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教学文稿

youn****329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37MB
约115页
文档ID:231615078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教学文稿_第1页
1/115

本章重点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2、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地租商品价值:W=c+v+m实际生产耗费资本家所耗费的资本成本价格:K=c+v c+v转化为成本价格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mp) (本质到现象的转化)1、成本价格 理解1: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的生产费用,而不是生产商品时的实际生产费用 商品价值:W = C + V + m 资本耗费:(C+V) 理解2:成本价格是c和v的转化形式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本质 成本价格是其表现形式 当 C+VK时, 商品价值由 W=C+V+m W=k+m 现实中的成本价格范畴,C与V的区别看不见了,m的来源被掩盖(m是v带来的事实被掩盖) 友情提醒,下面不用记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7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W=c+v+mW=K+m成本价格对资本家的意义赚钱或亏本的标志竞争成败的关键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成本价格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作用 造成了剩余价值产生于流通过程的假象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但在现实中并不如此 首先,m表现为成本,即所费资本的产物,这掩盖了m的来源 其次,m进一步表现为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的产物,这更加掩盖了m的来源。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形式的客观原因 一极采用工资形式好像资本家支付了全部的劳动报酬,另一极上剩余价值好像是预付总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就转化成资本的自动增殖 掩盖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mP) 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利润率含义: m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它是m的转化形式 公式: p= m/(C+V ) 例: 一企业预付资本100万元,其中c80万,v20万,m20万,求m和p?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数量上 Pm 掩盖了剥削程度 质量上 m表示工人受资本剥削的程度 P表明预付资本自身增殖的程度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w4、不变资本的节约 1.利润平均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利润平均化的条件 :各部门p不同 3.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资本本性所决定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p平均p) 资本主义的竞争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类: 部门内部企业之间的竞争:主体是企业;对象是超额m;主要手段是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导致商品价值量的下降这种竞争是形成商品价值量的机制。

部门之间的竞争:主体是部门;对象是最有利的投资场所;主要手段是资本(或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流动;结果导致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这种竞争是形成平均利润的机制4 .利润平均化的实现形式: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实现形式: 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举例说明:整个社会只有三个部门;c价值一次性转移;其他条件其他条件一样( m都为100 、资本周转速度、c的节约等一样); 三部门c:v不同 ,p不同;各部门都投入一定的预付资本现以每投入100资本为例:部门 资本 有机构成 c:v M或Pp( )等量k不能获取等量利润食品70c:30v(7:3)低 3030100k30p纺织 80c:20v(8:2)中 2020100k20p机械 90c: 10v(9:1) 高 1010100k10p食品工业(70c+30v)机械工业(90c+10v)有机构成低 利润率高有机构成高 利润率低资本流入生产迅速扩大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资本流入生产缩减供不应求 价格上升利润率提高平均利润率经过一段长时期的竞争和资本(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最终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大致在20%左右)。

这时,各个部门的资本家大体都按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取利润,这个利润就是平均利润 平均利润的形成生产部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 余价 值(m=100%)商品价值个别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食品工业703030130302020纺织工业802020120 202020机械工业901010110102020合 计240606036060不同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不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简单图示:各部门 的p不同,会引起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资本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各部门的生产规模发生变化各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发生变化导致各部门的p或p趋于平均化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含义 平均利润率:社会m总量与社会预付(产业)总资本的比率 公式: 平均利润率=社会m总量/社会预付总资本 例如:=60/300 = 20%平均利润:各部门的资本家按资本额根据平均利润率而获得的利润5、平均利润率的取决因素 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 社会总资本在各个部门的分配比例注意:平均利润率并不是各个部门不同利润率的简单平均平均利润率也不是利润率的绝对平均 平均利润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本质到现象的转化) 在平均利润未形成之前,商品是按价值出售的。

随着p平均p,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时商品再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 1、生产价格 含义 商品的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之和构成生产价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公式: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k+p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部门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食品工业 7030301302020120纺织工业8020201202020120机械工业 9010101102020120合计2406060360603602、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在质方面,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只同所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 在量方面, 资本有机构成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 生产价格商品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 生产价格商品价值 资本有机构成社会平均有机构成的部门 生产价格商品价值 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的商品不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这样,各部门的价值与生产价格往往不一致这违背不违背价值规律呢?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不违背价值规律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平均p 价值= c+v+m 成本在c、v的基础上形成,平均p在m的基础上形成。

