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30412443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2.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贯彻实施森林法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下面我将交通部门对森林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如下。“十一五”期间我县交通事业发展迅猛,自森林法颁布以来,在公路改造工程动工前,指挥部专门对施工单位进行培训教育,增强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及工人的环保意识。在工程的施工中,树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新理念,将环保作为审查重要内容,严格按指定的废方区弃放,杜绝随挖随弃现象发生。结合公路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公路标准,在优化设计、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做到对环境最小程度地破坏、最大程度地保护、最大限度地恢复,为保证与环境相协调,并且结合古蔺公路用地窄、绿化难度大这一实际,我们在公路绿化上充分利用公路边坡、边沟,见

2、缝插绿,全面覆盖可绿化的公路用地;在保护原有野生植被的基础上,对公路绿化进行补充完善,提高绿化标准。严格要求栽种的质量,及时采取有效方法防治树木病虫害,保证了成活率,使公路绿化向标美化、整体化迈进,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冬有绿的优美公路绿化生态景观,。使来往车辆和行人都感到耳目一新。为了加强我县现有公路绿化管理工作,我局制定了公路绿化部门职责,公路养护段负责全县公路绿化的日常管养工 作。由于公路路树分布线长,点多面广,人为活动频繁,环境复杂多样化,造成绿化树木时常损坏,病虫害时有发生,为确保绿化工作不失管。养护段安排指定人员分段管理,坚持巡查制度,随时观察分析预报绿化情况,掌握公路绿化动态,做

3、到心中有数,对发现的病虫害和绿化环境损坏情况及时修复治理,通过综合整治,保证了我县公路绿化指标达到规定要求。路政执法大队加强公路巡查和执法。同时与有关部门密切联系,建立工作协作关系,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绿化管理网络关系,实现了对损坏绿化的案件及时进行善后处理,有效的保护了路产,路权。 第二篇:森林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2森林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 XX市人民政府2003年9月16日 各位领导: XX市是XX省四大林区之一,辖八县一市三区,其中绥宁、城步、洞口、新宁、隆回、新邵、武冈为XX省重点林区县(市)。全市土地总面积207.9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119.5万公顷,占57.5%。有林地面积104.7万公

4、顷,占林业用地的87.8%。森林覆盖率达56.8%。活立木蓄积量4971万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47.5立方米,居全省领先地位。其中,松木蓄积量1678万立方米,占36.9%,楠竹立竹株数2.3亿根,居全省第一。2002年的林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现将近五年来,我市贯彻森林法及林业工作的主要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森林法的贯彻实施情况。 (一)、强化学习宣传,坚持依法治林。 1998年,修改后的森林法颁布实施后,全市上下欢欣鼓舞,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新高潮。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的宣传领导小组,充分利用电视、报纸、标语、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市、县(市)区层层举办培训班,省林业厅厅长葛

5、汉栋曾亲临市培训班授课。林业系统将森林法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考试。通过学习宣传,大家普遍反映,修改后 1的森林法更加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林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突出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强化了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措施,维护了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积极性,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依法治林、依法兴林。从而在全市形成了关心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支持林业发展的良好风尚,有力地遏止了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乱砍滥伐现象,呈现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的可喜局面。 (二)、强化资源保护,坚持依法管林。 1、狠抓资源林政管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保护森林资源

6、非常重视,多次对乱砍滥伐案件进行了批办和督办,市委书记蒋建国同志对XX县区林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就作了3次重要批示。在资源管理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从严把好四关。一个原则就是采伐量必须小于生长量。全市每年的林木生长量为280万立方米左右,年实际采伐量约175万立米。2002年的森林蓄积量达4971万立方米,比1998年增长了14%。把好四关,一是把好伐区设计关,规定并落实所有林木采伐必须凭作业设计说明书和采伐许可证。全市每年的作业设计率和设计合格率均保持在98%以上。二是把好限额采伐关,坚持“伐完一片,验收一片,登记一片”,五年来,全市实际采伐木材860万立方米,节余木材采伐指标8万立方米;

7、采伐楠竹4000万根,节余楠竹采伐指标1000万根。三是把好“三证”管理关,1999年,对全市2156家木材经营、加工户进行了全面清理,重新核发木材经营许可证和加工许可证,并每年进行不定期检 2查,规范了木材经营和加工秩序。四是把好依法打击关。为保护森林资源,我们坚持以严打促保护,始终做到有案就查,违章就罚,犯罪就抓。五年共办理林业刑事案件787起,294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办理林政案件5万余起,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1999年,我市被国家林业局评为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 2、狠抓森林防火工作。我市森林防火工作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三个到位”。一是领导到位。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对森林防火工作

8、高度重视,今年,市委蒋建国书记对森林防火工作就作了两次重要批示,市长黄天锡多次到市森林防火指挥部指导工作,市委副书记魏太平在关于森林火灾的通报上批示了五条具体措施,副市长周吉平专门发表电视讲话,并与新闻媒体联系落实宣传办法。各县(市)、区在乡(镇)党政一把手会议上着重强调了森林防火工作。在今年春季森林防火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召开专题会议27次,党政领导督促检查695人次,现场组织扑火361人次。由于领导到位,使森林防火工作有了保障。二是宣传到位。每年,市县电视台都在4月和9月连续播放森林防火公益广告;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等把3月份和8月份作为“森林防火宣传月”;各地积极采取领导发表电视讲话、出动宣

