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解-[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232099134 上传时间:2021-12-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解-[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解-[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解-[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解-[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解-[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解-[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解-[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理解 和谐思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摘要:管子兵法道:和合故而能协,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只有和睦、团结才能协调一致,写作教学也是一样。教师既要多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的思想多元和谐,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师生关系和谐;在写作教学中,既要使其他相关学科融入课堂,协调一致为其服务,更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学生的人品和文品一致和谐。 关键词:写作教学和谐 管子兵法道:“和合故而能协”,就是说,做任何事情只有和睦、团结才能协调一致,写作教学也是一样。 什么是写作?简言之就是用书面语言表达某种意思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为什么说它复杂呢?因为写作是一个动态的脑力劳动过程,又是一门

2、和很多学科都有联系的交叉学科。写作有“四体”:主体、客体、受体和载体,其中无论是写作主体的素质构建,能力、意识培养,受体的接受习惯、还是对客体的选择、载体的构建,都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人”。因此,鉴于大多数写作课程只重视对写作客体和载体的研究,而忽视对写作主体和受体的探索的情况,笔者认为,写作研究和课堂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使整个写作研究、教学的各个方面协调一致,稳步发展。 (一)多组织课堂讨论,使学生的思想多元和谐 有位老教师说:“写作课就是举例课”,笔者认为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写作活动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就是要让学生去写。教师要教给同学们方法,最为

3、简单的途径之一就是多给学生举一些经典的例子,或者说用一些比较形象的手段和方法,去说明一个很抽象复杂的问题,举例子在写作教学中容易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但是,笔者个人认为要达到这样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能够很快心领神会,还需要学生的讨论、甚至是争论。最好是分小组讨论,然后让各小组派出代表陈述各自的观点,然后由老师协调、引导、总结,得出比较一致和理想的结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因为在课堂的某些时候,教师是没有足够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只有分组讨论和轮流选派代表的方法,才能尽可能使五六十个人同时比较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让他们收获知识

4、和自信。比如,笔者在上到如何培养写作主体想象能力的时候就借鉴他人的经验给大家创设了这样一个题目: 树上有十只鸟,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 根据这一情景,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并相互评价各自的立意是否新颖、合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智力题,要求同学们除掉枪响打死一只,其他的鸟全惊飞了这一答案进行想象。同学们兴趣盎然,各自打开想象的闸门,通过几分钟的思考,便展开讨论,其结果大大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总结如下: 1.树上还有十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一只鸟被打死,其余九只团结一致,将此鸟托上树枝,让它魂归故乡。立意:爱让这个世界温暖。 2.树上还有九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有两只老鸟(一公一母),八只小鸟

5、。公鸟被打死,母鸟用翅膀在窝里保护着八只小鸟。立意:体现出伟大的母爱。 3.树上还有九只鸟。理由:一只鸟被打死了,其余都在树上观望。立意:批判国民“看客”的心理 4.树上还有八只鸟。理由:被打死的是即将收获爱情的公鸟,之后,母鸟殉情,登时之间婚礼变成葬礼。立意:歌颂忠贞的爱情。 5.树上还有八只鸟。理由:树上十只鸟中母鸟被打死,公鸟逃之夭夭,只剩下八只小鸟。立意:批判贪生怕死,缺乏责任感的人。 这样的讨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则让大家掌握了一些具体的思考问题的方法,二则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三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懂得只有学会倾听他人,不断向他人学习,不断吸取别人的优秀

6、思想,才会使自己更丰富、胸怀更宽广。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师生关系和谐 写作课程研究的对象除了文本之外,最重要的还要去研究人,因为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主导。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以及培养他们在写作活动中的创造力,是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至于具体怎样去做,笔者不敢妄下结论,因为给学生上课毕竟不同于种植大白菜,大白菜的种植通过规范的操作可以喜获丰收,而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方法只能因教师的教学习惯、学生的整体或个人状况而不断更新变化。在这里笔者只是提一些自己的做法和大家交流。 首先,笔者认为写作课由于它的实践性非常强,因而不同于其他课程单凭一两次考查就能给学生下定结论。文心雕龙神思篇

7、中讲道:“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就是说:人们禀赋的才能,有快有慢,素质各自不同;文章制作的篇幅,有大有小,效用各自有别。这样一来,大班教学和统一的写作要求,肯定不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全面地展示给老师,而且但凡是有过写作经历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发现写作,尤其是认真的写作是一件极苦的事情。我们常说“易得者易失”,反之,对来之不易者自然倍加珍惜。想想作为写作教学和研究者,自己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如果被别人批评得过激或者淡然处之,自己在感情上都不能接受,甚至会愤愤不平数日,孔圣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教师怎么又能够轻率地抹煞学生辛勤劳动的成果呢?何况我们今天的教育本身就面临

