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国保单位简介(36处)古遗址8处1、曲阜鲁国故城曲阜鲁国故城位于曲阜市鲁城街道办事处,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周代至汉代的一处重要城址自西周初年(公元前 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至鲁顷公四年(公元前249年)为楚所灭, 其间九百余年,是周王朝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西汉刘余封鲁恭王 亦居此,直至西汉中期曲阜鲁国故城遗存内容包括周代至汉代的城垣与城壕、城门遗址、大型建筑 基址、道路与排水系统遗迹、手工作坊址、居住址、墓地等西周至战国时期的城址是承载该遗产核心价值的主体遗存平面略呈长方形,圆角,东西约3. 7公南北约2. 7公城门、街道、宫殿、手工业作坊、墓葬区均已发现汉代鲁城约为周代鲁城1/3大小,呈扁长方形,东西约2. 5公里,南北约1. 5公里2、王因遗址王因遗址位于济宁高新区王因镇王因村南面的一片稍隆起的台地上,与周边 平地高约1米中心部分面积约6万平方米,外缘面积12万平方米,是一处较 大型的遗址1975年秋至1978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此遗址共进 行了 7次发掘,揭露面积10180平方米,发掘新石器时代墓葬899座,房址14 座,灰坑423座。
出土了大量石、陶、骨、玉、蚌、牙、角质器物王因遗址分 为五层,二至四层为大汶口文化早期地层,第五层为北辛文化晩期地层王因遗 址的发掘为研究史前生活习俗、埋葬方式、人类体质特征和史前环境提供了重要 的实物资料为做好该遗址的保护工作,需进一步进行考古发掘无保护规划3、贾柏遗址贾柏遗址位于汶上县城东3公里的东贾柏村东南约300米的高地上遗址东 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50米,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1986年文物普查发现, 1989年春至199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组织力量进行钻探发掘 两次发掘出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房迹10余座,灰坑十几个,清理墓葬 19座房迹形状有葫芦形、圆形两种,均为半地穴式建筑每座房子面积8-20 平方米不等墓葬分布较为集中,多在距地表30厘米以下,以仰身直肢葬为主 除单人葬外,还有3人葬,迁出葬和二次葬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外对偶婚的特征 出土器物有陶、石、骨、角器等一百多件在这处遗址上还采集200余件细石器 这些细石器中,有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大部分为黑色燧石 及少量有石英石直接打制而成通过发掘初步探明,东贾柏遗址,是一处原始社会早期系北辛文化类型,距 今7000年左右的文化遗存。
细石器的发现,否定了“平原不可能有细石器"的观 点同时,也填补了济宁市细石器的空白,为寻找北辛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新的 线索4、 郑国故城郑国故城遗址位于邹城市南部峰山之阳,是周代祁国都城遗址,建于鲁文公 十三年(前614年),共延续1100余年之久故城总体近似长方形,周长约9200 米,东西横宽2530米,南北纵长2500米,现残存古城墙约7200米,有土筑、 石砌,夯层坚硬,层次分明,一般高2-3米,最高处达7米,残垣断壁,时断 时续故城内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北墙以北至峰山之间的东北角地带,土冢遍 布,发现大小墓葬数10座,并出土大量战国时期青铜器和陶器等随葬物品,为 当时贵族墓地;北城墙中部以南200米处有一高亢平坦地段,当地群众称为 皇 台〃,陆续在此发现花纹砖、云纹瓦当等建筑构件,在断崖处多次暴露建筑石础、 夯土层以及排水陶管等,为当时邦国宫殿区;故城东南方向今金张庄附近,地表 陶片密集,多次发现陶窑、陶井和制陶工具,并出土秦诏文陶量、战国陶量及大 量陶器,为当时制陶手工业作坊区2006年5月,郑国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 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 野店遗址野店遗址位于邹城市峰山镇野店村南,地处丘陵地带,北部有大沙河,南临 龙河,诸水自东向西汇集白马河后转注泗水。
