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专业概论(离线-行政专)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38KB
约6页
文档ID:232057822
专业概论(离线-行政专)_第1页
1/6

1 •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答:(1) 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按照我国现行的学科分类,行政管理学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二级学科公共管 理学作为一个一级学科,包含行政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土地资源管 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等五个二级学科2) 行政管理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形式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以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分配和使用来实现预定目 标的科学在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政府行 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所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 和监督等活动,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成为研究行政管理学的重要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3) 行政管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应用科学行政管理学是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多门社会科学在政府行政机 关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内部事务过程中的综合应用,因此,它是一门多学科的 综合应用科学综上所述,行政管理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及其内部事务的活动过程和规律的科学2. 当前的行政学领域前沿研究动态答:(1) 公共管理的学科建设,包括公共管理的内涵、特征、研究途径,公共 管理与行政管理的关系,公共管理与“新公共管理”的关系等。

在这个领域,有 学者认为,行政管理只是对政府行政系统的管理,包括政府自身管理和对外职能 管理两方面,而公共管理的范围则进一步涵盖了非政府公共组织,其至应延伸到 立法和司法领域冃前,这种观点逐渐占据国内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主流,国内相 关研究机构和部门采用“公共管理”称谓来命名、并与MPA教学相结合已成为学 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趋势此外,国内学界都普遍认为,应严格区分“新公共管 理”与公共管理的不同,认为公共管理是一个学科体系,而“新公共管理”只是 一种以市场化为取向,借鉴企业化运作模式,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和强调顾客至上 精神的政府改革运动因此,“新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2) 行政改革研究行政改革始终是行政管理研究的重点领域,目前关注 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各个层级政府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 政许可法的实施,以及从观念、体制和行为等各个层面对放松规制和强化管理的 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等方面此外,还有一部分成果是对国外行政改革经验的介 绍和分析3) 公务员制度研究公务员制度研究是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其研究目的 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的公务员制度近年来这方面成果主要集中于公务员的选拔任 用、量化考核和人才结构调整,以及加入WTO与人事制度创新等方面。

另外,一 部分研究成果还致力于国外公务员制度的研究,特别是对高级文官制度的研究等 方而4)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政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分析虽然是个综合性学科, 但起源和发展却始终是与公共行政学联系在一起的即使在西方国家,除了初期 对公共政策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进行的广泛探讨外,政治学在这个学科后来发 展中的贡献较为局限,这使它与公共行政学的联系日益密切因此,虽然存在研 究途径多样性的特点,但公共行政学始终是政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分析学科发展的 主要载体和依托目前,这一学科在国内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和 方法体系的建设上,与此同时,对政策实践的研究也方兴未艾,特别是加入WTO 后对决策模式、政策执行过程和以制度、过程、方法创新为代表的公共政策创新 的研究已成为主要趋势5)其他研究领域2004年,行政管理学其他研究领域还包括行政哲学、 行政伦理和行政文化的研究,行政哲学主要是以行政价值、行政责任和行政参与 与公民权利等问题为研究重点,而行政文化则主要围绕行政精神、行政道德(行 政伦理)、行政心理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在 整个学科发展中处于比较边缘的地位,研究体系也不太成熟。

行政改革与发展3. 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答: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1) 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学科发展史、行政职能、行政组织、人事行政、 行政领导、行政决策(2) 行政程式与行政技术:行政实施(指挥、沟通、协调、控制)、行政 方法、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3) 行政行为与法制行政:行政行为、法制行政、依法行政、行政责任、 行政伦理(4) 行政发展与发展行政:行政能力、当代中国行政改革、西方公共行政研 究现状4. 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答:(1)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是适应当前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区域社会管理 与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级政 府在推动经济及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管理手段都发牛着深刻的变化党的十 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 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 体制”的奋斗冃标,并从根本上指明了今后我国政府转型的方向和冃标是全面履 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政府职能;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分离出的职能便主要有赖于非政府公共机构来承担,这些部门 包括:行使行政职能的非政府机构(如气象局、商标局)、各种行业联合会(如 贸促会)、监督市场行为的中介机构(如评估、计量组织)、各种协助政府制定 行业规范和政策的协会(如轻工、纺织协会)、为市场正常运行提供各种服务的 机构(如会计、律师、拍卖、仲裁、信息组织),以及促进科教文事业发展的各 种学会等等。

