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有趣的植物介绍 (1)面包树 面包树 常绿乔木,一般高10多米,最高可达40多米树干粗壮,枝叶茂盛,叶大而美,一叶三色雌雄同株,雌花丛集成球形,雄花集成穗状在它的枝条上、树干上直到根部,都能结果每个果实是由一个花序形成的聚花果,果肉充实,味道香甜,营养很丰富,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丰富的维生素A和B及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人们从树上摘下成熟的面包果,放在火上烘烤到黄色时,就可食用面包树为什么叫面包树?这种烤制的面包果,松软可口,酸中有甜,风味和面包差不多,故称之为“面包树”结果的时间一年内有9个月台湾东部的阿美族及兰屿岛上的达悟族人都会取食面包树的果实,阿美族人在果实快要成熟时,摘下来去皮水煮食用,此外还会将白色乳汁拿给小孩子当成像口香糖一样咀嚼 (2)生石花 生石花 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区,气温高,雨量少,而且降雨集中,旱季较长,一般植物很难生存然而,这里却生长着一种伪装的草——拟态生物生石花 生石花属番杏科植物,长得如同石头生石花生活在沙漠地区,周围有不少卵石它的颜色、形状与卵石惟妙惟肖,叶肥厚多汁,裹成卵石状,能贮存水分生石花开金黄色的花,非常好看,而且一株只开一朵花,不过只开一天就凋谢。
也正因为这样的“石头”也能生长、开花,人们才称它为“生石花” 生石花生成这个样子,当然是为了鱼目混珠,蒙骗动物,避免被吃掉生石花不仅形状如同石头,而且喜欢与砂砾乱石为伴,要是离开了这种环境就很难活命这说明,自然的选择是多么的无情,生石花这个世代经自然选择的幸存者,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伪装,才生存了下来3)会走路的树--卷柏 卷柏 南美洲生长着一种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每当气候干旱,严重缺水的时候,它会自己把根从土壤里拔出来,腰身一变,让整个身体卷缩成一个圆球状又轻又圆,只要稍有一点儿风,它能随风在地面上滚动一旦滚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迅速的打开,恢复“庐山真面目”根重新再钻到土壤里,暂时安居下来,如果它又感到水分不足,住的不称心如意,它又继续的把起根来,再过旅游的生活了卷柏就这样旅游着,有水就住下,,无水就滚走,所以难怪有人称它是植物王国中的“旅游者” (4)热唇草 热唇草 茜草科,九节属植物,学名Psychotria poeppigiana,热唇草一般生长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哥斯达黎加的热带丛林中有意思的是,这种奇异植物的花朵一般会盛开长在两片红艳的“嘴唇”之间一场丛林疾雨过后,鲜润的“嘴唇”中间含着一多小巧的花朵一般为黄色,使她更显妖娆。
(5)虫草孢子 虫草孢子 虫草孢子在春夏被蛾幼虫食进体内,蚕食虫体,在虫体内成长,蛾虫被消化成空囊,草从虫头部长出,这时挖掘,即是著名的‘冬虫夏草’成熟后再拱撒播孢子6)大花草--世界上最大的花 大花草 大花草是世界上最怪异、最稀少的植物之一尽管如此,你肯定也不愿意在自家附近种满这样的花,就算这样做可以让你一夜之间变成名人它可以开出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的花虽然大而且罕见,但颜色不好看,像铁锈的颜色,而且上面有斑纹大花草刚刚被归为大戟科植物它的花直径可达到1米,重量能达到惊人的15至24磅但这种花却实在不招人喜欢如果你能够模拟出热带雨林的环境,这种植物的“花香”会让你无法忍受,味道就像肉腐烂时发出的气味因此,在它的“老家”印度尼西亚,人们也经常把它叫做“尸体草” (7)龙血树--会淌红色树液的植物 龙血树 龙血树受伤后会流出一种血色的液体这种液体是一种树脂,暗红色,可以治疗筋骨疼痛古代人还用龙血树的树脂做保藏尸体的原料,因为这种树脂一种很好的防腐剂它还是做油漆的原料龙血树原产非洲西部的加那利群岛,当地人传说,龙血树里流出的血色液体是龙血,因为龙血是在巨龙与大象交战时,血洒大地而生出来的。