野店遗址发现于1965年,1971年~ 1972年春,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遗址东西宽约700米,南北长约800米,总面积约56万平方米发掘揭露面积1660平方米共清理灰坑23个、房基7座、陶窑2个、墓葬89 座在大汶口文化堆积出土了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墓葬、灰坑、房基等遗迹和 多达1000余件遗物房基有圆形、方形两种,房基由外圈、内圈和柱洞圈等组 成陶窑基本结构包括有长筒状横卧火膛,火膛与窑室之间有垂直火道,窑室在 火膛的后上方等特点,结构比较进步属于大汶口文化的89座墓葬是野店遗址 发掘的主要收获,墓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大多有木质葬具,方向以东西向为主, 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墓内随葬品包括有石、骨、角、陶等质料;陶器有觥形杯、鼎、豆、盆、盘、鬻、秃、器座、漏器、壶、背壶、罐、尊、碗、钵、 瓶、缸及杯等,常见彩陶纹样有云雷纹、涡旋纹、八角星纹、圆圈纹及斜栅纹等野店遗址的大汶口文化绝对年代为距今6170 - 4640年之间在遗址中发现了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相迭的地层,为确立大汶口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地层依 据,为系统地研究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探讨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 及社会结构等增添了大量科学翔实的资料。
6、青堀堆遗址青堀堆遗址位于梁山县小安山镇董庄村西约500米目前堀堆呈东西61米, 南北40米,高约3米的缓坡形状西距董庄约500米,其西1000米有南北流向 的柳长河,西南距小安山7千米,北4千米为东平湖遗址于1958年发现,1959 年,1976年分别有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和荷泽地区文物工作队进行了 发掘遗址东西稍长,占地面积2240平方米共发掘面积122平方米出土了 包括有房屋,灰坑,墓葬等遗迹,和石器,骨角器,蚌器和陶器等遗物其中陶 器的典型器物有浅盘粗圈足大型豆、肥大袋足鬲和侧三角式足鼎等青地堆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既有海岱龙山文化特点又具有中原龙山文化的 因素,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风格,对研究山东地区与河南地区在龙山时代文化交 流及地域风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7、西夏侯遗址西夏侯遗址位于曲阜市息限乡西夏侯村西约500米,沂河南岸约500米,西、 北两面呈漫坡状,地势稍低遗址东北为管勾山及蓼河遗址发现于1957年 1962年、1963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两次对西夏侯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遗址面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400米发掘总面积为414平方米共清理灰坑 17个,陶窑1座,墓葬32座,遗址还暴露有6 ~ 7米的烧土层及平整的大块红 烧土块,推测为建筑遗存。
陶窑仅存窑壁基部、火膛和火门墓葬为长方形竖穴, 底部留有二层台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器物鼎、鬻、葢、壶、罐、缶、豆、钵、 杯等陶器800余件;铲、斧、镑、环、坠、纺轮等石器10余件此外,还出土 了龙山文化器物罐、盆、盘、杯等陶器和斧、纺轮、针等石器骨器龙山文化和 商代遗存较少,遗物主要以陶器为主西夏侯遗址是一处大汶口文化中晩期至龙山文化以及商代的文化遗存,也是 首次从地层关系上明确了大汶口文化早于龙山文化,为确定大汶口文化源于北辛 文化,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的历史过程,提供了科学依据8、 西吴寺遗址西吴寺遗址位于兖州市西北约25千米的小孟镇西吴寺村东,遗址地处一片 高出周围地面约2至3米的平坦地上,南约500米处有一条相传为赵王河的古河 道遗址发现于1957年,其后经过多次调查遗址现存面积约10余万平方米 1983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试掘1984年~ 1985年,国家文物 局在西吴寺遗址举办了三期全国考古领队培训班,发掘面积达3250平方米西 吴寺遗址内涵包括龙山文化和周代两类文化遗存西吴寺遗址龙山文化的遗迹主 要是房址、水井和墓葬房屋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房屋,室内有灶房屋和 灰坑中出土的陶鼎、鬻、罐、盆等陶器。