据了解,目前全国县以上地区这类机构已达20多万个无论从国 外经验还是从我国的现实需要看,从事这些领域工作的管理人员更需要有专业化 素质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根据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建立强有力的 教育与培训制度,更新观念、开拓眼界、提高技能通过教育培训,造就一支具 有现代行政管理理念、掌握现代行政管理技能、了解国际行政管理改革趋势和地 区社会、经济变革实际的复合型、应用型行政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为转变政府职 能、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2) 开办“行政管理”专业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特别是基层机关公务 员队伍素质的需要公务员是重要的人才资源按照《公务员法》确定的公务员范围,到2003 年底,我国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工作人员总数达到1146万人,其中干部数为65 3. 7万人,党政机关公务员数为771.9万人,政府机关公务员数为498万人经 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内 部结构更加优化,文化程度大大提高,管理能力也明显增强但是,由于历史的 原因,我国从事公共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也面临着一 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并使之 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责任和使命刻不容缓3) 开设“行政管理”专业是现代公共管理发展向专门领域扩展的一个重 要趋势公共管理的广泛性与专业性,急需培养和造就一批既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的基 木理论和方法,又熟悉和了解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西南交 通大学作为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多学科发展的高等院校,学科门 类齐全,在交通、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公共工程、企业管理等领域具有专业技 术优势,能够适应现代公共管理向专门化领域拓展的发展趋势,有利于行政管理 专业人才的培育5. 行政管理专业的发展动力.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重建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动力直接来自 于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公共行政管理学科的需求概括起来,中国行 政管理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四个主要的方面:(1)政府改革与创新中国传统上一直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的行政管理国家中国社 会的许多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多多少少都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对 政府体制进行改革,其它领域的改革如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均难以进行要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而要发 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其前提就是要取消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 活动的干预,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要建立和发 展市场经济,必须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而其前提条件之一便是要使企 业摆脱政府的附属地位,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欲建立适应社会变化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逐步还权于民,实现政社分 开、政事分开等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牛了巨大的变 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型态从农业 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政治体制逐步走向民主和法治 面对经济、社会和政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政府体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肓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仍然很多、市场监管 制不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薄弱等与此同吋,政府管理自身也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公共 服务赤字(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公民的需要)、财政赤字(主要在地方政府,特别 是县以下政府财政赤字)、制度赤字(政府管理的许多方面缺乏制度的保障)、 能力赤字(政府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绩效赤字(官僚主义和效 率不彰)、信任赤字(腐败、滥用权力导致的公民对政府信任的降低)诸如此 类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全而履行其职能,而且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与 创新政府体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市场经济、解决经 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改革政府需要科学的理论作 为指导,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现科学发展观、促进和 谐社会发展的政府体制是时代对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的要求政府改革与创新直 接成为中国行政学发展的推动力,亦成为中国行政管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2) 行政管理的职业化公职人员是推动国家建设的基石和发展动力,其素质和能力乃一国施政的成 败所在为适应建立现代化公共行政管理的需要,中国政府急需一支掌握公共行 政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精神和伦理的公职人员队伍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 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方而,建设一支精明强干的公职人员队伍便成为具有战略 意义的选择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便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 知识化和专业化1980年中共中央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认 为干部教育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木大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公职人 员的教育和培训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特别是从80年代末、90年 代初中国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中国公职人员的发展逐步走向职业化的发展 方向。

公共行政管理的职业化,最根本的在于确保公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能力胜任 (competence)确保公职人员的能力,除了淘汰不胜任或不敬业的公务员这种 消极的做法外,更具建设性的做法便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务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积极发掘公务人员的潜能,培养主动创新及负责任职的前瞻性途径1993年在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明确提出国家行政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按照职位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教育1996年中共中央印发《199 6-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国家人事部也发布了《“九五”公务员培 训工作纲要》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2006年中共中央印发《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都对公职人员培 训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原则、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从这些文件 中可以看出,除了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培训以外,经济理论与管理、公共行政管理 与公共政策、依法行政成为公职人员学习的重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