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导学案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230551583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四王安石变法【课程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教学重点】(1)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内容;(2)认识变法各项措施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教学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知识导学】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经济上:冗官,冗兵,冗费。 (财政危机)2、军事上:策略失当,对辽夏战争失败。(边境危机外患)3、阶级关系上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和统治集团矛盾尖锐。(政治危机内忧)4、庆历新政揭开改革序幕。中心问题。二、变法目的和性质:1、时间: 1069年。 2、人物:宋神宗、王安石。3、中心:富国(理财)

2、。4、根本目的:。5、性质:在不触动的前提下,对局部调整;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三、变法措施:(一)富国之法(理财之法)1、均输法 : 措 施 :必 须 了 解 各 地 生 产 情 况 和 北 宋 宫 廷 需 要 情 况采购。作用:物资需求和物资供应得到配合;不合理负担有所减轻;节省,增加财政收入。2、市易法:措施: 政府设立“” ,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时再卖。商贩向缴纳抵押品,可成批官府的货物到各地出售,半年利息。作用:限制对市场的控制,增加的财政收入。3、青苗法:措施:各州县在每年时,两次或给农民,收获后偿还并加收利息。作用:使农民免受,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4、免役法:措施:

3、废除轮流充当州县官府差役办法,改由州县充役,征收募役费用。作用:减轻农民负担,保证了,扩大了生产。5、农田水利法:措施:规定各地兴修,其工料由当地居民高下分派。作用:农田水利有了很大发展,大量薄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展。6、方田均税法:措施:政府重新,根据划分等级,作为赋税负担的依据。作用:克服官僚地主,的弊病,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二)强兵之法1、将兵法:措施: A.对禁军,整编后军队进行训练;B.各路设置负责操练的将官,教阅戍守当地的军队。作用: 改变了中兵将脱节、战斗力薄弱的局面,提高。2、保甲法:措施: A.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B.农闲保丁操练,维持治安

4、。作用:壮丁受到军事训练并和相参为用,国家费用减少,负担减轻。3、保马法:措施:废掉依靠政府的,由代养官马;同时以优惠政策,使民户踊跃养马。作用:节约,降低。4、设军器监:措施:在开封内设置,专门管理武器制造,依其制作的精粗进行赏罚。作用:军器的制造;产量提高,数量足够十年之用。(三)育才之法1、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认为科举的变更是除旧布新的开端)内容: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取士,在 、 书 、易 、 、 中选一经。作用:选拔了大量能够的有用人才。(也是目的)2、 改革学校制度认识: 要统一思想, 培养改革派人才在于的变革和发展。(也是目的)原因:作为全国最高的学府, 长期以来是高官子弟的地

5、方,已徒有虚名。太学被保守派所把持,成为反对变法的。(甚至以“王莽变法”考题攻击王安石 ) 内容:整顿太学,把改革派编纂的 (合称)作为必读教材,也使科举考试的依据。3、育才之法的影响: 使王安石革新思想得到,直到仍在太学中流传。四、改革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1、改革的失败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失败标志: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失败原因:变法触犯了、的利益遭强烈反对(主要原因)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失败教训: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改革者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念;而且要注意用人。2、改革评价:变法不足:它是地主阶

6、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 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变法以的统治为出发点,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其某些做法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均输法)进步意义:增加了,抑制了, 扭 转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王 安 石 大 刀 阔 斧 的 改 革 精 神 , 值 得 肯 定 。 他 是 我 国 古 代 杰 出的。改革启示:【课堂小结】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巩固练习】1公元 997 年,宋廷岁收 2,200 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会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 收人已高达 11,000 多万缗,收支却亏 1,500

7、多万缗, “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治危机的根源是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2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但禁军却越眯越多,这说明A边患日趋严重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D藩镇拥兵自重3庆历新政中曾勾去不称职的各路转运使,那么与转运使的设立直接相关的是A.宋太祖收地方军权B宋太祖收地方财权C宋太祖收地方行政权D宋仁宗加大皇室开支4王安石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这表明他认为A国家治乱兴衰的关键在于对人才的态度学习必备欢迎下载B最高统治者的才能决定国家命运C社会治安状况是衡量朝政

8、兴衰的标准D改革教育与选官制度是根本大计5下列属于王安石主张的是A “变祖宗之法,诚可恶也”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6.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7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C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D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8. 材料一: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

9、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和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1) 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4 分)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1 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3 分)材料三: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

10、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 分)学习必备欢迎下载专题四王安石变法答案【课堂小结】1.相同点: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变法者改革的意志坚定, 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2.不同点: 背景不同: 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根本目的不同: 商鞅变法是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结局不同: 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巩固练习】15DABAD 6-7BC 8.(1)措施: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水利法。(4分)(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1 分)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3 分)(3)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 。影响: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