从整个社会或全部商品看,平均利润总量=剩余价值总量、生产价格总额=价值总量因此,从全部商品看,商品仍是按价值出售的;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随供求变化而波动生产价格市场价格3、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 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实践上,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本 节 小 结 W= c + v + m W= K + m 生产价格= K+ P W= K+ P利润在本质上是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条件下,同一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 ) A、超额剩余价值 B、剩余价值 C、平均利润 D、垄断利润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 ) A、商品的价值 B、商品的价格 C、平均利润率 D、剩余价值率以下关于成本价格的正确论述有 A、资本家生产商品的劳动耗费的总和 B、资本家生产商品的资本耗费的总和 C、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D、企业在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 E、商品价值中相当于c+v的部分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 A、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 B、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 C、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分割的过程 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商业资本的形成和职能商业利润的来源及其本质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本 节 重 点商业资本的产生可能性在于:商品资本职能 作用的相对独立性必要性在于:增加生产资本,加速资本周转,获取更多利润 形成 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独立化形式。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商业资本独立化的商品资本专事流通的资本所有者必须有自己的独立资本,而且这种资本要有其独立的运动并带来增殖 商业资本的形成标志商业资本的职能必须由专事流通的资本所有者承担,而不能由产业资本所有者一身二任 含义 在流通领域中,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职能资本购买出售GG W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二、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产业资本运动的 W G即是商业资本运动的 G W 职能 实际上是执行商品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的作用 积极意义 有利于产业资本家集中精力从事生产活动 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 有利于加快整个产业资本的周转 消极意义 商业资本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矛盾 加深资本主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 商业资本数量过多,超过社会需要的比例三、资本主义商业形式(了解内容) 批发商业 包括现货交易和期货交易 零售商业 对外贸易四、商业利润的来源和本质 含义 商业资本家为产业资本家推销商品,而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m它是m的转化形式(或具体形式).商业利润表面上,是商业资本所有者通过贱买贵卖获得的实际上,是产业资本所有者转让给商业资本所有者的、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实现途径 购销差价来源 因为商人资本本身不生产剩余价值,所以很清楚,以平均利润形式归商人资本所有的剩余价值,只是总生产资本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马克思商业利润来源于产业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商业资本家是通过参与利润的平均化过程,采取价格差额的方式来获得商业利润的假定产业资本年预付90000(72000c+18000v).m:100%年总产值W=C+V+M=72000C+18000V+18000M=108000社会平均利润率=18000/(72000+18000)=20%假定商业资本投入10000完成总值108000商品销售社会资本总量为100000(90000+10000)社会平均利润率=18000/100000=18%产业利润=9000018%=16200商业利润=10000 18%=1800商业资本家购买价=72000+18000+16200=106200商业资本家卖出价=106200+1800=108000 可见,商业利润的本质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方式:通过商业资 本家集团与产业资 本家集团之间的竞争,以资本转投的形式实现的 商业(商业领域)利润是平均利润 平 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商业利润率只能是相当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商业资本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后,使平均p的公式发生了变化:五、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在流通中,商业资 本家垫付的资本包括 :商品购置费和商业流通费用 商业流通费用有两种形式: 生产性流通费用 非生产性(纯粹)流通费用。

这两种费用支出或耗费后,需要得到补偿(收回),并要取得相应的平均利润 含义 在流通中,由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而引起的费用包括保管费、包装费和运输费等 补偿 通过增大商品的价值量使支出的这种费用得到补偿生产性流通费用及其补偿 含义 在流通中,由于价值形态变化(单纯的商品买卖)而引起的费用包括商店设施费、广告费、簿记费、办公费和店员工资等非生产性(纯粹)流通费用及其补偿补偿 补偿的途径:通过对商品的单纯加价来补偿这种费用(按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价格出售商品) 补偿的来源:对社会m的扣除 商业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与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与商品价值运动有关的费用和生产中价值补偿相同直接从剩余价值的扣除中获得补偿商业资本的职能 A、是为买卖双方的直接消费服务 B、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C、取得商业利润 D、就是商品资本的职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利润的数量一般是A。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