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乡下人家Microsoft文档

上传人:ss****gk 文档编号:231410069 上传时间:2021-12-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享]乡下人家Microsoft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分享]乡下人家Microsoft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分享]乡下人家Microsoft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分享]乡下人家Microsoft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分享]乡下人家Microsoft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享]乡下人家Microsoft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享]乡下人家Microsoft文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棚架、风趣、 装饰、鸡冠花、大理菊、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 捣衣、倘若、向晚、归巢、和谐、催眠曲、辛苦、房前屋后、 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 佳句。3. 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 情。4.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 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二、学习重点:随文章的叙事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 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三、学习难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的事物、 普通的场景展现出

2、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从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播放乐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音乐情景体验导入师:听过这首歌没有?生:没有。师:这首歌呀,叫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今天就让我们踏上乡间的小路,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吧!出示第六组导读提示,自由读,指名读。师: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描写乡村田园生活的,这节课我们先 走进第一篇课文乡下人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1、出示词语:检查读。2、出示生字,指名读。其他同学点评提醒:提醒“率” “谐” “巢”写法。3、出示多音字。指名读。4、指名接读课文,订正字音。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读完这篇课文

3、,乡下生活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用一句话写出了自己对乡下人家的感受?快速浏览课 文找到这句话。(汇出示最后一段)三、精读理解课文最后一段1、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 “迷人”的含义,进而 理解整段话的含义。2、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 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 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 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四、学习第一段1、(出示)默读课文,找出第一段中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 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

4、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2、汇报(看来,你从那屋前搭的瓜架中感受到了乡下人家 的独特、迷人。)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这瓜架,出示第一自然 段,自己读一读,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那份独特、那份迷 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 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 藤,绿绿的叶可爱多了。3、自己再读读看,你尤其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的?* “一个个”师: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评价:看来, 你只看到了两三个瓜。给你这么一读,瓜可真多呀!看来, 沉甸甸的瓜果真的挂满了枝头。这真是果实累累呀! * “青、红、绿绿、碧绿”。小结:看

5、来,你从瓜架的色彩上 感受到了它的迷人。谁来读?评价:是呀,红绿相间,多么 鲜艳的瓜架呀!谁再来读?听你这么一读,那长长的藤、绿 绿的叶仿佛就在我们眼前。看来这迷人的瓜架一下就把你的 目光吸引住了。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个个青的、红的瓜,预示着丰收的到来,我们一起来欣 赏欣赏。看图(画面定格)4、想想我们常常在城市中看到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 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再来看看我们眼前的瓜架,你又想说 什么?是的,这不仅是可爱的、别有风趣的装饰,还给乡下人家带 来了丰收的喜悦,怪不得引读(出示第一句话)五、书写生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字词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给我们展示了那几幅农家画 面

6、?汇报板书(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说乡下人家留给 你的总体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 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那独特、 迷人的风景。板书:独特迷人二、品味语言,感悟美景1、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走进乡下人家的鲜花嫩竹,自 由读第二段画住描写鲜花和嫩竹的句子2. 根据学生的回答按课文顺序进行交流*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我们来欣赏欣赏。(看图片)o 小结:这些鲜花是农村里最常见的,却开得如此旺盛。真是”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点红)再读读看,你还读出了什么? 看看这“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这两个词语你感受到

7、了什么? 是呀,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陪伴,这农家小院真是迷人,谁来 读?评价语、在你的朗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百花齐放的画 面。多么独特的农家风光呀。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过渡:乡下人家时时刻刻都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惬意,让我们 在春姑娘的带领下,来到屋后的竹林中,(出示)自己读读 看,漫步竹林中,你最喜欢什么呢?如生读第一句,(出示 竹子这一句)小结:看来,你十分喜欢那绿竹。在茂盛的竹 林中漫步,凉风吹拂,多么凉爽,惬意呀!谁来读?指名两 人读。自己在读读看,(出示两句的)你还喜欢什么呢?如 生读春笋的。读了这句,你能告诉大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 样的画面呢?从“探”字体会到什么?你能把这份可爱读出 来吗

8、?评价:作者多喜爱他们啊,把他们当成了人来写,谁 来读?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感受这份生机。(出示竹 林、竹笋的句子)小结:屋前鲜花开,屋后春笋冒,乡下人家简直成了 一个天 然的植物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这独特、迷人的农家风光。 齐读第二自然段。(3)小结过渡:看来,引读 (课文最后一段)再看看 课文,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地方感受到这份独特、迷人呢?如生说鸡(出示课文第三段)指名读,读了这段文字,你有 什么感受?评价:多么温馨的一家人呀!谁来读!有了这浓密的竹林, 这空阔的场地,乡下人家自然总要要养几只鸡,所以说,读 句子“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乡下人家的屋后 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引读“

