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31086398 上传时间:2021-12-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 “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苑海遗珠之三吕碧城“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 山海风云客发表于霜天晓角1094 次浏览, 15个回 复 2012年6月8日18:26 大家都知道秋瑾,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吕碧城也一定值得你了解吕碧城,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父亲吕凤歧,光绪三年进士及第与清末著名诗人樊增祥同年,曾任山西学政,家学渊源。吕家有姐妹四人,吕碧城是老三。吕碧城和她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 吕碧城曾任袁世凯的女秘书,创造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景观,在二十世纪初的

2、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惊才绝艳”、“风致娟然”,是真正的人中之凤。身为民国大才女的吕碧城终生未嫁,亦是民国的一大剩女。才情恣肆,卓荦不群、有近三百年来词家的殿军之称的吕碧城的名字源于李商隐碧城三首曼妙的唐诗。吕碧城,原名吕贤锡,号碧城。大公报主笔,“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监督,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后辞官经商。1883年出生于山西太原。其父吕凤岐,曾任山西学政等职。 吕碧城12岁,其父亡故,族人夺产,夫家退婚。1903年,被聘为大公报见习编辑,开始撰写文章倡导女权和女性解放。1904年,吕碧城任北洋女子公学总教习。两年后,任监督。1912年,受聘为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后袁世凯谋求称帝,吕碧

3、城辞官,移居上海,与外商合办贸易,在两三年间积聚起可观财富。1918年,吕碧城留学美国,就读哥伦比亚大学。1926年,再度漫游欧美,并写成欧美漫游录。1930年,吕碧城皈依佛教,法号“宝莲”。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在香港九龙辞世,时年61岁。遗命不留尸骨,火化成灰后,将骨灰和面为丸,投于大海。著作有吕碧城集、信芳集、晓珠词等,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吕碧城她是被时光之河湮没的一朵奇葩,亦是一个不老的传奇。聪颖早慧,却少年失怙,家产被夺、夫家退婚,在一连串打击之后,只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样的遭遇足以摧毁一个脆弱

4、的灵魂,却没能阻挡她前行的脚步。她主笔大公报,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编辑”。 她才华出众,文采斐然,以词作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人”。她有胆识有才干,参与创办北洋女子公学,成为“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涉足政界,角逐商海,游历欧美,“手散万金而不措意,笔扫千人而不自矜”,将人生的每 一步都走得风生水起的她,最后却勘破了世事和繁华。 女性的自立、自觉、自醒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而100年前的她,早已用自身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完好的答案。美人如玉剑如虹在20世纪初的民国,活跃着两位特立 卓异的女性,她们号称民国时期的“女子双侠”。其中一位是 悲歌慷慨、舍生取义的秋瑾,另一位就是中国第一位

5、女报人、中国女权运动的首倡者、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吕碧城。 吕碧城,祖籍安徽旌德,1883年出生于山西太原。吕碧城 的家族是徽商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分别在旌德三溪经营典当行和米行。吕碧城的父亲吕凤岐,则从科举出身,同治九年中举后,光绪三年又中丁丑科进士,选庶吉士,即所谓的翰林,历任国史馆协修、玉牒纂修、山西学政等职。吕凤岐在山西学政任上时,正值晚清四大名臣另三位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之一张之洞担任山西巡抚,励精图治。1884年,两人在山西太原共同筹划创办了著名的令德书院(山西大学的前身之一),“其后通省人才多出于此”。令德书院初以教授经史、考据、词卷为主,至戊戌变法期间,又增设政治事务、农工

6、物产、地理兵事、天算博艺四门功课,由学生任选其一。也正是在此时,吕凤岐与任令德书院协讲的杨深秀结下情谊。吕凤岐藏有杨深秀赠他的一幅山水画作,在吕碧城年幼时,他常常将此画拿出来,让吕碧城临摹习学,可见在当时,他对于杨深秀的胸怀品格就深为敬佩。而事实 也证明了他的识人之准。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时任山东道监察御史、立志以“澄清天下为己任”的杨深秀挺身而出,上书质问光绪被囚原因,要求西太后慈禧归政,因而遇害。吕碧城后来曾有二郎神纪念这位先贤:“齐纨乍展,似碧血,画中曾污。叹国命维新,物穷思变,筚路艰辛初步。凤钗金轮今何在?但废苑斜阳禾黍。矜尺幅旧藏。渊渟岳峙,共存千古。”吕凤岐国学深厚,同时又

