有氧环境。Y处应填:加入10 g活性干酵母,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氧气,氧气有无属于自变量。(2)图装置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红色液滴向左移动是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引起的;探究呼吸方式,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装置除用等量清水代替氢氧化钠外,其他设计与装

14、置相同。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装置烧杯内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所以装置测量的是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的量。装置烧杯内是清水,清水不能吸收气体,也不释放气体,该装置测量的是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和消耗氧气的量的差值,如果气体体积增加,说明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所以:若装置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若装置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酵母菌不进行无氧呼吸只进行有氧呼吸;若装置中红色液滴向右移动,装置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酵母菌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4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细胞呼吸方式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一: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安装成图甲装置。每隔一段时间,从分液漏斗向锥形瓶A中注入适量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装置中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变化。实验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