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联想与想象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31088439 上传时间:2021-12-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联想与想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歌的联想与想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歌的联想与想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歌的联想与想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歌的联想与想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联想与想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的联想与想象 诗歌,而要把带入到丰富多采的生活中去,带入到非常熟悉的客观世界中。在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去调动学生的潜能,去激发学生的热情,积极地参与到再创造形象,发现诗歌中的美,从而发现生活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诗歌的美就像音乐美一样,读诗歌就要像欣赏音乐一样。那音乐来说,音乐美,首先能够引起听觉上的一种享受,从而导致心灵上的愉悦。人类爱贝多芬,爱莫扎物,爱中国古典乐曲不是没有理由的,即使什么也不懂,可是在命运的氛围里,你会感受到与大风大浪的搏击,在田园交响曲中,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蓝色多瑙河,感受到河流静静流淌的悠闲,在二泉映月中甚至能感受到月照二泉的那份

2、悲凉的心绪。因此,我认为读诗读诗,就要读出诗的内在音乐感诗歌通过语词之砖瓦建构起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或亭台楼阁,小巧别致,曲径通幽;或高楼大厦,富丽堂皇,威风凛凛;或草庐茅屋,朴实简陋,自由无束。在这些屋舍里,容纳着大量的语意内涵,它是语言留下的跳跃性的空白,富含着丰富的意蕴。我们或许不能够自己来创作这样一个空间,但是我们却能够用自己心灵去感受已经创造好的空间。 是的,当你进入了这个酌字量句的空间时,诗歌给你留下了无数语义上的空白,而这份空白,恰恰是要每一个品诗人用心去体会的。在星星变奏曲中,我可以感受到悲凉,你可以看到希望,他可以看到不平,某人又可以看到一种愤慨,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读一首

3、诗时,其感受都是不同的。之所以诗歌比其他文体所能产生的效应更大,就是因为诗歌中的大量的空间,而这些空间的填补过程,就欣赏诗的主观内化过程 当你任由自己的思想感情在纸上泼洒完毕之后,就该回过头来斟词酌句了。上乘的诗歌语言都是富有张力的。所谓张力能够用有限的词汇句子,勾起读者无限的遐想,留给读者进行再创造的空白空间。比如戴望舒的断章:“但愿她温温的眼波,荡醒我心头的春草。”“荡醒”二字首先让我们人的眼波联想到春水碧波,眼神的荡人心魄就如春水撩人情思,令人喜悦舒畅,这喜悦舒畅又像春风中刚醒来的自由伸着懒腰的春草。这二字运用得多么生动传神,耐人咂摸寻味,叫人浮想联翩。另外当代诗歌中人们更推崇机敏干净的

4、语言。运词的机敏干净体现在语言像人一样能体现一种智慧,并且有一种透明的质感。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柔软”一词就体现了一种质感,“湖”比喻就表现出了一种机敏。而由湖水、萤火虫、星星、睡莲组成的意境又那么的清新可人。 联想和想像落实在语言上,大多是采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 手法。排比可以增加诗歌的厚度和气势,有助于情感的充分表达。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就大量使用了排比,把对乳母大堰河的感激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拟人能够使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加强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如邵燕祥的致空气中通篇使用了拟人,“你轻轻嘘着我的面颊/许

5、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青气/直到走上自由的街头/路灯照着垂拂的柳丝/我还疑是布景和道具/你把丁香的芳芬吹送给我。”写出了空气给人的温柔的感觉和诗人对周围世界的美好感受。比喻能使诗歌变得更加生动而富有灵气。纪弦的“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不但用比喻写出了槐叶飘落的轻盈,更引发人们对美的想像 要把你的感悟思考化成美丽的诗行,还要借助联想和想像。诗歌以含蓄为美,为写物而写物,为赞美而赞美,诗歌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诗歌的内容必须是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的。所以学习写诗应该从培养自己的联想和想像能力入手。看到一种事物可以寻找和它有关联的事物,可以是外形上有关联的,也可以是内在精神实质上有关

