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230552576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数学究竟有多牛逼 编者按:本报告基于林开亮博士参加由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社主办的2016年度 “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科普竞赛”数学科普讲座的通俗报告从杨辉三角到李善兰垛积术和他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做的通俗报告从高斯算1+2+3+.+100 谈起。高斯的故事我们的故事从德国大数学家高斯(Gauss)讲起:传说中的高斯解法:利用对称性首尾相加求和事实上,高斯用的是数学归纳法;他证明了一个更一般的结果阿基米德的故事不过高斯并不是最早得到公式(1)的人,至少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就知道了(1),事实上,阿基米德还得到了下述平方和求和公式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流传至今:给我一个(地球外)支点,我可以翘起整

2、个地球!你在开门时、用钳子夹核桃就已经应用了这个杠杆原理!阿基米德与高斯之间数学家:朱世杰一个自然的问题是:历史上第一个给出这类问题解法的,是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特别地,对上述问题,他给出了答案:这比欧洲最早得到这个公式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早了300多年。今年恰逢莱布尼茨(16461716)逝世300周年。朱世杰:我们的主人公朱世杰就是我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我们不仅仅要介绍他是如何得到立方求和公式(3)的,还要介绍他的方法(裂项求和)如何可以求出一般的前n个数的p次方的和,即如何得到这样的公式:朱世杰现在对大家来说也许只是个陌生的名字,但我希望报告结束后你会得到这样的认识,他位列古代最伟大数学家

3、的行列。朱世杰生活的大时代世界中世纪(Middle Ages, 大约500-1400 )的漫漫长夜长达近千年,代表事件分别是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文艺复兴。中世纪的数学最辉煌的地域是中国(宋元四大家)、印度(婆罗摩笈多)、波斯(海亚姆)、意大利(斐波那契)。翻译传播希腊与印度的数学和科学。中国宋元(960-1279-1368)四百年是中国古代数学的黄金时代,涌现出四位大数学家,人称“宋元四大家”:南宋:李冶(1192-1279)、秦九韶(1202-1261)、杨辉(约1238 -1298)元:朱世杰(1249-1314) 四人皆有著作,成就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最高峰评注1:美国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 S

4、arton,18841956)说过,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这个评价同样适用于李冶和朱世杰。评注2:“宋元四大家”中真正能称得上“大家”只有三位秦九韶、李冶和朱世杰,而杨辉主要是数学教育家,把他算进来有点牵强。此外,在四人中,我们对杨辉的生平也是了解最少的。宋元四大家1、宋元四大家之秦九韶秦九韶,字道古,生于安岳(今四川安岳县)。南宋数学家、官员。代表作数书九章18卷(我表示遗憾: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 第51页居然说成数学九章!)。成就:中国剩余定理(秦九韶定理),比西方的欧拉早500年。它包含在一个称为“大衍总数术”的巧妙算法中。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比西方

5、的霍纳早500年。三角形的海伦-秦九韶面积公式(据说这公式阿基米德也已经知道)2、宋元四大家之李冶李冶,字仁卿,栾城(今河北栾城县)人,南宋数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进士出身,曾有官职,后归隐封龙山收徒讲学。著有测圆海镜、益古演段;其贡献在于引入了名为“天元”(相当于“嫌疑人X”)的未知数概念,创立了利用未知数建立方程的方法(天元术),为几何的代数化铺平了道路。此外,李冶还与秦九韶各自独立地引进记号表示空位。至此,中国十进制完善了。3、宋元四大家之杨辉杨辉,字谦光,临安(今杭州)人,南宋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曾担任地方官。著有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杨辉算法;成就:发扬光大了沈括、贾宪的数学成

