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230553502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5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案 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1 课时)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 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 了解火山的形成过程,掌握火山的组成。4. 理解山岳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 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2. 通过读图分析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使

2、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2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3火山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2阅读褶皱、断层示意图,分析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地貌表现。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地壳运动的内容及地壳物质循环内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一)褶皱山:1、岩层受力:强大的挤压作用2、岩层形态:塑性变形、波状弯曲3、褶皱类型:背斜、向斜(1)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依据:(2) 背斜可成山亦可成谷,向斜可成谷亦可成山:(画图分析原因)(3)实际应

3、用:打隧道、找天然气、找地下水4、褶皱山的规模:几十米到几千千米 活动 :5、岩石圈板块构造: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板块的名称与位置:(2)板块的组成:(3)板块边界的类型与形态: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4)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板书设计:第二节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一)褶皱山:教学反思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2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上节课褶皱山的内容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二)断块山:1、岩层受力:强大压力或张力并超过岩层承受力2、位移方向:(1)水平(为主) :错断原有地貌(2)垂直(为主) :地垒、地堑3、断块山的规模:几十米到几千米 活动 :(

4、三)火山:1、形成过程:岩浆受巨大压力,喷出地表2、岩浆运动的两种形态: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沿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伦比亚高原)(2)沿中央喷出或管道喷出:形成火山3、火山结构:(1)火山口:火山口湖(封闭好)(2)火山锥:上坡陡、下坡缓4、火山的规模:大的高四千米到五千米,小的不到一百米5、火山对人类的影响:(1)消极:带来灾难(2)积极:形成丰富的地热、温泉、肥沃土壤等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影响交通运输的方式:为了降低成本和难度,山区应以公路为主,铁路次之2、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的分布:一般山区的交通线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3、影响交通线路的走向:为了安全和降低施工难度,山区的交通线多迂回前进呈“之”字型4、山区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原则:(1)尽量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2)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活动 :板书设计第二节山岳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二)断块山:(三)火山: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