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231044071 上传时间:2021-1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 本文从最苦和最乐两方面来论述人生的责任,即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乐,提出人生在世,必需要对家庭、社会、 国家以及自身尽到应尽的责任,才能得到真正欢快。以下是我整理的最苦与最乐北师大版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最苦与最乐教案 1.走近 梁启超,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散文家。字卓如,号任公,别名饮冰室仆人。曾师从康有为,与他一起成为我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并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共计149卷,10 00余万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式”的巨人

2、。 2.主题解说 本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欢快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知我们,必需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勇于担负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欢快。 3.重点突破 (1)课文为什么在第1自然段不直接提出观点,而先否定其他答案? 提示:由于把贫、失意、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苦痛,正是许多人的想法。假如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会查找新的答案。否定其他答案,再提出自己的观点,就不会显得突兀,有水到渠成之妙。以设问开头,还能引发读者思索,激起读者的共鸣。 (2)在笔下,“最苦”与“最乐”之间是什么关系?依据是什么? 提示: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未

3、尽责等于苦痛,尽责等于欢快,相辅相成。依据是“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翻过来看,什么事最欢快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4.难点攻克 为什么文章的第一部分只谈苦痛就用了两个自然段,而其次部分苦痛和欢快都谈了却只用一个自然段? 提示: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快”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其次部分中的苦痛是针对“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欢快”这个分论点提出的。 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原来,所谈的欢快是与苦痛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苦痛的基础之上的。正由于这样,在谈欢快的时候就必需联系到苦痛。也

4、正由于这样,在谈苦痛的时候就必需联系到欢快。第一部分已经用不少笔墨谈苦痛。那么,其次部分来谈欢快就无须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欢快与苦痛的关系就可以了。 5.结构图解 6.学法点津 如何找准文章的中心论点 把握谈论文的中心论点,是阅读谈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谈论文的必考题型之一。 【典型例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人生最大的苦痛是未尽到责任,人生最大的欢快是尽到了责任。 【技法点睛】论点应当是明确的推断,是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当是完整的句子。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的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则在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的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的中心

5、论点不是一目了然,是要通过归纳概括才能得出来的。 最苦与最乐教学实录 一、课题释疑理内容 师: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最苦与最乐。之前,大家已经阅读了课文,我想先问问大家,发觉课文标题的特点没有? 生1:是一个并列短语。 生2:前后两个词语之间意思相反。 师:像这样的标题大家还见过吗? 生3:本册还有一篇课文重复与变化。 师:大家觉得这样的标题好吗? 生4:很好!很引人注目。 生5:能够引起读者对内容的思考,思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它们之间是有确定的关系,假如我们将这个题目改为“乐从苦中来”,行不行? 生6:不行,文章并不是写苦与乐的关系的。 师:那就改成“苦与乐”,可以巴? 生7:也不行,改

6、后的题目太宽泛了。谈的不是一般的“苦与乐”,而是苦与乐的典型状况,也就是“最苦”和“最乐”的事。 生8:实际上就是告知我们最苦和最乐的事各是什么。 师:认为最苦与最乐的事毕竟是什么呢? 生9: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最乐的事是尽了责任。 师:你怎么知道的呢?文中能找到证据吗? 生10:第l段开头写到“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将来的责任”。第3段开头写到“自然责任尽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师:看来最苦与最乐的事都与责任有关系。(板书:未尽责 任摄苦;尽一责任最乐。) 看来题目不能改了,改了与文章内容不太相符。那将题目改成“最乐与最苦”,总可以吧? 生11:还是不能改,由于文章的挨次

7、是先写最苦,后写最乐。 师:除了挨次缘由外,还有其他缘由吗? 生12:一般说先苦后甜,先写苦,再写乐,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生13:这种“最苦”,一般的人不简洁体会,放在前面写引入留意些。 师:俗话说,欢快易写,苦痛难描,所以将“最苦”先写,重点写。那文章毕竟哪些地方写“最苦”,哪些地方写“最乐”呢? 生14:第l、2段写最苦,第3段写最乐。 师:第4、5两段是在写什么呢?(生概括不上来。)请同学们一起将这两段文字再默读一遍吧! 生15:进一步论述人应当勇于担当责任,不能躲避责任。 师:这与课题有关系吗? 生16:这是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深化,道出了的写作目的。 二、文本解读触心灵 师:通过大家对

8、文题的审读,我们基本了解了课文内容,但是这不算读懂了课文。真正读懂课文还得走进的思想,走进的情感,从文中读出自己的影子来。怎么读出自己的影子来呢?比如老师读“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这句话,就想到我今日上这节课,这么多老师来听课,给了我压力,我就有了一种责任。要是我推掉这节课,身体可能会轻松些,但是我就会担忧其他老师们会怎样评价我,或许就有人 说:他还是骨干老师呢!这样一种良心的担忧可能就背负一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要是今日的课同学老师都满意,我想我也会欢快好长时间。所谓读出自己的影子,就是把自己放到文中,和感情共鸣,和思想碰撞,就是边读书边想文中所说的有没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

