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31082858 上传时间:2021-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doc 浅析信用卡的风险表现及管理策略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金融学 2008级证券二班欧佳 指导教师:唐晓玲 内容 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因信用卡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和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导致发卡机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信用卡风险危害很大,需要加以防范。 一、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 分清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是防范和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的前提,只有对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种类进行准确的界定,才能制定出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策略,进而实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一般来讲,信用卡

2、的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信贷风险,二是欺诈风险。 1、信贷风险 信用卡的信用消费与一般消费信贷业务,既有共性也有特性。所谓共性,即信用卡和一般消费信贷都是客户使用发卡银行或放贷银行核批的信用额度,对自身消费行为的一种支付。只要是在批准的信用额度内用款,客户就会得到银行的支付保障。但是,信用卡作为个人消费信贷的一种方式,更多的品种特性则表现在与一般消费信贷的区别方面。 信用卡比一般消费信贷更为灵活、简便,更能满足客户经常性的消费需要,给客户以随机性支付的保障。作为发卡银行,在向持卡人提供这些优惠、便利信贷方式的同时,其背后总是要隐含着相应的信 贷风险。 (1)无抵押贷款的隐含风险 与其他个人消

3、费信贷相比,信用卡是一种无抵押贷款,持卡人在申请信用卡时,没有向发卡银行提供任何资产抵押,因此,持卡人财务出现问题时,发卡银行不可能通过变卖抵押品偿债。因此在申请表上发卡银行要求客户填写他现有使用的银行及信贷产品,目的就是要评估申请人是否财政健全及是否已拥有过多的无抵押信贷款项。在进行信贷评估时审批员需小心及留意申请人的综合理财情况。 (2)循环贷款的隐含风险 由于信用卡是弹性还款方式,持卡人可选择部分或全部还款,只要是持卡人按最低还款额如期还款,且贷款的数额又未超过发卡银行核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就可以继续用卡消费。又因发卡银行对持卡人最低还款之外的大部分欠款没有一个固定的回收时间,持卡人的财

4、务状况又随着时间及其经济活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从贷款的角度看,时间愈长信贷风险愈高。通常如恶意透支及不还款,在发卡初期的6至12个月已可以观察。所以当一个信用卡客户与发卡银行拥有越长的交易流水,银行就有更多他的过往纪录,如消费类型、额度使用率、还款习惯等,可以参考。一些有长久时间,准时还款,使用循环功能的客户,我们应把他们视为良好客户。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利息收入往往占据了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 (3)客户资料简单的隐含风险 各发卡银行为大力抢占市场,采取更加简便的申领手续,令客户 提供的财务和其他信贷资料愈趋简单化,导致在审批方面,难以掌握全面、准确、安全的尺度;在后期催收方面往往难以及时、有效

5、地联系到客户,其后果自然是风险系数增加、失卡案件增多、追索难度加大。 (4)Mark-up机制(超额使用)的隐含风险 信用卡与其他贷款还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即在发卡银行核批的信用额度之外,还有一个Mark-up。所谓Mark-up,就是为了给持卡人的消费活动以更多方便,在信用额度以外还会给予一定范围、一定金额的用款浮动。Mark-up的推出,是发卡银行为了鼓励客户增加信用消费,同时也是为那些额度暂时不能满足需求的客户临时加增的额度。对于用卡时间长且准时还款的循环功能客户Mark-up能解决其暂时额度不足的问题。但是对于非上述的客户甚至恶意行为的客户,Mark-up的推出更加方便了其诈取信用卡超额

6、信用度,这样发卡银行的风险承担就不仅局限于信用额度内的损失,还被迫承担恶意适用超额额度的风险。 (5)代理授权的隐含风险 在信用卡交易中,大部分的卡交易都必须通过发卡银行的授权系统取得授权号码,但为了避免因线路问题影响交易的进行,大部分发卡银行会在其授权系统未能接通时,授权国际组织代为批出一定金额的交易。由于国际组织难以检查持卡人账户的可用金额和状态,因而极有可能造成超额透支或是在账户取消后,持卡人仍可用信用卡进行交易,这同样会令发卡银行承担信贷额度以外的风险。 2、欺诈风险 信用卡欺诈,是信用卡风险源之一,发卡银行的很多风险损失都是由欺诈造成的。信用卡欺诈的形式主要有: (1)失卡冒用 失卡

7、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发卡银行在向持卡人寄卡时丢失,即未达卡;二是持卡人自己保管不善丢失;三是被不法分子窃取。 (2)假冒申请 假冒申请即是利用他人资料申请信用卡,或是故意填写虚假资料。最常见的是伪造身份证,填报虚假单位或家庭地址。例如利用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及相关的个人信息,伪造办卡人资料,以介绍朋友办卡的形式隐蔽地流入银行冒充办卡,或利用打工、办理养老保险金手续、办理驾照等收集到的他人身份证复印件和个人信息资料去银行冒充办卡,这些冒充办卡的卡片邮寄地址大多选择在一些小区信箱,不容易被银行发现,而这些小区的信箱,多为一些长期“空关房”用户的信箱,被一些不法分子加锁后霸占使用。这些冒充办卡的人,一旦

