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32111692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实网络,扩充收派能力夯实能力 从昔日的空运“领头羊”到今天紧跟公路快运前“三甲”,新邦物流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年均业务增长40-50%,新邦物流成为当今国内公路快运市场的后起之秀。在前有公路快运巨头压群,后有数量庞大的“追兵”的情况下,新邦物流仍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目前该公司网络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在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专、快线长途零担与整车业务。打造全国性的公路快运网络,成为新邦物流蓬勃发展的最终目标。最近,新邦物流高级副总裁胡晓龙接受物流杂志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树品牌、建网络、重服务品质是目前新邦物流主要任务。 物流:业内及同行对新邦物流还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差,认为新邦物流的优势在珠三

2、角,仅仅是珠江三角洲的公路快运企业,服务范围还没到全国,新邦物流的快运网络是如何布置的? 胡晓龙:零担快递行业的网络,我认为是一种“哑铃状”的服务网络结构。新邦是一个传统的普通民营快运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多方面是受限制的,为考虑多方面,在网络建设方面采用阶段性的拓宽方式,之前主攻发展华南市场,近两年来网络重点转移到华东、江浙市场,去年已经在开发华北市场,接下来将拓宽中西部地区如郑州长沙和武汉市场。目前西南区还有点缺陷,估计今年布点应该是没问题的。占领北上广市场,可以说在全国的市场基本上站稳了脚。 物流:目前新邦物流在全国设有多少个服务网点?未来的快运网络目标规划是如何? 胡晓龙:新邦在全国大

3、概有500多个服务网点,华东、江浙、沪有300多家,华南有200多家,华北市场有50多家,在西南、中部地区也设有部分网点。考虑到华南网点的贡献率已经从原来占网点总数的70%下降到50%,公司将把网络重点转向国内的其他地方。 网点的饱和度与全国GDP的分布、人口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均有关。如果快运网点只开发到三级城市,我们测出来全国大概设立6500多个网点。新邦现在重点还在一级城市,二级城市还是相对比较少。今年的初步计划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200-300家服务网点。 物流:事实上,在目前公路快运市场上,天地华宇、德邦、佳吉各占自己的一块,并在服务、客户等方面都有较清晰的定位,新邦物流的快运服务与

4、这几家有哪些明显的区别? 胡晓龙:公路快运行业中各企业的运作模式、货运结构、客户类型都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在对物品重量方面做了数据分析之后发现,20公斤以下的(快递物品范围)的非常少,20公斤以上的客户占的数量非常大,但营业额贡献率不高;100-200公斤的货物营业额贡献率比较高,但是数量上很少;但是500公斤以上的就属于整车大批量大批次的,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很高,这块业务较为难做。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一些零担的中小型企业。 物流:近年来,国内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给国内的快运、快递市场带来巨大的货运量,新邦物流在电商物流领域取得哪些进展? 胡晓龙:我们的客户以B2B的传统型为多,但是我们也开发一些电商,

5、也是京东、阿里巴巴的网络发货平台。我们的客户包括制药业、配件、服装和IT产品,主要是小批量、200-500公斤的零担运输,我们整合的也是这种资源。 电子商务有几类,一个是我自己提供平台,前后端的操作都自己来做。另外一个是对接电商平台,成为电商的发货渠道。 其实,目前电商大部分都是快递形式发货,零担快运与C2C对接的优势不如快递服务,在批量、运输成本、网点、线路、物品跟踪等方面快递优势明显。是做包裹,还是做快件、零担快运,我们都会做市场细分与定位。 目前公司的电商业务额占10%左右,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能够提高电商业务量,目标是达到30%。 物流: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目前新邦物流已建成公共快运市场,除

6、了服务自身的合同客户外,也为其他零散货(非合同客户)提供门到门的快运服务? 胡晓龙:我们现在是在做标准,做运营模式方面,只要认为我们的快运平台能够为他们带来效益的,都是我们的客户。作为公共快运平台,质量和实效是两个发展的重点。那些批量很大、批次不大、500公斤以内、对时效要求比较高、价格敏感度低的客户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 另外,我们还提供定制物流服务,如为宝洁、联合利华定制仓库和系统等。新邦的时效、运营模式与物流企业如宝供物流的运输时效的要求相适应,他们需要我们的信息化服务,需要我们的快递状网络结构,其实有很多物流公司与新邦是合作关系。 物流:大家都知道,新邦物流是从做空运起家的,目前又主推公

7、路快运,空运还有优势吗?空运量占整个营业额的多少? 胡晓龙:新邦是以空运为基础为龙头发展起来的企业,新邦2011年是白云机场销售额的银奖,排在第四位,新邦的优势一直在保持。但是国内的货运量减少了,并不是说需求减小了,而是转移到其他的方式,比如公路。特别是在这种朝发夕至、今发明至隔天到的货物,空运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市场了。从广州到上海卡车只需跑20个小时就能到达,当天早上从广州发车,当晚就能到上海,明天早上就能提到货。而空运经常因天气、航空管制等因素出现延误,晚上还不飞行,但卡车的运输时间则不受限制,像UPS这种包裹速递肯定是未来的一种趋势。 物流:公路快运是基于快递与零担运输之间的一种运输服务