6、就。此外,杨辉还是中国第一个系统研究幻方(Magic square)的人。最早的幻方也出自中国,洛书,又称九宫格。它也出现在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请看以下视频:将沈括梦溪笔谈中的“隙积术”普及,作为特例,他不仅给出了阿基米德的求和公式(2),还给出了下述三角垛的求和公式沈括、杨辉所考虑的这类“堆垛”问题的推广,用现代术语来说即“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这一问题后来被朱世杰所创立的“垛积招差术”彻底解决,他所依赖的工具之一就是杨辉的另一项成就。从贾宪(现已失传)的工作中发掘出二项式系数的“贾宪三角”关系,今人称之为“杨辉三角”,因为它出现在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中。西方称之为帕斯卡三角,事实上帕斯卡比杨

7、辉都晚生了近400年。先后有许多数学家独立发现这一结果,都说明了,这是一个基本的发现。杨辉三角最基本的性质是(杨辉恒等式):*维基百科中的帕斯卡三角: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scal%27s_triangle4、宋元四大家之朱世杰朱世杰,字汉卿,燕山(今北京)人,元代数学家、教育家,毕生从事数学教育。著有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当代著名数学家吴文俊(中科院院士、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对四元玉鉴有高度评价:这本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的顶峰。吴文俊关于数学机械化的开创性工作,得益于朱世杰四元玉鉴求解多元多项式方程组的工作(“四元术”)以及20世纪美国数学

8、家李特(J. F. Ritt)的工作。成就:将李冶的天元术发展为四元术,用以求解多元多项式方程组。所谓四元即四个未知数的名称,称之为天、地、人、物。 正是这项成就启发了吴文俊开创了数学机械化的工作。小引: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将26个拉丁字母依次翻译为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四元(天、地、人、物)。因此天、地、人、物恰好对应w,x,y,z,这几个字母常用来表示未知数。Question1:在干支纪年中,今年(2016)是什么年?提示,你记得甲午战争是哪一年吗?或者你看过这个段子吗? 让子弹飞:炸在辛亥这个地方了!Qu

9、estion 2:阿基米德生于公元前287年,朱世杰生于1249年,高斯生于1777年。据说按照中国人的十二生肖,他们的属相相同。请问:是这样的吗,如果是,阿基米德、朱世杰和高斯都属啥?将沈括、杨辉的“隙积”、“堆垛”术系统发展,得到“垛积术”的基本关系式,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朱世杰恒等式”,它是阿基米德求和式(1)和杨辉三角垛求和公式(2*)的自然推广:在朱世杰恒等式(A)中令p=1,2就得到阿基米德求和式(1)和杨辉的三角垛求和公式(2*)。用字母C是因为它是组合单词combination的首字母。“垛积”中的“垛”是高阶等差数列(高次多项式)的几何对应物,例如“三角垛”其实就是三角形数,回

10、忆起阿基米德公式有各种各样的整数值多项式,从而有各种各样的垛状数(Figurate numbers)。见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Figurate_number“垛积”中的“积”其实是“求和”的意思。因此“垛积”的意思就是高阶等差数列的求和。“垛积术”的要诀就是今人所谓的“裂项求和”。而如何“裂项”则是朱世杰的第3项成就。这是本报告中最微妙的部分,接下来我们重点介绍。完善了元代郭守敬授时历中所用的招差术,得到了四阶等差数列的招差公式。用现代数学术语来说,朱世杰的四阶招差公式相当于说:若f(n)是一个四次多项式,则其中系数分别是f(n)的在原点n=0处的

11、0次差分,1次差分,2次差分,3次差分,4次差分。具体计算可依照差分表求出(参见陈景润组合数学)。举例:由于朱世杰完全掌握这一算法,可以我们有理由推断,他事实上得到了任意次数的多项式的招差公式,这个结果在西方最早由300多年以后的英国数学家格里高利和牛顿分别得到。不过牛顿的同胞泰勒在牛顿差分公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取极限)而得到了微积分的基本结果(泰勒定理)。中国没有产生微积分。朱世杰的招差术是离散的微分,朱世杰的垛积术是离散的积分,所以我们这里讲的就是离散的微积分。它距离连续的微积分只有一步之遥。有了招差术和垛积术,那么高阶等差数列(p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p次多项式f(n))的求和就是水到