8、卡片到手后,立即消费取现透支,银行根本无法追讨。 (3)伪造信用卡 国际上的信用卡诈骗案件中,有60%以上是伪造卡诈骗,其特点是团伙性质,从盗取卡资料、制造假卡、贩卖假卡,到用假卡作案是“一条龙”式的。他们经常利用一些最新的科技手段盗取真实的信用卡资料,有些是用微型测录机窃取信用卡资料,有些是伺机偷改授权机终端功能窃取信用卡资料,当诈骗分子窃取真实的信用卡资料后, 便进行批量性的制造假卡-贩卖假卡-大肆作案。 (4)网上冒用 发卡银行为了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为持卡人提供增值服务,相继增加了商品邮购、电话订购、网上交易等功能,由于这些交易都是非面对式,所以其安全性相对较低,信用卡资料(卡号、密码

9、等)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冒用。而且,随着此类交易的增多及用途的日益广泛,风险案件也会随之增多。 (5)信用套现 以办卡、用卡融资为目的,利用贷记卡的消费免息功能和自身办POS机具方便的有利条件,一人持有本人, 或亲戚的大额贷记卡,由此循环式移动式刷卡还款来长期占有无成本的银行资金。 (6)异地欺诈 持卡人异地办卡,用卡后走人或换地方找工作长期不回老家,致使银行催讨无门。 (7)欺骗消费 持卡人无视个人信用记录,存心诈骗银行资金,以最低授信领卡,利用市场类商户低利率的套现低成本优势,多次以非消费的形式套取现金,形成正常消费的假象,运作一段时间后向办卡行提出增加授信额度,有的通过一年或更长时间的“养卡

10、”,经多次增加授信,将原 来的普卡授信额度达到1-2万元,金卡达到2-3万元甚至更多,然后满额消费或套现或支取现金后金蝉脱壳失去联系。 以上所列的信用卡风险种类,虽不能完全涵盖信用卡的风险种类,但也基本上反映出了信用卡的风险主流。倘若发卡银行能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并能因类而异,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监控措施,相信信用卡的风险可以降低到最低限度。要找到防范上述风险的对策,首先要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 二、信用卡业务产生风险的原因 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本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制度带来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于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由于目前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滞后性,缺乏个人信用中介机构,信用卡的

11、资信调查工作仅能依靠发卡银行自身的力量解决,持卡人信息与银行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了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后者则是发卡银行各种监管措施和风险防范手段的不完善所导致的。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分析:1、信息不对称性导致的风险 (1)发卡银行和客户之间信用信息不对称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起来,缺少一个全国性的、中立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在个人信用资讯的获得和传递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卡银行往往根据申请人的年龄、 性别、职业、工作收入、家庭支出、银行账户和借贷记录来衡量其信用价值。 (2)发卡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发卡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 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与外部相关者的合作机制还没

12、有建立起来。我国的税务、公安等相关部门掌握着大量有价值的信用信息,但由于部门分割、缺少信息共享机制而使得信息的整合利用难以实现。此外,如果各商业银行能够共享各自的客户信用记录,就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申请人的负债情况,减少借款者多头借贷带来的过度借贷风险。然而现状却是发卡行之间的风险信息非共享,风险管理标准也不统一。 (3)信息不对称状况下不同授信额度的制度设计缺陷 在信用卡营销的过程中,发卡行一般会运用市场细分策略对不同的客户授予不同的授信额度,这样的制度设计在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将会完全失败。信息不对称使得劣质客户不用花费多少代价就能冒充优质客户而不被发现,优质客户却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状况,被劣质客

13、户轻易赶走。 2、外部制度导致的风险 (1)识别、计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手段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尚未建立以客户或以客户群为单位的风险评估和计量标准体系,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突出表现在风险限额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信用风险额和欺诈风险的预警时效性和侦测鉴别率不高;操作风险的量化统计和监测有待完善。 (2)缺乏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 目前,国内缺乏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和高效的风险作业生产平台,尚未建立信用卡账户风险等级评价体系,透支催收、信用额度调整的针对性和生产效率不高,前置风险控制环节的管理要求需要进一步得到落实强化。 (3)不尽科学的信用卡透支

14、利息、滞纳金等息费的计算方式 现行的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国际信用卡)的透支利息与滞纳金、超限费核算方式的不科学,对信用卡风险和利息收入的计量造成了一定的偏差。同时,贷款五级分类,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的分类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不良贷款的划分范围要更明确。这样才能促使信用卡业务经营更加稳健、风险拨备更加充足、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加强健。 (4)缺乏一套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 随着我国透支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加紧研究建立信用卡透支利率市场化的应对机制。如以客户为单位计量风险和贡献度,完 善系统功能,对不同类别的客户设计不同利率、还款期限、风险定价的信用卡产品。 三、信用卡风险的管

15、理策略 在明确信用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基础上,本文尝试寻找相应的管理策略来尽可能的防范风险的产生,以促进信用卡行业的发展。 1、针对信息不对称性采取的管理策略 (1)调整营销策略 通过调整营销策略,把发卡重点确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国企管理人员、员工、民企高管、私营企业主等个人信誉良好、还款能力较强人员。并结合当地实际,对外地人办卡进行从严控制,一般情况不明和无业务往来的外地人不予办理有透支额度的信用卡。 (2)加强风险监管 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监管,规范业务运作。银行要在制定各类规章制度的同时,规范操作流程,提升内控水平,强化客户服务。在办理业务时,明确告知客户有关收费标准、业务管理规定和风险防控要点,严格执行对申请人资料信息保密的义务。同时,对信用卡申办人员的资料真实性进行严格的内外部调查和电话核实,着力做到“三亲”即亲见本人、亲见原件、亲见签字。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