6、联的。比如看到圆可以联想到月亮、太阳、月饼、苹果、橘子、古井、零、球、镜子、光环等具体事物,也可以联想到亲人的团圆、生活的周而复始、圆满的结局和梦想等等有内在联系的内容。再如看到荷叶可以联想到雨伞、裙子,在进而想到家的温暖、母亲的呵护、绿罗裙的少女、绿色的小船等等。比如在地之子中,李广田由土地联想到了襁褓和母亲的怀抱,这联想把大地给予孩子的温暖和柔情具体化形象化了。又如:余光中在风铃一诗中,由七层塔檐上悬挂的风铃联想到了自己的心,进而由风铃的“叮咛叮咛咛”的声音展开想像,想到心灵在“敲叩着一个人的名字”。抒发了自己对远方人儿的思念。再如江河的星星变奏曲中写道:“谁不愿意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

7、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天上的星星触动了诗人的情怀,诗人心中一颤,他想到了诗,想到了蜜蜂翅膀的颤动。写出了内心情感的波动。 大千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是同样的事物,有着同样的色彩,同样的形状。诗人之所以能从中淬炼出诗歌来,是因为他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有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花儿是没有思想意识的,但是废名能被花儿的绽放所感动,看到花儿的微笑,看到花儿对石块的回报,也能看到石头粗糙的微笑和他善良的牙齿。能看到自然的和谐和美好,想到用微笑面对一切,不管是冷遇还是冰冷。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乐观的人生态度,这都归功于他的善于思考。 在阅读中积极地去联想与想象。从而在脑海中展示画面,在联想中让学生品尝美。

8、 好画即是一首好诗,让人美不胜收,而佳画的诗意往往让人从联想中品尝,让人陶醉,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描绘一幅画。自己的画,结合画面特点理解诗的含义通过投影仪投影到银幕上,这时眼前就会出现春光明媚的三月,黄鹤楼边的长江岸边,李白满怀眷恋之情送别好友去繁华的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楼头话别,好友登舟启程, 只见孤舟扬帆破浪前进。行人渐远,而送行的依然伫立江边。孤帆渐渐地消失在云水之间,只有一江汹涌的波浪奔向碧云尽处,仿佛是追赶行人整个画面的苍茫空阔的感觉袭上心头。这是一种悲凉美。写景见情,寓情于景,在联想中抒发眷恋之情,使人观后产生无穷的

9、余韵。这里,作画品画的过程便是想象在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之一,但是难度极大,实际操作可能有诸多不易。四、开展想像,在习作中让学生再现美。联想与想像是审美实现的关键,没有联想与想像,便没有真正的阅读,更谈不上从作品中得到美的享受。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要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像。”所以,用散文的笔法再现诗歌内容则是联想与想像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是否得以运用的根本表现。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感悟将诗歌中的相关意象链接为一篇精美的散文。这一步应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步。还是先举个例子吧! 那么,在进行书面想像之前,使用适当的方法。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实施

10、起来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但它对于接下来的想像与联想则又显得十分的重要:这是前提条件。其次,要引导学生把握并摘取诗歌中的意境。要想有效地完成想像任务,必须抓住诗中的意境,即“泉眼”、“细流”、“树阴照水”以及“无声”、“晴柔”等关键词。然后结合诗歌的主题、自己的理解进行重新整合,形成最后的散文片段。第三就是要明确写作方法: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核心是描写,这也是联想与想像的主体部分,应作为重点进行必要的详写;而议论或抒情作为全篇的点睛之笔,篇幅上不必啰嗦,有时甚至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了。第四,不能把联想与想像看成是简单的翻译,甚至就是进行完全的翻译。这是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诗歌的内容是:黄