9、快速扫瞄课文,找准某一处细细品尝,看是否能读出自己的影子,待会我们一起来共享。 (生活动后沟通。) 生1:“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这句话很形象。上周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没有完成,就总是担忧老师找我、罚我,可怕老师当众批判我,可谓是战战兢兢! 师:你是应尽的责任没尽到,所以苦了。 生2:读“答应人做一件事”这段话,我深有感受。上学期放假的时候,我们几个同学商定出去好好轻松一下。可结果父母以担忧全为由怎么也不让我出来,于是我失约了。我觉得很没面子,都怕见到这几个同学了。 师:守诚信是一种责任。 生3:我对这句话不太赞同,“人生没有苦痛,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更加重的了”。我想

10、要是一个人得了重病,生不如死又无法治愈,那应当比这更苦痛吧! 生4:我不赞成,生老病死的苦痛乃人生难免的事,想穿了也就无所谓了。但是没尽责任的苦痛是人为造成的,是心理的苦,无法排解。身体的苦只是身体苦痛罢了,那种良心的煎熬才是真苦。 师:这说明心里的苦大于身体的苦。 生5:“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我昨天晚上为了一个数学题熬夜至十二点钟了,几次都想放弃了,但是苦思冥想做完了以后,产生了一种成就感,特别欢快! 生6:“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我觉得我们学习就是尽责任。一学期结束了,期末考试又考得好,这就是我们同学最大的欢快了。像班上的赵俊年同学,我想他确定很欢快! 师:你说了不

11、算,我们听听他自己怎样说。 (生笑。) 生7:我有时也不欢快,就是作业没有做完的时候。不过有一件事曾使我感到最欢快:今年春季开学的时候,我坐在窗边,发觉玻璃破了,寒风直往教室里灌,我想可能是我在上学期放假的时候遗忘了关窗,所以玻璃被风吹破应是我的责任。随后,老师重新排了座位,我没有坐在窗边,但是看到坐在窗边的同学忍受着寒冷,心里很不是味道。于是其次天,我把这块玻璃补上了,看到同学们不再寒冷,我心里真的感到很欢快。 (掌声。) 师:赵俊年是个勇于担当责任的同学,值得我们学习。 苦乐有时是相辅相成的,俗话说苦尽甘来,先苦后甜,苦中作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当然乐的时候也不能忘形,否则就会乐极生

12、悲! 三、写法探究析特点 师:通过沟通,我想大家应当形成了共识,大家一起说说,最苦的事是 生(众):未尽责任。 师:最乐的事是 生(众):尽了责任。 师:那么是怎样把这么大 的话题说得入情入理,让我们感同身受呢?请大家再挖掘一下课文,找一找你最宠爱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看能不能从写作上分 析一下,是怎样来写的呢? (生活动。) 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发觉。 生1:文章开头运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就像与读者促膝谈心,读起来很亲切。 师:这是设问的句式,也是一种修辞方法。还有一种句式简洁和它混淆,文中消逝过吗? 生2:在最终一段里面有:“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这是用了反问,起到强调作用

13、,意思就是不能躲。 师:还有其他发觉吗? 生3:文中还多处引用了古语、俗语,使文章很有劝告力。例如“如释重负”、“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就特殊形象地论述了尽了责任是人生的一件乐事。 师:引用古语、俗语、名人语录来讲道理,就叫作道理论证;用到的这些词语、句子就叫作道理论据。 生4:第四段也用到了道理论证,论述了君子终生都在尽责任。 师:这里面还有其他论证方法吗? 生5:还有举例论证,举了圣贤豪杰、仁人志士的例子。 师:其实我们从文章的课题就能感受到这篇文章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大家发觉了吗? 生6:对比论证。 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把道理讲透彻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大家还能从语言上作些发觉吗? 生7:语言特

14、殊形象。例如文章其次段开头,把那种未尽责任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好像是写我们自己一样。 师:那你把这段读读看,要读出这种形象感来。 (生读。) 生8:文章还有很多口语化的语言,例如“翻过来看”、“罢了”、“毕竟”等词,把特殊严峻 的话题变得很亲切,让读者简洁接受。 生9:文章的语言也特殊精确 ,例如“大抵天下事”,就没 说全部天下事,避开了确定化。 四、你说我说明责任 师:梁启超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中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倡的文学革命开拓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局面。他被誉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启蒙思想家、训练家、史学家、文学家,在他五十七年的人生历程中,担当着民族、国家、社会的责任

15、,可以说经受着苦难,也享受着欢快!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定会预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生1:责任是一笔不苟地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责任是每节课上回应着老师的指导乐观地思考,责任还是每一次考试考出满意的分数。 生2:责任是早晨离开家时给父母一个平安的承诺,责任是每天回到家里给父母一个感谢的微笑,责任还是懂得用优异的成果回报父母。 师:有首歌写道:“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说句那实在话,我也有爱,常思念那个梦中的她,梦中的她。来既然来当兵,来就知责任大,你不扛枪,我不扛抢,谁保卫咱妈妈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她!是啊,正是这种责任才保证了社会的平安,才构建了社会的和谐。信任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切实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在尽责的同时感受人生的最乐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