12、渠成的了。例如,根据前面的结果,可以求得前n个数的四次方和公式朱世杰正是用同样的方法求得了前n个数的立方和公式(3)。留给有兴趣的读者。一定要动手!数学不是光靠看书听讲就能学会的。动笔算过之后,印象会更深刻。数学家的最重要的两样武器:笔和纸。类似的,可以想见,朱世杰的“垛积招差术”可以解决一般的p次幂求和这个问题朱世杰本人并未考虑,他留给了清代的李善兰。不过在此之前,西方人(例如费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要求幂函数 在0,1上的面积。这个公式称为福尔哈伯公式(Faulhabers formula)。20世纪大数学家西格尔(Siegel)曾这样说:第一个发现这个公式的人(可能是11世纪的

13、埃及数学家海塞姆)必定博得了上帝的欢喜(It pleased the dear Lord.)。小引:之所以一般用字母 p 表示幂次数,是因为幂的英文是 power。幂函数(power function),杨幂=杨平方秦九韶、李冶、朱世杰之比较南秦北李一时瑜亮,相得益彰秦九韶的数书九章与李冶的测圆海镜几乎同时完成,甚至不约而同地引入了记号,但他们从未提到对方的工作,也许他们根本不认识对方。事实上,他们分别属于两个敌对的王朝,秦李二人的工作(求解与建立方程)互为补充,交相辉映。二者合在一起,正是中国古代数学黄金时代的标志。朱世杰集众家之大成后来居上与宋代的秦、李、杨不同,朱世杰一生未入仕途,以数学

14、名家之身份周游湖海二十余年,吸收并发展了秦、李、杨、郭的成就。他的成就大概可以用丘成桐先生的一副楹联来形容:地有南北,无疆域始成大业;学无先后,有德才方是贤人。道古桥的故事当代数学家蔡天新是秦九韶超级粉丝,他曾“突发奇想”,建议并敦促杭州市政府为纪念秦九韶的道古桥复名立碑。这一建议后来被采纳,并请数学家王元(华罗庚的弟子)题写了桥名。这正是七百多年前的一段数学佳话的回响:1238 年,秦九韶回临安丁父忧,见河上无桥,两岸人民往来很不便,便亲自设计,再通过朋友从府库得到银两资助,在西溪河上造了一座桥。桥建好后,原本没有名字,因桥建在西溪河上,习惯上被叫作“西溪桥”。直到元代初,另一位大数学家、游

15、历四方的北方人朱世杰来到杭州,才倡议将“西溪桥”更名为“道古桥”,以纪念造桥人、他所敬仰的前辈数学家秦九韶,并亲自将桥名书镌桥头。秦九韶、朱世杰、王元和蔡天新,让道古桥变成了一座有故事的桥。它起初只是横跨西溪,而如今已经纵贯古今,连接了前后七八百年的数学家,是数学史和数学文化的活字碑。蔡天新教授在道古桥边留影(蔡天新教授提供)数学在中国与西方地位之不同数学在中国古代不受重视是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因素的,丘成桐先生在其文数学和中国文学的比较一文中有透辟的分析:自古以来,中国儒家就将数学放在六艺之末,只是一门辅助性的学问。当政者(更不用说等闲之辈)更视之为雕虫小技,与文学比较,连歌颂朝廷的功能都没有,政府对数学的重视直到近代才有极大的改进。西方则不然,希腊哲学以数学为万学之基。柏拉图以通几何为入其门槛之先决条件,所以数学家占有崇高地位,数学因此在西方蓬勃发展了两千多年。鲁豫有约:数学家的艺术人生宋元之后的数学明朝数学宋元之后,数学衰微了。但明朝有两件事情对数学发展有重要的影响,特别值得一提。、永乐大典( 成书11095册,“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的编撰,这让宋元时代以及更早的数学著作得以保存,可惜永乐大典留存不全,现存的除大陆和台湾,其它地方如日本、美国、英国、德国、越南、韩国都非法占有。我们所展示的杨辉三角就取自英国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