9、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 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 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你眼前 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多么自由多么快乐的一群鸭子呀!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小结:确实,引读 (最后一段)(4)我们刚才跟着作者的脚步来到乡下人家的房前屋后, 时间过得真快,此时太阳已经落山了,正当我们准备回去的 时候,热情的乡下人家邀请我们留下来吃晩饭,(出示第5 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此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 么呀?师随意地走向学生中间,亲切地问:“你坐在哪里吃 晩饭呀? ”亲切地问另一学生:“你边吃晚饭看到了什么 呀? ”有意识地引导,抬头望望屋前,低头看

10、看脚边,那小 河里呢?再问另一学生:“你听到了什么呀?(农民们在谈 论什么呀?)在这种环境下吃饭,你有什么感受?能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 表达出来吗?指名读口中品着美食,眼中赏着美景,心中想着丰收,心情能不舒 畅吗?谁再来读天上红云片片,鸟鸣声声,周围花儿朵朵,绿竹摇摇,身边 微风习习,笑声串串,这样天高地阔(点红)地吃饭,能说 不独特、迷人吗?齐读出示乡下人家吃晚饭的图片,这就是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 景,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变 红(自然、和谐)谁能通过朗读把这幅自然、和谐的画面展 示在我们眼前?指名一人读(配乐读)评价语:1这一幅幽 雅、恬静的画面,怎能不激起我们对乡下人

11、家的向往之情! 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人,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多 么生动有趣的田园风景画啊,来,咱们再把这句话美美地读 一读,配上音乐。我们不禁感叹:引读一一(最后一段)秋天的夜晚,如果住 在乡下人家你还能听到什么?出示第6自然段,那你来读一 读,你听出来了吗?纺织娘仿佛在说些什么?指导朗读,小 结:这纺织娘的歌声,分明是一首丰收之歌。怪不得辛苦一 天的人们,连他们的梦也如此甜蜜。一齐读。总结课文引读 (最后一段)三、回归课文(自由朗读全文)四,指导书写:“率”。乡下人家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的第21课乡下人家。本次的说课我设计了说教材、说

12、教 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一、说教材:乡下人家编排在第六组,本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 爱乡村”,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 美景,体验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丰 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乡下人家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 起到初步实现并辐射这一主题的作用.文章语言质朴,采用 白描和勾画的写法,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 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 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 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 己生活的美好品质。这既是一篇美文,也是一组美画,读之, 正如作者所言“乡下人家,不

13、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我把本课的三维 目标确定为以下几个方面:1、认知目标:学习作者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 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方法。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想象能力,概括能 力。3、情感目标:激发情感,发挥想象,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引 导学生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教学难点: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体会乡村生活的美。二、说教法:朱熹孟子集注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 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

14、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导 读法、图示法、情景教学法等来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充分体 会乡下人家自然、质朴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乡村生活的热 爱。三、说学法终身教育的理念并非要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而 是让学习者更多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真正使他们学会 学习。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学生掌握以下方法:自 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读说结合法、读写结合法。7、教学过程:语文教育界前辈刘国正老师提出语文训练要讲求“实” 与“活”。所谓“实”指教学体现务实态度,扎实教风,学 生在不同阶段学有所得,从而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所为 “活”,指教学要目中有“人”,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从 而使教学充满生

15、命的活力。(一)创设情境,顺势导学。学习写景的文章,直观的视觉感受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可以加深对文本的感受。上课伊始,我创设了一个乡 下游的情境,用多媒体展示乡村生活画面,使学生再次感受 到乡下美景,为后面想象画面做好了铺垫。(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本课分为两课时,经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对本文的内 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围绕“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些乡 村美景? ”这一问题提出阅读期待,引导学生潜入文本,默 读课文。(三)品读课文,感悟美景。1、读文想像画面读一读,说一说”,感受文中的画面美。(1)采取多形式朗读,如学生自由读、个别展示读、全班 齐读、配乐朗读等,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读中品味, 从读中感悟。(2)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做到读说结 合。2、动情欣赏画面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欣赏画面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体会句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学生通过读,可以体会到“探”字用的好,因为“探”字让 人感到嫩笋的长势之迅速,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机。从而拓 展说话,由文字联想到画面,引入朗读情景,同时探字的想 象说话也教给孩子学习作者的用词巧妙。引导学生用已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