8、着“知识工具化”的挑战,学生中热爱写作又能主动写作、认真写作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因此,为了保护学生写作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就要在分数上,文章点评上下一点功夫,用一点心。分数要中肯,要体现出对学生劳动的肯定,笔者的经验就是在同一类型的习作中,班级的整体分数要较高(通常都在80分以上),在这个前提下,用几分之差体现出作文本身水平的差异性。同时在对学生习作评价的时候,应当积极发现该篇习作的优秀之处,中肯地、具体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语气不必过于生硬和武断。 其次,学生一有进步,教师就应该及时地反馈给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很努力也很有收获。比如笔者班上的同学,从刚开学的语句不通、乱用标点、文面混乱,到期中的

9、错别字满篇,再到期末考查时候的文从字顺、材料丰富、主题明确,短短四个月是有非常明显的进步的。在这期间,作为教师的笔者对他们的不断肯定和鼓励应该也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使其他相关学科融入课堂,协调一致为写作教学服务 从学科角度讲,现代写作不仅与思维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学、文章学等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脑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写作学科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学科的发展,从这众多的学科中汲取营养、借鉴经验,以丰富自己,提高品位。各个学科都是动态发展的,写作学也不能停留在一个位置上,这是写作活动动态综合性的特征体现,也是培养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写作人才的需要。如何使其他学科更

10、好的融入写作课堂,为写作教学服务呢? 1.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不同分工的写作者都有其职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例如,从事实用写作的如新闻记者、行政管理文员、秘书等,对政治素养和思想素养有特别的要求,因其要写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治性、政策性。而从事文学写作的,写作者的审美素养则成为其成败的关键。这样一来,不管是什么社会分工的写作者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的写作技巧和知识,还要根据写作对象的要求,广泛掌握其他不同领域的知识技能,从而形成某种类型的写作所要求的基本知识结构。 2.帮助学生提高哲学修养。哲学既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同时也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说,哲

11、学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恩格斯说:“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没有经过哲学训练的思维是芜杂的,处于原生状态的,难以达到一定的深度。爱因斯坦曾形象地比喻说,科学的理论体系,好比建筑师要盖的楼房、要修的大桥,哲学推导、哲学思维好比盖大楼、修大桥时必不可缺的“脚手架”。 3.教育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要使我们的学生成为新时代合格的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可或缺。写作实践中,也需要法律意识,当我们的学生写出某检察官在查办涉及亲属的案件时,秉公而断;某法官判决时,毫不袒护自己家人的

12、利益等等情节的文章时,尽管其文面整洁、文从字顺,真情流露,但还是一篇有着“知识硬伤”的作品。因为,类似的文章缺乏基本的法律知识、没有法制观念法律规定中有一条执法过程中的回避制度。 4.强调学生泛读和精读有机结合。“厚积才能薄发”,所谓“万卷山积,一篇吟成”,大抵“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当然,全球已经逐渐进入“e”时代,信息爆炸,书山文海,加上浮躁的文化氛围,便利的信息获取让人们接受信息的广度不再成为问题,“泛读”变成了一种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但浅尝辄止的泛泛阅读并不能代替深入的专心研读,只有泛读和精读相结合,才能既扩大知识积累和人生体验的广度,又能挖掘认识生活、思考问题的深度。 (

13、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使学生的人品和文品一致和谐 古人认为“言为心声,书为心画,心声心画,无可矫为”。文章最不能装假,它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出写作者的灵魂。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人品和文品的讨论和论述,但结论只有一个:人品和文品有着内在的统一协调性,人品决定文品。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论述了这一点。他说: 文,虚器也;道,指实也。文欲其工,犹弓矢欲其良也。弓矢可以御寇,亦可以为寇,非关弓矢之良与不良也。文可以明道,亦可以叛道,非关文之工与不工也。陈琳为袁绍草檄,声曹操之罪状,辞采未尝不壮烈也;他日见操,自比矢之不得不应弦焉。使曹操檄袁绍,其工亦必犹是尔。然则徒善文辞,而无当于道,譬彼舟车之良,洵便

14、于乘者矣,适燕与粤,未可知也。 尽管文章“辞采未尝不壮烈”,但它都是没有或缺乏价值的,而之所以没有价值,就是因为写作者的人格不足称道。所以,正如法国著名作家乔治桑所说:“我们的作品有没有价值,永远只看我们自己有没有价值。”写作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人格品位。 要提高写作者的人格品位,首先要求写作者要独立思考,用智慧的头脑独立判断,不随便人云亦云。其次,还要有创新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善于发现,无论是积材蕴意、立意塑体还是谋篇布局都追求一种独创性和新颖性。再次,作为一个具有很高人格修养的写作者,民主精神也是不必可少的,只有主张与人为善、平等交流的“君子”才能用自己的笔和他人进行畅通而有效的沟通,有谁见过那种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的霸道让人心悦诚服的。最后,我们还知道,一方面写作活动是一个复杂而艰苦的劳动过程,这需要写作者的热情和兴趣,更需要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有了创造性的思想而敢于发表出来,有时也是需要非凡胆识的。 参考文献: 1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周淼龙.别一种询问:写作是什么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3裴显生.写作学新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