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31078075 上传时间:2021-12-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运用教学艺术丰富语文课堂 杨梅【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有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在课堂中渗透“趣”“读”“问”“悟”的教学艺术至关重要。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使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才能引导学生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妙趣横生的形象,真正享受教学艺术的魅力。【关键词】激趣 自主探究 感悟大多语文教师都认为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需要趣味性,因而教师每一节课都要充满激情,甚至利用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丰富和延续课堂教学,也使低年级课堂更具有艺术味道。但是到了高年级之后,语文课堂就突然变得严肃起来,教师似乎忘记了学生都有一颗天真无邪的童心,他们仍需要趣味性的课堂,获得艺术性的享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2、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把平淡的教与学化为神奇的体验?课堂教学就得体现“趣”“读”“问”“悟”的艺术。一、贴近学生,激发兴趣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实践证明,当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后,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能获得较大的成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1.恰当地运用“自媒体”如今的时代已经高速发展,成为信息化时代、自媒体时代,学生早已有了自己的微信、QQ等,如果教师仅用一些老套的方法,就会落伍,跟不上学生的节奏了。一个不能和学生在新时

3、代中碰撞的教师,怎么可能融入到学生的思维网络中去?在教学苏教版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文本时,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体验自媒体带来的无穷乐趣。比如在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我就选择和学生一起上网,体验QQ视频聊天、淘宝购物、下载电影等等来感受互联网的便捷。学生亲身体验之后,这篇课文不需要多去分析,他们自然就在趣味中了解到了互联网的便捷与神奇,说起来更是头头是道。孩子们大都喜欢音乐,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教材中也有不少诗歌都是能谱曲歌唱的,比如长江之歌忆江南等等。如果能恰当地运用音乐,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必然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播放乐曲二泉映月,教师简单地进行指挥,引导学生

4、从语言文字的描述去推断乐曲旋律的变化;然后,让学生闭眼感受阿炳曲折的人生,重放音乐,教师根据音乐的轻重、缓急,轻轻地解说,使学生眼前展现出阿炳在不同时期的遭遇和受到的挫折,更为他那种顽强所折服。这节课结束了,学生也知道了这一乐曲的来源,他们积极地去搜索、聆听、感悟,将文本中的情感再一次延续。2.联系生活实际案例在教学掌声时,上课伊始,我给学生呈现了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中播放的关于脑瘫患者刘静的故事,再让他们看后谈谈感受。学生被感动了,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爱;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鼓励。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再来教学掌声这篇课文,真是得心应手了。当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时,我知道

5、学生都是真心地为小英加油。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要渲染气氛,引发兴趣;沟通情感,培养和保持兴趣。我认为,兴趣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心里,重点在于教师能否点燃、触发学生内在激情,从浅表学习到深度钻研,让他们在课堂这一平台上展示自己,我们的教学会因学生的精彩而精彩。二、自主探究,以问促学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形式:教师抢占了主动权,设疑、设问,甚至垄断了提问,整个课堂被教师设计的一连串问题所控制,成了“教师有惑,学生解惑”。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不思则不会有问,俗话说:“学问学问,既要学还要问。”学生活跃的思维形式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学生有疑问,会提问,才能进一步去思考,

6、去探索。教师应该让问题成为学生的“专利”,根据学生思维的实际特点,鼓励学生质疑释疑,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1.创设氛围,让学生想问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首先,教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化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感和紧张感,想问什么就问什么。对于一些胆小、内向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给予更多的机会。如执教二泉映月一课时,教室一静下来就播放阿炳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由衷地发问:“这是谁创作的什么曲子?”“是怎么创作出来的?”这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课文内容自然也就容易理解了。2.传授方法,教学生会问培养学生提

7、问题的能力是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发现、提出问题的思维过程,给学生起了示范作用,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感到有方法可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启发,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发现问题,大胆尝试提问。通过这些训练,学生渐渐掌握了如何发现问题,又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方法,并养成多思、善思、大胆质疑的习惯。实践证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加重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技能和创新个性。三、深度阅读,提升效度小学语文教材的主体是一篇篇范文,教师充分发掘并利用教材中的文学艺术因素,不仅为语文教

8、学所必需,而且有利于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读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低年级注重朗读的指导,读出人物特点,读出角色形象感;中年级一般会采用挖掘关键词句,通过品读来体会人物特点,与文本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而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单单这些“读”己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他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的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阅读,在读中感,感中品,品中思,不知不觉中把“读”当成一种艺术的享受,这是新课堂所追求的艺术境界。而对于中国经典文化品读往往成了不少教师不敢突破的难题,因为在引导时不能随心所欲,需要精炼地指导、有方法地引导,才能不乏味。如在学习石灰吟和墨梅两首古诗时:师:(1)这两首古诗都有一个非常传神的

9、字,那就是“留”字,请把这两处找出来读一读。(2)两者有何不同?(3)这两个“留”字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呢?(学生交流,明确这两个“留”字都是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石灰吟中,诗人愿意像石灰那样不怕磨练、洁身自好,甘于粉身碎骨,是为了把清白永留人间。墨梅中,诗人借墨梅的品性,表达自己对贞洁自守的向往。这两个“留”字,显示了两位诗人的民族气节、高尚情操。)(4)听录音朗读。(5)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朗读?(学生自读,用刚毅的语气,读出豪迈的气概。)上例中就是针对高年级学生所能理解的内容,激发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个做法。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合

10、作地学习,使每次的阅读都能有相应提高,从而培养学生自己读书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读了父亲的爱这篇文章后,我觉得:为什么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却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呢?从孩子的角度看,不是父亲没有付出爱,而是孩子没有感受到爱。因此,爱不仅在于别人付出了多少,还在于你领会了多少。同理,阅读不仅仅在于作者写出了多少,更重要的是讀者悟出了多少。而教育不只在于教师讲出了多少,重点在于学生体悟出了多少。怎样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感情呢?需要教师理性分析学生心理,分析思维特点,抓住时机进行巧妙的引导。小学高年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发展,他们能分析、比较、概括一些较复杂的内容,因而理解、领悟能力明显提高。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什么叫“感悟”,最简单的说法是,“情有所感,理有所悟”。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是一门极富有艺术特色的创造性活动,在课堂中渗透“趣”“读”“问”“悟”的教学艺术至关重要,这四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这样更能促使学生品味语言美,感受形象美,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真正享受教学艺术的魅力。而教学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科院附属杨庙小学)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