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情况汇报[样例5] (4)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30413527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情况汇报[样例5] (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情况汇报[样例5] (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情况汇报[样例5] (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情况汇报[样例5]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情况汇报[样例5] (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情况汇报样例5 关于XX县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情况的 报告 中共XX县区委员会XX县区人民政府 (2011年11月20日) 自治区党委、政府: 今年以来,我县立足县情,结合实际,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项核心工程,劳务输出提质拓新、优势产业扩量增效、农业结构压粮扩经,良种养殖整村推进、惠农补贴落实到位,确保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快速稳定增长。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情况,结合我县实际,预计到年底,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20元,比2010年增加642元,增长18.5%。其中:工资性收入1785.1元,增长22.7%;家庭经营性收入1710.4元,增长23.5%

2、;转移、财产性收入624.5元,增长14.1%。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务输出提质量、拓渠道,务工人数再攀新高,工资性收入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发挥社会、公共资源多渠道拓展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输出劳务人员从业岗位层次,全面提高劳务收入水平。一是充分发挥县职业中学、闽宁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师资优势,带动培训农村劳动力,促使劳务产业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打工型向就业型、就业型向创业型转移,切实提高劳务产业的质量和效益。二是着力加强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等工程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受培训人数,切实提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复原退伍士兵、村干部、致富骨干的技能水平,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

3、力,通过转移就业和自主创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政府主导、广泛动员,积极输送各层次、各行业劳务人员,增加县内外务工人员数量,今年累计输送外出务工人员5万余人,极大的提高了我县农民工资性收入。目前已通过巩固老基地输出26000人,开辟区内重点工程和季节性用工输出18600人,县内各项重点项目工程建设吸纳劳务人员约6000人。劳务技术含量逐渐提高、劳务输出人数绝对值大,加上今年劳务工资标准不断攀升,预计全县实现劳务收入2.77亿元,人均劳务收入1776.6元,比2010年人均劳务收入净增390元。 二、特色优势产业上规模、增效益,设施农业带动效果日益显现,农民收入再添新砖。 我县充分挖掘高海拔冷凉气

4、候特点,大力实施花卉苗木繁育、道地中药材种植两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农民增收。依托技术、质量、营销优势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花卉、苗木、中药材价格的提高增强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效果的内生凝聚力,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渠道。 (一)以花卉苗木为引领的设施农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新突破。立足不同地貌类型、气候特点和水资源分布状况,坚持规模就是效益的原则,重点在渝河、甘渭河流域打造高效节水设施农业产业带,通过政策扶持、引进企业,强力推动设施农业大发展。2011年新建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3个,500亩拱棚种植示范点2个,100亩示拱棚种植范点7个,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73万

5、亩,其中日光温室10270亩,大中拱棚37060亩。积极推进设施更新换代,日光温室由过去单一的二代标准日光温室到第三代、第四代标准日光温室转变;拱棚由竹竿、氧化镁搭建为主的小拱棚向以全钢架、水泥结构为主的大拱棚转变;种植品种由以叶菜为主到果蔬到高档耐寒水果到附加值高的花卉转变,种植效益大幅提升。预计全县设施农业总产值达1.36亿元,全县农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366.7元,比2010年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344.2元净增22.5元。(此处应加苗木繁育内容) (二)中药材产业在规范化种植和企业化运作上迈上了新台阶。精心打造“六盘山(隆德)道地中药材”品牌,新建清凉河流域万亩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和

6、城关、温堡、沙塘、陈靳6个千亩种植基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实行订单种植。2011年全县种植中药材16.5万亩,比2010年增加3万亩,其中大田种植6.5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11010万元,人均药材纯收入达190元,比2010年人均药材纯收入173元净增17元。 三、传统产业调结构、抓市场,价格上涨提振农民信心,经营性收入再创佳绩。 近年来,我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顺应市场变化,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尤其是今年,我县以生猪养殖项目带动、肉牛养殖整村推进、薯豆种植集中连片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全年生猪、蚕豆等农产品市场价格一路上扬,大幅提升了我县传统产业经营性收入。 (一)草畜产业在规

7、模化养殖上取得了新进展。生猪养殖。通过政策驱动、项目带动,生猪养殖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扶持对象由家庭散养向养殖小区转变,养殖能力由自繁自育、育肥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的千头、万头繁育小区转变;养殖模式传统养殖向正大模式、生态养殖模式转变,形成了“统一供种、统一供应饲料兽药、统一饲养管理、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的“五统一”和“设施规模化、品种良种化、管理科学化、养殖专业化、免疫程序化、产品安全化”的“六化”标准饲养模式,加上自去年以来,生猪及猪肉价格大幅上扬,规模养殖场数量不断增加,带动全县生猪年饲养量达到25.6万头,出栏13.8万头,预计实现产值9270万元,人均纯收入233.4元,比20

8、10年人均养猪纯收入184.2元净增49.2元。肉牛养殖。整合“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以张程,杨河两乡为核心,以肉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突出科学养殖技术综合应用和饲草料基地建设两项任务,主推黄牛改良和饲草料调制两项技术,建设17个养牛示范村,带动全县肉牛年饲养量达到13.2万头,出栏5.6万头,预计实现产值4230万元,人均纯收入62.8元,比2010年人均养牛纯收入36.7元净增26.7元。 (二)薯豆产业向优质高效的良种繁育迈出了新步伐。蚕豆。继续加强与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优质品种,打造“六盘山(隆德)高海拔优质蚕豆基地”,建立优质蚕豆原种繁育基地205