9、传车、播放宣教片、制作宣传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把森林防火工作宣传到村到校,提高了全民和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三是措施到位。2002年4月,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12条措施,从市到县(市、区)、乡(镇)、村、组,签订了五级森林防火责任状。 3为切实保证“打早、打小、打了”,全市建立了专业消防队伍3支,43人,其中XX县区2支、XX县区1支;半专业消防队伍105支,2084人;现正在筹建民兵森林防火应急分队。森林防火专业队建设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1999年检查中,居全国第二位。五年来,全市共投入森林防火资金近400万元,新建了望台4座,维修了望台9座,

10、建造防火哨所68座,营建生物防火林带376.8公里。特别是今年清明节期间,全市共排查确定重点火险区600多处,火警火灾易发地4000余处,森林公安、林业站、乡、村、组干部共8000多人筑起了保护森林的“万里长城”,做到重要路口有人守、重点地段有人管,从而控制了火源,降低了火险,取得了清明期间“零火灾”的好成绩。 3、狠抓野生动植物保护。一是大力宣传贯彻野生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思想认识。二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仅2002年,就清查各类宾馆、酒楼986家,农贸市场185个,收缴各种野生动物6万多只、野生动物制品200公斤,查处刑事案件9起拘留9人,查处行政案件125

11、起处罚134人;2003年5月,市林业局和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和驯养繁殖的紧急通告,组织野生动物保护科、森林公安分局等执法部门,继今年4月份的“春雷行动”后,再一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清理整顿行动,有力打击了经营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现正在着手制定宣传制度、学习制度、举报制度、规范经营制度、清理整顿制度。三是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立森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12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4处,县 4级7处,总面积近80万亩。大部分保护区都坚持保护和利用并举,在保护好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生态旅游、种植业、加工业等,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 4、狠抓生态公

12、益林保护。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省林业厅的具体安排,我们及时组织开展了林业分类调查和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编制并经省级专家论证通过了XX市林业分类经营总体规划,将全市林业用地中的51.8%划定为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62.1万公顷,其中国家首批生态效益补助试点面积22.6万公顷。试点工作主要有五大特点:统一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建立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面积分户登记卡;落实和稳定山林权属;县(市)区政府与林权所有者或经营者签订管护补助协议;建立试点范围内各小班林木和林地属性数据库。 (三)、强化生态建设,坚持依法兴林。 近年来,我市在生态建设方面主要是大力推进全民绿化和重点工程建设。五年来,共

13、完成义务植树5697.9万株,绿化公路1236公里、河渠818公里,创建省级园林式单位71个,市级花园式单位210个,绥宁、洞口两县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XX县区跨入全国造林绿化百XX县区。重点工程项目主要是退耕还林,全市计划退耕还林296万亩,到2002年止,已完成82万亩。尤其是2002年度的退耕还林工作创我市造林史上“四个之最”:全市完成退耕还林65万亩,相当于过去十年的造林总面积,造林最多;钱粮补助达10495万元,投入最大;共营造松类林21.2万亩、药材林3.6万 5亩、经济果木林6.5万亩、楠竹2.6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有力支持了松竹和药材两大产业的发展,效果最好;工程涉及到全市

14、209个乡、3241个村、15.5万户、58.8万人,规模最大。为了封山育林,我们还积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全市共新建沼气池6.1万口(其中2003年为2.6万口),每年可节省薪材19万吨。我市生态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四个方面。 第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退耕还林和清洁能源建设作为农村“一加三工程”中的两大工程,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实行定目标任务、定质量标准、定时间要求、定奖罚措施的“四定责任制”。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都多次听取退耕还林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进度汇报,并每月召开一次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实施情况汇报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

15、领导多次深入到造林现场和清洁能源建设点检查督促。市林业局先后四次组织督查组,到各地检查督促。各县(市)区党政领导把退耕还林和清洁能源建设工作真正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办点示范。据统计,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共创办退耕还林示范点412处,面积10.6万亩;办清洁能源点125处,建池7500口,起到了“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样板作用。 第二,林业部门积极服务。各级林业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为了退耕还林这一惠泽千秋万代的“绿色工程”,走进千家万户,踏遍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兢兢业业进行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努力推行“两个创新”,切实做到“三个到位”。“两个创新”,一 6是创新造林模式。探索出“林

16、果、林竹、林药、林草、林漆结合”等造林模式。如XX县区“林药结合”发展金银花、XX县区“林草间种”发展肉牛养殖业,使退耕还林工程成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点。去冬今春,全市退耕还林共营造生态林51.1万亩,占总面积的88.7%,经济果木林6.5万亩,占总面积的11.3%。其中松类林21.2万亩、楠竹2.6万亩、药材林3.6万亩。在突出生态首要地位的同时,对壮大松竹和药材等产业,加快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二是创新经营机制。针对退耕还林涉及千家万户,组织造林难、管理到位难等实际情况,各地探索出大户承包造林、租赁造林、股份制造林、户退村造村管、干群联合造林等多种经营模式。据统计,全市今年共涌现出造林大户19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