这便是龙血树名称的由来龙血树外表奇特,长得像一把雨伞1882年,英国植物学家巴尔福首次向世界介绍了这一特殊的树种 (8)巨花魔芋--尸花 巨花魔芋 巨花魔芋的花序可以高达三米以上,高度比一个人的身高还高由于巨花魔芋在开花的时候,会散发一股类似尸臭的味道,因此又有“尸花”的别名印度尼西亚当地人称,巨花魔芋正是利用类似尸臭的味道,吸引蝇虫前来为其授粉 ╰ ☼ 槲寄生属、西番莲属与猪笼草属,这是三个有趣的植物属,认识下它们吧 ☻ 槲寄生属 Viscum 冬天的槲寄生很容易被木杆戳掉 槲寄生属归于:檀香目Santalales/槲寄生科 Viscaceae(传统上置于槲寄生科,但最近的基因研究认为应置于檀香科)该属约有70至100种,均为木本,少数为寄生性灌木原产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我国有11种,1变种,除新疆外各省区均有 槲寄生属的植物有一套独特的获取营养的策略,把自身光合作用和从宿主植物上吸收的营养结合起来槲寄生也被称为“寄生植物”,因为它们倘若找不到宿主,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槲寄生的宿主大多是灌木和乔木,尽管其中大多数种类也能适应不同的宿主物种,但不同种类的槲寄生还是倾向于寄生在特定种类的宿主身上。
代表植物:槲寄生 槲寄生 Viscum coloratum (Kom.) Nakai,别名寄生子 槲寄生为槲寄生属灌木植物,通常寄生于麻栎树、苹果树、白杨树和松树等,有害于宿主植株高0.3-0.8米,茎柔韧呈绿色;茎、枝均圆柱状,二歧或三歧、稀多歧地分枝,节稍膨大,小枝节间长5-10厘米;叶呈倒披针形,革质,淡绿色;叶间分出小梗,着生小花,淡黄色,单性,雌雄异株;果实半透明,一般呈黄绿色;果肉有黏质物 槲寄生带叶的茎枝可供药用,具有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的功效;其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环,总生物碱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此外,槲寄生在欧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槲寄生,西方圣诞中常用的装饰植物 槲寄生的身影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神话中,被誉为“生命中的金枝”传说特洛伊战争之后,英雄埃涅阿斯为了让死去的父亲复活,在一名女巫的陪同下闯入地府,途中被一片迷雾笼罩的森林挡住去路,最后在母亲派出的两只鸽子的指引下找到了一株槲寄生,依靠槲寄生发出的光,成功走出了森林 / 另一个传说来自北欧神话,与圣诞有关,以至于后来作为圣诞饰品沿用至今传说光明之神巴德尔梦见自己不久将死于非命,于是告诉母亲,母亲爱神弗丽嘉为了保住儿子姓名,造访万物要求它们立誓不得伤害自己的儿子。
当她看到神殿外的一株槲寄生时,却认为它弱小到没有能力伤害人而未要求它立誓,结果在一场箭术比赛中,巴德尔被那株槲寄生贯穿了胸膛,最终没有逃过命运的诅咒巴德尔最后得以复活,而弗丽嘉也舍弃了仇恨,转而赐予槲寄生以“爱、和平、宽恕”的意义,一直沿用至今 进入冬季,在萧条的乔木枝干上,这种常绿的植物一团一团的,远远看上去像树木的新芽 在英国的圣诞传统习俗中,站在槲寄生下的人不能拒绝亲吻,而在槲寄生下接吻的情侣将会幸福终生这种习俗最初见于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的《英伦见闻录》中,书中讲到一对青年男女在悬挂的槲寄生下相遇,这位少女就可以得到对方的一个亲吻,男青年也随即从槲寄生上摘走一个红色小浆果(当浆果被摘光后,槲寄生赐予的亲吻特权也随之消失)槲寄生关于亲吻的花语影响了全世界,近两百年演化下来,习俗中逐渐失去了摘下红色浆果的部分,而亲吻的习惯保留至今在西方很多影视作品中,如《老友记》、《哈利波特》等,依然能看到关于槲寄生亲吻习俗的桥段 西番莲属 Passiflora 蓝西番莲 Passiflora alato-caerulea Lindl. 广东和海南有少量栽培 西番莲属归于:堇菜目Violales/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
该属约有400种,大部分分布于美洲,少数产于亚洲和大洋洲我国有15种 这些长着奇特花朵的攀援植物在南美洲十分丰富,因此,西班牙的基督教传教士们常用它们来讲授耶稣的故事,在十字架上的部分尤其具有创造性其俗名“passion floepentbes 马来西亚婆罗洲的猪笼草 猪笼草属归于:猪笼草目Nepenthales/猪笼草科Nepenthaceae该属约67种,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和大洋洲北部,我国有1种,分布于广东西南部及其沿海岛屿 食肉植物猪笼草的存在体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植物为了适应其生存的环境可谓“煞费苦心”其高度特化的叶片变成了一个壶状陷阱,用于捕捉昆虫甚至更大的动物,这些猎物随后在陷阱中被消化,作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