11、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又是一年的梅雨季节,密如牛毛、细如花针的雨绵绵不断。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是一片湿润。池塘更是微波荡漾,池塘边的草地一片新绿,在雨水的冲刷下,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到了夜晚,当黑幕悄悄的降临,一切也就都归于平静了。只剩那似乎永远不知疲倦的青蛙还在此起彼伏地叫着。塘边的一间小屋,门还开着,屋内的灯仍旧亮着,发出微弱的萤火。旁边一位须发银白的老者端坐在一张小小的棋桌边,凝神于棋子,偶尔抬起头向外张望着什么。他是在等待相约的老友吧。时间已经过了半夜,他依旧坐在棋桌旁,或许是为了打发一种无聊,他不时地欠着身子拨弄着灯火,而刚落下的星火一会儿

12、就熄灭了。一切都悄无声息,只有那雨声、蛙声、敲棋声正确把握情与景的交融,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充分领悟诗中主人翁心情的失落,在此基础上进行最后的写作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应该说,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做到了把联想与想像贯彻到诗歌教学中去。 既然诗人常常借助联想和想象来创作诗歌,用文字将自己所见的景物有机地组合在诗中来共同表现一个统一的主题,那么,作为读者,在读诗的时候,我们要善于放飞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我们才能 领略到诗歌的美丽。如我们读到夜中的“大河银星万点,小溪银波微漾。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也闪着银色光芒”一节的时候,我们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景象进行联想和想象,在心中勾勒

13、出这样一幅美景:银星万点的大河、银波微漾的小溪、浸水的原野,闪着银色光芒的青草,动静结合,明暗交错,视听结合,意境如此静谧,美好。当然,我们还可以此句为原点,进一步联想到我们学过的一些描写月光的美文佳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庭下如积水空明”“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样以诗解诗,以文解诗,也会产生一种审美愉悦。在联想和想象的再创造中,我们就可以和诗歌产生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联想和想象在诗歌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培养 诗歌是文学的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高度简洁凝练,它往往只撷取生活中最强最深邃的印象

14、,其情感和内容往往是跳跃的,犹如高温高压后形成的钻石,才发出璀璨的光芒。正因为如此,诗歌本身的字数并不多,而内容却很深广。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补充作品,使钻石的各个侧面都在学生心中熠熠闪光,从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全词音韵和谐,手法高超,形象壮美,气魄宏大,实在是一首杰作。如果学生只是读读看看,只了解字面上的意思和一些写作特点,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可选择下面三句为突破口,启发展开联想。“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首先让学生体会“寒秋”,让学生仔细品味它所蕴涵的感情色彩。似乎使人联想到茫茫天地间,寒风凛冽,万物萧飒,“风急天高猿啸哀,

15、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北国风景。这就是由“寒秋”两字所引发的联想和想象。而在这样的背景中,有一个人“独立”,可想而知此人一定是傲然挺立在寒意中,巍巍秀拔,卓尔不群。那么这四个字,一个胸襟博大,意志坚定,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奋斗的青年革命家形象便跃然纸上。更何况眼前又有湘江浩浩荡荡北去,将人的目光引远,心胸引大,脚下又有橘子洲,果橙叶黄,秋意浓浓,为独立之人作陪衬,这副壮美的图景也就浮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了。联想过去学到的名作名篇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诗人的激情,那么再读下文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等等写景记事的佳句,对毛泽东当时的壮志豪情就会异常深刻,

16、而使自己真正置身其中领悟到更多东西。 诗歌用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能打破头脑中的种种束缚,使自己思想如“万斛泉源”,这样就能读出诗歌的奇妙之处。江苏省中学高级教师周红蕾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母吟留别中,应用层层深入的启发式教育,要求学生以诗人“一夜飞渡镜湖月”为题展开联想和想象,因为这是诗人由现实进入梦幻的过渡,原作很简单,一笔带过,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余地。在她的引导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积极展开想象,有的说,诗人在皎洁的月色指引下,衣袂飘飘,驾风而来,轻轻的掠过满湖平静如镜的湖水,又飘然走远。有人说, 诗人脚踏白云而来,不时还抬手遮着月光急切地遥望天姥山,这一想象得力于孙悟空的腾云驾雾。还有些同学又想到“乘龙”而来,驾着“太阳神的金马车而来”等等。这时周红蕾老师又引导学生说:“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