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代游戏对现代幼儿的冲击与启迪摘要: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电脑,没有智能,没有 ipad,没有网络游戏......对于现在 25~35 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一些我们当今所说的“年代游戏”,如:跳大绳、撞拐、跳皮筋、跳房子、勾花绳、跳马、滚铁环等等便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首选!这些快要绝迹的儿时游戏回忆,我们想重拾起来,让现代幼儿玩一玩“年代游戏”借由 2017 年学前教育宣传月之“游戏——点亮快乐童年”的契机,我们大力开展了孩子们的“年代游戏”活动,从中也受到了冲击,得到了启迪关键词:年代游戏 现代幼儿 冲击启迪90 年代的我们,儿时游戏是:和小伙伴自发的跳皮筋,撞拐,丢沙包,滚铁环,过家家……是田野里的玩泥巴,抓泥鳅,看蚂蚁……是随性、充实、自由、快乐的游戏21 世纪的孩子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高结构的塑料玩具、大型商场的固化游戏、电脑、、IPAD 的电子游戏……似乎亲自然的游戏,自发的游戏,同伴的游戏,随性的游戏减少了许多许多正是这一现象,让我们思考:是否可以提供一些“爸爸妈妈小时候玩的游戏”给孩子呢?他们会玩的怎么样呢?一、年代游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1、年代游戏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发展(1)年代游戏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几乎所有的游戏都离不开跑、跳等动作。
而年代游戏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练习跑、跳等基本动作的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如“跳大绳”、“斗鸡”、“跳皮筋”、“滚铁环”、“撞拐”“丢沙包”“跳马”等等游戏有跳跃、奔跑的活动,能增强孩子各器官的生理机能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2)年代游戏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多年代游戏中都有耳熟能详,传唱度很高的童谣和儿歌如“跳皮筋” 游戏中,幼儿边念儿歌边玩游戏;(马兰花,马兰花,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无形之中,发展了幼儿的表达能力3)年代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大部分年代游戏都需要幼儿的合作与协助比如:“勾花绳”“斗鸡”“跳马”“撞拐”等游戏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伙伴才能玩起来;而“丢手绢”“跳大绳”“跳皮筋”“丢沙包”等等游戏则需要一群伙伴一起才能玩起来这就区别于我们现代的一些游戏工具,幼儿独立就能完成,而年代游戏则需要伙伴的合作、协助、配合……无形之中发展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4)年代游戏促进幼儿综合感知能力发展有些民间游戏是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很警觉,反应快如:“丢手绢”游戏中,丢手绢的幼儿为了防止其他幼儿发现自己“丢”下了手绢,必须动作敏捷,悄无声息;而其他幼儿需要一边念儿歌,一边保持警惕,眼耳协作去发现是否被手绢“丢”中了。
无形之中发展了幼儿综合的感知能力2、年代游戏促进幼儿个性和品质的发展年代游戏丰富多彩,种类繁杂能很大程度的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耐心等等的品质幼儿能通过不同种类及形式的年代游戏潜移默化的发展自身能力及品质二、年代游戏——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游戏是幼儿的游戏,固然十分强调幼儿的自由、自主;但是教师的有效指导和介入是非常必要的而年代游戏的开展也在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很有大帮助1、多放手放权,少限制规定自由随性的年代游戏,能让幼儿获得自愿、愉悦的体验,正是因为有这种自由感,幼儿参与游戏时才感到特别快乐、满足教师需要放手让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年代游戏中,没有过多的规则和要求幼儿可自行邀请伙伴或是自定玩法2、多注重体验,少注重结果民间游戏中有许多富有竞争性的游戏,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让幼儿体验游戏过程的快乐和对游戏本身的兴趣;让幼儿尽情体验年代游戏与现代游戏的区别,让他们去感受并投入3、多互动建构,少单向传授年代游戏多是群体性的游戏,一般需要至少两个幼儿合作才能进行,这在无形中就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教师应把幼儿的游戏放在与环境、同伴、成人的互动中来感知,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引导幼儿在互动中建构认知。
三、年代游戏——促进家园和谐共育年代游戏是我们幼儿爸爸妈妈那代人玩的,他们显得特别亲切,也特别有经验年代游戏唤起了家长陪伴孩子玩耍的兴致会勾起他们儿时的游戏记忆, 让他们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孩子们的游戏中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年代游戏活动, 将幼儿喜欢的年代游戏融进幼儿课程,同时,多次开展家园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孩子、老师共同游戏,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游戏的重要性,抛弃了陈旧的育儿观念同时,家长在积极参与的同时,为我园年代游戏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形成了游戏材料资源库,为幼儿身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准备,创设了积极的物质环境《指南》指出:“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而年代游戏来源于人类生活,是人们自创的一种游戏形式对幼儿教育有着很大的价值年代游戏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 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探索与实践,让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参考文献:[1] 邱学青 . 论民间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 [J]. 教育导刊 .1997 , (02)[2] 陈同梅 . 民间游戏与幼儿素质的提高 [J]. 山东教育 .2004 ,(03)[3] 华爱华 . 幼儿游戏理论 [M]. 上海 :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