9、0亩、良种繁育基地0.81万亩、企业原料基地4万亩。推广订单种植,做大品牌,确保销售畅通。全县种植豆6.9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3957万元,全县人均蚕豆纯收入98.4元,比2010年豆类人均纯收入96.6元净增1.8元。马铃薯。充分发挥我县高海拔、气候冷凉、所产马铃薯病害少、薯形好、品质优、产量高的独特优势,大力实施马铃薯三级良繁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六盘山(隆德)高海拔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县”,使种薯繁育基地面积达到2万亩,全县种植马铃薯16.5万亩,预计总产值12871.9万元,全县人均马铃薯纯收入360元,在马铃薯价格下跌的环境下保持了2010年马铃薯人均收入水平。 (三)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取

10、得了新成绩。坚持不懈的实施“稳粮扩经、压夏增秋”的农业种植调整政策,全县共种植地膜玉米种植5.6万亩,预计实现总产值5055万元,农民人均玉米纯收入150.3元,比2010年玉米人均纯收入141.6元净增8.7元。胡麻种植6.3万亩,实现总产值4135.9万元,农民人均油料纯收入162.3元,比2010年人均胡麻纯收入160.3元净增2元。 四、惠农政策重质量、抓落实,一号工程有序推进,财产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 一是我县认真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机具购臵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家电下乡补贴、摩托车补贴等惠农补贴按时足额发放,全面保障农民收入。二是通过对农二次分配

11、,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危房补贴、社会临时救助等农村社会事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减轻了农民医疗、养老、灾后恢复负担,提高了农民消费储蓄能力。三是自治区移民工程的实施和有序推进,搬迁户直接增加了房屋、田地等不动产,迁入地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权出让等方式增加收入,财产性收入大幅提升。四是农民为了对应自然灾害、子女上学、疾病防治、婚娶丧葬等重大开支,历来就有储蓄存钱的传统习俗,预计全年县内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将突破18亿元。随着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土地流转费亩均涨至500-600元左右,预计存款利息和土地流转两项收入将带动全县农民人均财产转移性纯收入634.5元,比上年增收60元,增长10

12、.8%。 五、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保障措施 (一)资金保障。一是在草畜产业方面共筹争取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215万元,主要用于圈舍建设、良种引进等补助环节;二是在设施农业方面共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500万元,主要用于农民建棚补助;三是特色种植方面共争取自治区补助资金1856万元(中药材种植1600万元,马铃薯良种补贴、贮藏窖建设256万元),主要用于农民引进良种补助;四是劳务输出方面共筹措资金444万元,其中小额贷款390万元,农民工技术培训54万元,所有这些资金,都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政策保障。一是生猪养殖方面:新建80头、160头、240头以上规模养牛场以奖代补5万元、10万元、

13、15万元;建设千头规模生猪养殖小区每栋育肥舍补贴2.5万元、母猪舍补贴5万元、生态舍补贴3.5万元。2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和1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每头牛给予3000元的一年贷款贴息,千头规模育肥小区每头猪按照1000元标准给予一年的贷款贴息。二是设施农业方面。农户自建的日光温室政府在温室墙体及棚架费用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大中拱棚补贴棚架,棚膜按采购价格80%给予补贴;对企业或大户投资建设的500亩以上日光温室园区,县上按实际建成的日光温室数量,每栋给予建设成本60%的补贴;对种植设施果树的租赁费(每亩按300-600斤小麦折价兑付),政府依次补助前二年土地租赁费的100%和60%;日光温室种植花卉

14、的政府补助第一年土地租赁费,第二年起由企业(大户)自己承担;果蔬种苗每株按成本价格的50%给予补贴。所有补贴及时兑现到位,为群众发展设施农业增添了信心。三是特色种植方面:对连片30亩以上花卉种植基地,种球种苗按成本价格的30%给予补贴;对新育云杉、油松、樟子松、城市绿化大苗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给予每亩40元补贴;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薯豆良种繁育基地,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原种、一级种基地马铃薯种薯补贴到商品薯市场价格,由企业承建的良繁基地,享受国家马铃薯三级良繁体系补贴及蚕豆良繁补贴;对集中连片千亩林药间作示范点、500亩以上菊芋种植基地、百亩以上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栽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分别给

15、予每亩50元、50元、50元、100元补贴。四是劳务产业方面:对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培训后学员就业率达到85%以上,且就业稳定在一年以上的,每人给予50元的以奖代补资金。对建立30100人、100500人、5001000人和1000人以上的劳务基地,劳务人员稳定就业在6个月以上,稳固率在95%以上,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每输出1人分别按5元、8元、10元、1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联系向国外输出的中介组织或经纪人,每联系输出10人以上(稳定在一年以上),每人奖励500元。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扶持发展基金,用于非公有制企业项目建设,对吸纳本

16、县就业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相应的贷款贴息。同时,对非公有制企业每新吸纳一名全日制学校毕业的大专以上毕业生或按政策规定由政府安排一名复转军人或登记失业人员就业,且与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实际用工人数,每人一次性奖励企业1000元。 (三)市场保障。一是种养工程方面:成立了县、乡两级农产品销售办公室,选派一批业务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营销队伍,常年负责农产品销售工作。建设果蔬保鲜气调库,实现设施蔬菜“淡季贮存,旺季销售”,打季节差,提高价格优势。二是劳务产业方面:巩固和拓展福建等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劳务市场;千方百计扩大长庆油田、黄河金岸等区内劳务市场;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和重点工程项目用工潜力,促进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在县城建立“全民创业一条街”,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有能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