8、形式,据我所知,新邦物流曾经也涉及快递业务,并成立快递公司。公司在业务上如何把握这两种货物的运输形式? 胡晓龙:快递和零担快递有本质的区别,在物流成本方面,快递上门送收件是没最低收费的,公路快运有最低收费,如果再加上门接货还要钱。别看就差这么一点点重量,但在服务体系、运营标准、站点设计上的区别非常大。可以说,能把快递客户的需求和零担快运的客户需求结合起来一起做的企业非常少,只有像美国UPS这样的大企业才能做到包裹和信函分开,但前提条件是已经达到足够的量,并且采用了现代化的分拣手段。 我们原来的快递部门,也试图与快运整合,200-300家快递加盟点有没有可能也提供零担快运?结果发现得不偿失,快递

9、做不精,零担不专业,成本居高不下,因为快递从人员配置、派送配置和车辆配置到网络布局,都和零担的完全不同。现在这个快递部门已与上海CESO快递有限公司整合在一起了。 据说德邦物流也想试图试水快递,说实话我不太看好这种做法。 物流:作为公路快运企业,运输车辆、人员、干线网络、转运中心等都是非常关键因素,目前新邦物流在这些方面是如何规划的? 胡晓龙:公司共有员工6000多人,自有车辆600多辆,500多网点平均每个网点配置一辆车左右,更多是干线运输车。 具有“哑铃状”网络的零担快运发展到一定程度,收派能力非常重要。干线运输大家都可以做,但是最后一公里或者最前一公里一定是新邦自己做,不可能外包,事实上

10、,最前、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信息化、员工的培训、管理是很难统一管理的。你把希望寄托于加盟或者把它外包给别人做都是不科学的。我们现的网点全部是自营的,就是为了保证新邦的准时性。新邦现在把终端送货的司机也叫做服务代表,他们代表的是公司形象。 物流:从事公路快运是非常耗资金的一个行业,一般的企业是难以支撑的。华宇、佳宇因资金需要分别被TNT、YRC收购,这是一种模式,德邦物流、远程物流引进风险投资又是一种模式,新邦物流在未来发展资金的有如何打算?是否有第三种发展模式? 胡晓龙:自主发展,寻求战略伙伴,寻求战略组织者,这肯定是一条路,能够加快企业的发展。人才新邦可以培养,关键是要有资金,就可以实现配套。

11、企业在筹资方面有多种方案,企业发展靠耐力,不是看现在的成果,一年有几个亿的利润,是经过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的。新邦现在是做标准、做模式、做客户满意,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也有一定的盈利空间。 新邦也在争取进入金融市场,取得上市资格,让企业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物流:国内物流人才缺口大,有一定的管理素质的、独当一面的管理人才更难,新邦在人才培养及留住人才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例如有没有进行股份制改造? 胡晓龙:有清晰的思路、整合能力、能够很好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又接触过快运的人才在物流零担快运里面确实是少之又少。虽然国内从事公路快运的企业有好几万,但真正靠谱的,觉得不错的人才他们自己都是老板。新邦正在开

12、始着手进行企业股份制改造,包括总裁、副总裁等高层管理人员都将持有公司的股份。 物流:目前在国内做公路快的主要有国际的如TNT、YRC和国内的民营快运企业,但近年来感觉资金实力雄厚的国际公路快运企业发展并非顺利,你是如何看待国际公路快运企业在中国的发展? 胡晓龙:国际化的管理思路到中国来需要适应和消化。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与国外的经营环境、政策、法律都不一样。麦当劳和肯德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麦当劳不如肯德基经营得好,就是因为肯德基中国本地合作化较成功,能够将中国本地化的饮食和和西方的结合在一起,但是麦当劳就没有中国化的东西。外资在国内要走好,一定要有本土化的人才,才能适应、了解中国的物流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才会有好的营销策略,仅仅拥有资金但没有了解市场的人员,也是白费力气。 我认为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对中国具体情况的不了解以及管理人员水平跟不上。目前来讲,物流行业的人才非常奇缺,特别是CEO级的,没有这个视野,就不可能作出好的决策,就无法把握这个企业。高层人员没有在同质化竞争企业做过,没有这种竞争思维,没有贴身肉搏的经验,就无法决策。我觉得看待一个外资企业,不能够单一地去看,例如我们也需要观察企业的基层到CEO甚至到国外董事会建立的沟通渠道是否畅通,而这对于中国的合资企业来说格外关键。 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