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3 页问题导学之有机化合物教学的探幽入微总结本文主要使用如下教学策略突破重难点1)以问题载体策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循序渐进的问题,起到导读、导议、导练、任务驱动的作用通过问题设置引导学生自读,实现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导读导议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就有关问题(通常是与教材中重点和难点)展开全班讨论,经充分讨论后,提出见解和质疑,经分析判断,寻找答案导练即教师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迁移运用能力如,乙烯的工业价值比较简单,抛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乙烯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可以运用导议如通过设计问题组(见教学环节3 和教学环节5),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掌握结构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乙烯的加成反应,运用导练如乙烯除了溴水之外,还可以与氢气、卤化氢、水等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写出相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应用模型策略即采用物质模型方法、想象模型方法以及符号模型方法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深刻地理解化学理论,或者借助学生建构的化学模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第 2 页 共 3 页样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如笔者采用小组合作构建球棍模型代替乙烯分子,这样在合作学习中增加学生对乙烯的感性,帮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
又比如,采用多媒体课件模型模拟乙烯的加成反应此法有效突破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创造性思维或想象力去理解事物的本质,促进其发散思维的发展3)三重表征思维策略在有机元素化合物化学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宏观- 微观 - 符号的三重表征思维,树立“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学科思想,试图将零散繁杂的化学知识变成有序简单的理论体系例如,在教学中,通过自主阅读和举例,学生建立对乙烯的宏观认识,并对乙烯产生亲切感; 然后通过活动探究理解乙烯分子的微观结构; 再要求学生根据模型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分子式,即符号表征乙烯分子4)应用巩固策略围绕化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建构实际问题,通过演练促进学生更为全面准确地理解化学理论,也通过学生的应用结果了解其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教学补充和调整例如,课堂上学生理解了乙烯的结构与加成反应特点,比较容易进行演绎推理,并且能将这种思维方式推广与氢气、氯化氢、水的加成此时,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问题(一个氯乙烷制备的最佳方案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深刻第 3 页 共 3 页理解加成与取代反应的本质特点同时在课堂最后集中练习几道题目,以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3. 转变教学方式,实施问题导学,启迪思维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启迪思维模式,即整个教学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教学内容通过问题为载体诱导学生分析材料,善于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教材自主阅读、知识同伴之间讨论、交流、探索,结论学生自己归纳,知识体系学生自己建构,并及时通过适量的练习进行反馈,整个过程中教师精讲点拨的时间不超过 20min,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0min。
学生在参与探究中强化了情感认知,在讨论中实现领悟知识,在交流中活化和启迪思维,在点拨中消除学习障碍点,在引导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死气沉沉的局面,师生之间是平等开放的交流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做到“亲历亲为”,知识才能够为自己所掌握那么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达到问题导学、启迪思维,促进自主学习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