7、不因循守旧,思想开明。父亲的识见和胸襟,对吕碧城深有影响,使得她从小就拥有了不同于一般人的志向和眼界。吕凤岐共有二子四女,二子为原配蒋氏所生,蒋氏去世后,续弦严氏,生四女,吕碧城行三。严氏生于书香门第,能诗会文,秉承家教,亲自课女,又兼吕凤岐藏书甚巨,有三万卷之多,可以说,吕家姊妹自幼即耳濡目染于书香之中。1885年,吕凤岐不满朝政日益腐败,又兼个性耿直,难以见容于官场,遂辞官还乡,定居于安徽六安。在这里,吕碧城度过了一段幸福平静的童年时光。吕氏姐妹个个聪颖早慧,其中尤以吕碧城为最。在她5岁时,一次在花园中,父亲见风拂杨柳,便随口吟了一句上联“春风吹杨柳”,谁知话音刚落,年幼的碧城即脱口而出接

8、道:“秋雨打梧桐”,令吕凤岐大为惊讶。7岁时,吕碧城已经能作大幅山水。时人赞她:“自幼即有才藻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词尤著称于世,每有词作问世,远近争相传诵。” 12岁时,吕碧城的一首词作,被 与父亲同年中进士、有着“才子”和“诗论大家”美誉的樊增祥读到:“绿蚁浮春,玉龙回雪,谁识隐娘微旨?夜雨谈兵,春风说剑,冲天美人虹起。把无限时恨,都消樽里。君知未?是天生粉荆脂聂,试凌波微步寒生易水。漫把木兰花,错认作等闲红紫。辽海功名,恨不到青闺儿女,剩一腔豪兴,写入丹青闲寄。”当听说这样一阕豪气冲天、壮怀激烈的词作竟然出自一位稚龄弱女之手时,樊增祥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后来有诗赞碧城

9、曰:“侠骨柔肠只自怜,春寒写遍衍波笺。十三娘与无双女,知是诗仙与剑仙?”诗人桑德伯格说:“生活就像一只洋葱,你一层一层地剥下去,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1895年11月,吕凤岐意外病逝,严氏母女还没有从丧夫丧父的悲痛中舒缓过来,便又突然遭遇飞来横祸。因为女子在当时的宗法制度下没有继承权,而吕凤岐原配蒋氏生的两个儿子又在几年前先后夭亡,族人以吕凤岐没有子嗣为由,打上门来,想要霸取财产,甚至将严氏母女幽禁起来。在族人的威逼下,严氏最后只得献出所有,然后带着三个严氏带着孩子回到娘家时,长女惠如已经出嫁。孤女,满怀辛酸凄苦,投奔安徽来安的娘家。吕碧城的二姐吕美荪后来有诗描写当年离家的惨状:“覆巢毁卵去乡

10、里,相携痛哭长河滨。途穷日暮空踯躅,朔风谁怜吹葛巾。”在此之前,吕碧城早就经父母做主,许配给同乡的汪家。听闻吕氏家变,汪家不但没有出手相助,反而提出了退婚。按照当时的风俗, 女孩一旦订婚,便相当于有了人家,中途被退婚,只有在女方发生了极不光彩的事情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是件令人名誉扫地的事情。接连发生的剧变,对年幼的吕碧城来说,是个不小的刺激,使她对世途之凶险、人心之险恶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更加树立了自强自立的信念。后来她有感怀诗二首,追忆当年的不幸,并抒发自己不畏苦难的心志:“燕子飘零桂栋摧,乌衣门巷剧堪哀。登临试望乡关道,一片斜阳惨不开。荆枝椿树两凋伤,回首家园总断肠。剩有幽兰霜雪里,不因清苦减

11、芬芳。”作为一个弱质女流,严氏无法对抗当时的宗法社会,保护丈夫的遗产,给自己和女儿一方庇护,但她此后的选择,却显示出了过人的见识和眼光。当时洋务运动兴起,各地先后建立了一些新式学堂,1895年以后,随着“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和“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前身)的设立,现代新式教育已成不可阻挡之势。严氏虽处深闺,却敏锐地感觉到时代的变化,决定不让女儿们碌碌无为,走嫁人生子、老死乡间的老路,而要送她们出去接受新式教育,拥有不一样的人生,于是她让吕碧城投奔在天津塘沽任盐课司使的舅父严朗轩。虽然对于一个敏感多才且有个性的少女来说,寄人篱下的生活必定充满了痛苦,但也由此,吕碧城得以接受了较好的教

