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30592179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 生物的进化 浙科版教材必修模块展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本模块主要提醒生物在种族繁衍、生命延续过程中,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这一节以第四章生物的变异为根底,从宏现上对生物界的进化作一个广度上,并且为第六章中人类遗传病的学习设下伏笔,是为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建立协调统一的唯物辩证观提供了素材。 根据教学大纲中课程目的,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的: (1)知识目的: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2)才能目的:运用

2、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教材,开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的才能,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表述及应用才能 (3)情感目的:通过学习以达尔文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现代生物进化论,对学生进展进化、适应的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同时浸透生命物质不断变化开展,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教育。 种群、物种、基因频率、隔离等概念,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作用。学生在初中仅接触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界完好的进化进程欠缺系统性的理解,再加上学说本身理论性强,要求学生理解并用理论解释现象存在一定的难度。种群的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在掌握了基因库的根底上从数学的范畴角

3、度对基因作分析和归纳,从而使生物界的进化详细内容(表现)上升到理论本质的高度。即生物进化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说,能否正确理解基因频率,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生物进化论的本质性理解。 基因频率:基因频率是人们对基因库中的基因所做的一种统计和分析。由于基因库本身较为抽象,学生不易承受,因此增加了对基因频率学习的难度。 比拟法,列举典型事例法,边讲边练法。 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积极考虑,并利用已有的知识,进展归纳、总结来打破重点和难点。 经过前面遗传学与自然选择学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形成进化论的观点,知道了环境对生物进化的作用,同时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具备一定的自学才能,掌握了

4、一定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本节课将采用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与探究、讨论、讲授相结合的方法进展教学,使学生将进一步运用科学如:阅读、考虑、分析、讨论、探究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应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开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才能,进步自身的获取信息素养。 根据教材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适当地加以讲授,并与学生归纳、探究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为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知识开展思维的同时,着重让学生深化理解,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在学

5、法指导上我采用知识迁移法,逻辑推理分析方法等。 1、通过上节课内容以问题讨论的方式导入教学 2、详细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3、学生分组进展探究学习,老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4、稳固与练习 本节课的引入,可以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的某些观点,与现代遗传学所提醒的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之间引发的问题冲突开场,通过问题讨论,使学生初步理解一种生物个体的有利变异的基因,只有在该种生物的某一群体中才能传递、扩散,这个群体就是种群。 通过举例如“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一个种群”,“一片草地所有的蒲公英是一个种群”,试着让学生去总结出构成种群的几个要素(一定区域,全部同种),通过比拟,使学生初步理解种群和物种的概念。

6、 学生讨论,初步认识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并认识到提出新的概念在研究中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基因的角度考虑: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即传种接代中师生共同归纳基因传递具稳定性引出种群基因库的概念及稳定性。基因传递存在变异性基因库的可开展性。使学生认识到为什么要提出并研究基因库和基因频率。使学生初步理解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 通过详细种群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使学生学会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 从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结果中,使学生发现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的变化规律。 使学生可以领会到自然界的种群发生变化是必然的。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学生理解自然选择作用,归纳突变和重组都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7、因此他们只是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阅读桦尺蠖种群变化和抗青霉素细菌的资料,根据这些事实明确提出问题,要与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相联络,而不仅仅停留在适者生存的层面上。 2.做出假设。针对事实和问题,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提出假设。在这里,假设可以是:黑褐色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对黑色花尺蠖生存有利,这种环境的选择作用使该种群的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即自然选择可以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3.进展简单数学计算,加深理解。完成课本活动“用数学计算证明遗传平衡中的种群基因频率计基因型频率不发生变化”

8、。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组,各组设定的比例不同,但计算后代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都不变,即完成总结归纳。 探究之后,老师应强调,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可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第一课时可到此完毕) 关于“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直接使用教材中的引言,引出物种的概念。指出人们是如何定义物种,至于为什么如此定义物种可以不深究,老师应着重引导学生根据物种定义,举例说明并区分物种。学生理解物种的概念后,老师可以在提出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虽然基因频率发生很大的定向变化,但并没有形成新物种的原因,并通过师生套路得出,只要物种的种群之间和种群内部个体之间,没有形成生殖隔离,基因交

9、流就不会停顿,遗传组成的差异就不会拉大,新物种就难以形成。什么因素可以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呢?由此可引出隔离的概念。 学生初步理解隔离的概念之后,可以安排学生讨论隔离的各种可能的方式,老师归纳出隔离的类型。然后组织学生阅读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组织讨论“资料分析”中提出的几个问题。最后老师应强调,一般情况下,地理隔离是生殖隔离的先决条件,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一个物种的两个种群,就成了两个物种。 关于“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内容的教学,可以学生自学为根底,老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的方式推进教学过程。使学生理解共同进化的含义,无机环境的变化、无机环境的复杂化和多

10、样化、有性生殖的出现和生态系统构造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作用。 最后,组织学生讨论生物进化理论在开展。 1.种群定义:一定区域同种生物全部个体 特点: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得基因传给后代。 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特点:频率可变。 4.结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 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结论: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1、物种的概念 2、隔离的概念及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共同进化的概念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生物进化理论在开展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