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谁是刘氏女] 刘氏女 团委总结 教育 “刘氏女〞是章诒和《刘氏女》的主角,刘月影,一名杀夫犯书名刻意模糊主角面目,是小说的特点,也是缺点刘氏女〞可能藏在人群的任一角落,仿佛游魂;整个故事震撼人心,主角给人的印象却并不鲜活这很像我们身边每天发生的故事结构,故事轰轰烈烈,每每意料之外,可人于其中,像是影子,没有五官,性格特征不显,内心想的什么是永久的隐秘在这层意义上,我倒觉出的老实与高超――正如所言,艺术源于生活,却未必高于生活面对吃不透的人心,你只能描述现象,却无法构建内在规律 刘氏女是个符号为了进城,稀里糊涂嫁给城里人,除患癫痫病,你记不住那男人任何特征这不是刘氏女想要的生活离婚不成,只能忍耐,久而久之,心生恨意一次意外事故,动了杀夫之念,为此长期谋划,滴水不漏事情做成,生活轨迹彻底转变,更不是她想要的生活事情败露,转变的不止她自己,还有她的世界,――即使获释出狱,子不认母,情人离弃,她的世界不再有任何常人的规律,劳改队是她最终的归宿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背景约在上世纪六十年月初期,西南某地这些因素并不重要说到底,故事情节并不曲折离奇。
但小说读得人憋屈,喘不过气来,比之写得吃力,有过之而无不及这让我记起读杨显惠《告辞夹边沟》的感受虽然两个故事性质完全不同,但有一点颇为一致:在无边的黑暗中,人性所能到达的极致这正是试图传达的主旨写小说的念头虽然产生于三十多年前,甚至付诸笔端,但引发非写不行的,还就是发生在不久前反映人性幽暗的“告密〞、“卧底〞文章事件不平引起的激愤,超过对过往苦难的回忆刘氏女的故事不过是一个载体,透过它,想让人们知道,在极端状态下,人性最本质的呈现样式:越过脆弱的道德底线,出卖〔包括杀死〕别人,保全自己在此,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与一般民众的区分,前者更委琐,后者更干脆小说中凡涉及前者的情节,皆与不断写告密信、患精神疾病有关这是作品传达的更隐秘的信息 在笔下,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与一般民众,有着同样的精神结构,前者来源于刘月影们,刘月影们是未受过教育的前者,唯一区分是多读书少读书――读书多少,与精神品质高低无关,毋宁说,读书多,精神问题反而更严峻能看透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或精确说,多少能看透这点的人,要么不情愿看透,要么不情愿表达 假如仅止于此,我们顶多说《刘氏女》是一部可看的小说小说并不显白的一条副线,是对刘氏女何以成为刘氏女的挖掘。
刘氏女为转变生活状态作过很多努力,皆归于失败囚犯刘氏女面对的一切狱规,使刘氏女只能成为犯人刘氏女这里,规范成就了反向嘉奖――刘氏女不识字,否则,她也会像那些受过教育的囚犯一样,成天写告密信,最终疯疯癫癫 这是一部悲剧小说,关乎极度状态下人的精神起源和品质假如人类解决不了精神源头中存在的非人病根,刘氏女就会不断出现,她们就在你我身边,你我成为刘氏女也未可知也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