敷涂白衣的泥质红陶鬻,是其中最富特 色的典型器物发现了 3 口水井,井口平面形状有方有圆墓葬共有9座,散见 于遗址,未发现墓葬区西吴寺遗址位于泰(山)沂(蒙山)山系西南麓向平原过渡地带通过大面 积的系统揭露,获得了龙山文化和周代两个时期丰富的遗存资料,揭示出了该遗 址龙山文化与周代两个时期的文化特征,有益于今后对其文化谱系及其社会历史 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古墓葬6处9、 孔林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位于曲阜城北约1100米处,占地面积约 183.羽公顷,有坟冢10万余座,延续使用24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 墓葬最多和最集中的家族墓地,也是世界延时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家族墓葬群 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 遗产名录10、 汉鲁王墓汉鲁王墓从属于九龙山风水名墓游览区分布于山东省曲阜市南九龙山、亭 山以及邹城市四基山一带,共葬有汉鲁国十四王中的十王,为西汉(公元前206 年•公元8年)时期的古墓2001年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鲁王墓共有汉墓八座,均依山开凿,墓门皆向南,东西并列,墓室结构大 同小异,有墓道、东西耳室墓门直通前室,里面有模型车,前室外两侧有小甬 道通向两耳室,东耳室存谷物,西耳室放肉食,前室两侧各有小南道通向南北相 对两侧室,四室结构相同。
墓内由前至后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四墓共葬车12辆, 马50匹,车马饰器368件汉鲁王墓依山开凿,工程浩大,在中国北方地区较 为罕见,对汉代王陵制度及鲁地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极具意义11、 萧王庄墓群箫王庄墓群位于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肖汪庄村南及附近区域,原有 堀堆九座,现仅存四座,编号为M-IW号墓1972年,山东省文物普查时,确 定四增堆为大型汉墓群,命名为箫王庄墓群1977年,山东省公布其为第一批 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济宁市文物局对墓群中封土较大的一号汉墓 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修复根据出土文物特点及墓葬形制等分析,该墓墓主人为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之孙、东平国宪王刘苍之次子、任城国始封王孝王刘尚 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明鲁王墓明鲁王墓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心店镇尚寨村北九龙山南麓,是明太祖 朱元璋第十子朱檀(1370--1389年)及其妃子的陵墓陵区共分导引、陵园、 陵寝三个部分建有内外城墙,外城墙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800米,总面积 约为96万平方米;其中陵园南北长206米,东西宽80米,是明代亲王第一陵园 陵园主要建筑有御桥、陵门、二门、享殿、明楼、地宫,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 件,是目前山东省出土文物最丰富的明代墓葬。
2006年,明鲁王墓被国务院公 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 孟母林墓群孟母林墓群位于济宁曲阜市小雪镇凫村东,墓葬位于马鞍山麓,西临104 国道是战国时期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孟轲父母及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地孟母林墓 区包括马鞍山在内,占地总面积45. 6万平方米林东南为林门,门前有林道林内松柏等古树万余株,并有享殿、文昌阁、 望峰亭等建筑孟母林享殿是祭祀孟母之所,殿后有清代所立’启圣郑国公端范 宣献夫人神位〃碑1幢,碑前有石供桌孟母墓位于享殿西约60米,呈圆丘形, 高4米,围65米墓旁有元代元贞二年(1296年)孟氏五十一代孙所立孟母墓碑 1幢,墓前置石供桌、石香炉和一对石雕烛台孟母墓西南为孟仲子墓,亦呈圆 丘形,高2米,围25米享殿东北有孟氏四十五代中兴祖孟宁墓,高3米,围 20米,墓前有一石香炉孟母林西有一村庄,名为凫村,是孟子的出生地孟 子故宅有正殿3间,灰瓦悬山顶,前厦后座,四梁八柱,上饰木雕斗棋孟母林墓群是埋葬亚圣孟子父母及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园,林内文物众多,古 树参天,占地面积700余亩,是一座仅次于孔林的墓地两千多年来,孟氏族人 葬埋不断,逐渐形成一处规模宏大的墓园对研究我国历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