12、育,国学根底更见深厚,而且由于父母开明思想的影响,以及自己早年亲身经历的创痛,更使她对于新学不但不排斥,还深有好感,颇下了一番 苦功。在此期间,吕家又发生了一件不幸的大事。在吕碧城和大姐、二姐先后走出家门之后,来安只剩下母亲严氏和最小的妹妹坤秀两个人。有亲戚对她们就食于娘家感到不满,1902年,竟唆使匪徒将二人劫持,为免受辱,母女二人只好服下毒药。在大姐惠如的请求下,时任江宁布政使的樊增祥星夜飞檄邻省,隔江遣兵营救。幸亏救兵赶到得及时,才将母女二人救活。这在吕碧城的心灵上又留下一道深深的伤痕,不过和童年时期不同的是,在经历了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一系列家国巨变后,这个敏感早慧的少女已经将自己的眼

13、光由家庭渐渐转向了更加广阔的社会,去探寻诸多悲剧形成背后的更深刻的原因。在老马一诗中,吕碧城借一匹被驱赶着拉盐车的千里驹,写出了自己虽被现实环境所拘缚,但却志在 千里的雄心。盐车独困感难禁,齿长空怜岁月侵。石径行来蹄响暗,沙滩眠罢水痕深。自知谁市千金骨,终觉难消万里心。回忆一鞭红雨外,骄嘶直入杏花阴。“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现在,这个才华出众且抱负非凡的少女,需要的只是一个命运的契机。这个机会终于来了。1904年春,严朗轩官署中的秘书方小洲的太太要去天津,已经22岁的吕碧城央求她带自己同往,以便探访能否在天津进一步深造。但是舅舅闻讯后,却对吕碧城一顿呵斥,说她不守本分,并责令她不许

14、离开塘沽一步。 舅舅的责骂不但没能阻挡吕碧城的脚步,相反,更使这个倔强果敢的女子下定了不再委曲求全、苟且度日的决心。次日,吕碧城逃离舅舅家,孤身一人踏上了开往天津的火车。 主笔大公报1923年,也就是吕碧城离家出走的20余年后,鲁迅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演讲“娜拉出走之后”,谈到娜拉出走之后会面临的两个结果: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当时女性很难在经济上做到独立,“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他还告诫年轻人“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而当年,当离家出走时的激愤、兴奋渐渐地消退,吕碧城第一个意识到的就是这个现实问题:她两手空空,身无分文,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就在她苦想无计的时候,通

15、过和车上乘客的谈话,她意外地结识了一位贵人天津佛照楼旅馆的老板娘。这位好心的女人非常同情吕碧城的遭遇,不仅为她补上车票,抵达天津之后,还将暂时无处可去的吕碧城带到自己家中安顿下来。知道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吕碧城经过打听,得知方太太就住在天津大公报报馆中,于是提笔给她写了封长信。无巧不成书,这封信恰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看到,一读之下,不禁对吕碧城的文采倍加称许,又兼得知吕碧城就是自己早先认识的才女吕美荪之妹,便欣然前往佛照楼探望。两人相见后,言谈甚欢,初到津门的吕碧城问明情由后的英敛之对吕碧城的才华胆识甚是赞赏,当即约定聘请她担任大公报见习 编辑。这对吕碧城来说,是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件,那意

16、味着她拥有了当时离家出走女性面临的“堕落”和“回来”之外的第三条道路独立自主的人生之路。不久,吕碧城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格律严谨、文采斐然的诗词作品,因其迥异于一般女性的开阔视野和胸襟,赢得了一片赞誉之声,当时名流纷纷唱和,并登门造访。同时,吕碧城还连续撰写多篇倡导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论中国当以遍兴蒙学女学为先务等。在这些文章中,吕碧城指出,“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有贤女而后有贤母,有贤母而后有贤子,古之魁儒俊彦受赐于母教”,“儿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为根基”,“中国自嬴秦立专制之政,行愚民黔首之术,但以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