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市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30397145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市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市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加快市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市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市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调研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加快市经济国际化进程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重点调研计划安排,近期我们对全市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外经合作、园区建设、服务外包、“外智”引进等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取得我市经济国际化的新突破。 一、过去的五年是扬州经济国际化阔步前进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的巨大冲击和严峻考验,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对外开放战略,一以贯之地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开发、开放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和显著特征,开放型经济取得的成就令人振奋。 (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开

2、放型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年提高。规模明显扩大。20*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5.7亿美元,是20*年的3.9倍;外贸出口60.6亿美元,是20*年的3.2倍;完成外经营业额2.4亿美元,是20*年的2.3倍;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3024万美元,是整个“十五”期间的年的1.3倍。位次明显提升。20*年,省商务厅确认我市利用外资增幅列苏南、苏中第一,总量超过镇江、泰州,与南通基本持平,位居全省第六位;外贸出口总量超过泰州、镇江,增幅列全省第三位;完成外经营业额2.4亿美元,超过徐州,位居全省第七位。贡献明显增加。20*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产值1512.4亿元,是

3、20*年的3.7倍;20*年利税总额143.46亿元,是20*年的近20倍;20*年涉外税收34.29亿元,是20*年的2.35倍。外贸依存度为24.6%,比20*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累计安排3.2万人次境外务工,为促进农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力支撑。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而且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引领产业发展作用显著。“十一五”期间,在大连化工、实友化工、大洋造船、亚东石化、海沃机械、玛切嘉利、顺大、晶澳、尚德、川奇等一批外资大项目的带动下,石油化工、汽车船舶和机械装备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增粗

4、拉长、产业集聚,led、太阳能光伏和智能电网等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服务外包开始起步,“江苏信息产业服务基地(扬州)”被授予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江都惠普(扬州)软件园获批为省级软件园。优化产业结构成效显著。与20*年相比,20*年新批外资项目中先进制造业比重由20%上升为33%,高效农业由2.9%上升为5.4%,现代服务业由9.9%上升为19.2%。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出口比重逐年升高;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全市出口比重逐年降低。外经合作转型取得突破。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逐渐由单纯劳务输出逐步向工程分包、总包过渡,工程承包、境外投资比例逐年上升,总量和技术层次逐年提高,江都建设工程有限

5、公司在蒙古的总包项目合同金额高达5亿多美元,是江苏“十一五”期间在海外承接的最大总包项目。 (三)为扬州创新发展打造了强势载体。“十一五”期间,我市开发园区的载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的载体平台。园区经济主战场平台日益凸显。20*年,开发园区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980亿元,占全市的7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90.5亿元,占全市的64.5%;固定资产投资960亿元,占全市的79.3%;地区生产总值1405亿元,占全市的63%;一般预算收入98.98亿元,占全市的58%;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81.3%,自营出口占全市90.7%。园区承载功能平台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

6、全市共完成园区开发面积近70平方公里,比“十五”期间扩大了1倍;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519.5亿元,是“十五”期间的8.5倍。“十一五”期间,全市新获批国字号称号2个(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出口加工区),国家级、省级“基地”2个(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基地”),省级“特色产业园”6个(江苏扬州杭集日化科技产业园、江苏邗江船舶配套产业园、数控机床产业园、江都船舶产业园、江苏扬州液压装备产业园、江苏宝应智能电网装备产业园)。园区创新发展平台日益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市建立国家级、省级公共检验测试平台11个,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高新技

7、术创业服务中心9家,留学人员创业园3家;获得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正式批复且挂牌运作2家;建立研发中心、产学研联合体79个。园区累计孵化用房面积、孵化企业数分别达到83.9万平方米、470家。 (四)为加速融入国际经济打造了助推平台。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吸引了外资、促进了贸易,而且有效扩大了扬州在海内外的影响,拉近了扬州与世界的距离。扬州对外影响力不断加强。到20*年,我市已与约190个国家和地区有了投资和贸易往来,比“十五”初期增加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借助“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运河名城博览会”、“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等一系列重大经贸活动平台,扬州经济国际化程度和国

8、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国际知名大公司纷纷来扬投资。“十一五”期间,法国的阿海珐集团、雅高集团、液化空气有限公司、欧尚集团,韩国lg集团、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电装公司、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美国高露洁等10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来扬投资,一批体量大、质态好的大项目相继开工、投产。这些大公司的进入,不仅带来了资本、技术与管理,还有效促进了我市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扬州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扬州亚普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在境外4个国家设立了生产型企业,投资均在1000万美元以上;江苏石油在海外迅速拓展市场,取得明显成效;扬子江集团旗下的冶春茶社在台设店,成为大陆首家国企赴台投资

9、项目。“外智”引进产生良好效应。扬州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创新研发平台的不断完善有力地助推了引智工程。中国国际人才市场XX市场成立至今,已先后组织实施151个引智项目,聘请国外、海外专家202人次,形成新技术、新成果404项,产生经济效益12亿元。到20*年我市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25605人,其中高层次领军人才174人(海外人才74人)。主导产业及新兴产业吸引了78.7%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外智引进规模的扩大、层次的提高加速了我市与国际接轨的速度,加强了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五)为全市经济国际化打造了快速通道。口岸作为地方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多年来扬州口岸建设克难求进,取得了重大进展。口岸

10、国际化促进作用取得重大突破。目前,扬州港已形成“一港三区”(即扬州港,六圩港区、江都港区、仪征港区)的合理格局,其中,六圩港区以集装箱、散杂货为主,江都港区以件杂货、企业货为主,仪征港区以石化为主,专业化程度得到提升。20*年口岸外贸吞吐量570万吨,是20*年219万吨的2.6倍;20*年集装箱吞吐量30.3万标箱,是20*年15.7万标箱的1.9倍。口岸开放范围和监管权回归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仪征境内胥浦河西以下部分、江都嘶马树至杨湾段海事监管权已经回归扬州海事局,扬州长江岸线基本实现全线开放。苏中江都机场也已经列入省政府“十二五”口岸开放规划。口岸专业查验服

11、务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扬州光电产品检测中心成为我国第一家通过cbtl国际评审的光伏检测国家实验室,这标志着其检测能力跻身于国际权威光伏检测机构行列,可以直接颁发光伏产品走向全球的“国际通行证”。 回顾过去五年的经济国际化征程,扬州开放型经济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定不移地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统一认识,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扬州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实践证明,开放型经济要靠党委、政府的强势推动。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衡量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是否懂经济、有能力、真作为的重要标准。各县(市、区

12、)、各部门、各工业园区、各乡镇、各重点企业都实行了招商引资工作“一把手”工程。先后制定实施了促进外经贸健康稳定发展的实施意见、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各类投资商来扬投资的六项措施、关于进一步提升开发园区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为推动开放型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二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无论在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构筑发展载体、引进高端人才、整合资源要素方面,还是在建设重大外资项目、发展新兴产业、扩大开放领域、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我们都力求稳中求好、好中求优,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成功实现“五外联动”、协调发展,为全市经济发展大

13、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三是坚定不移地实施沿江开发开放战略,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全市加快重大基础实施建设,为沿江开发构建新平台。宁启铁路、润扬大桥、环城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运营,不仅重塑了扬州的交通枢纽地位,而且使我市迅速融入了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交通大循环。扬州港也从一个内河小港迅速跃升为区域性大港。全市加快园区建设,为沿江开发构建新载体。沿江地区国字号园区、国家级和省级“基地”、省级“特色产业园”为我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开发区、化工园区、江都、仪征、邗江等一大批项目的纷纷落户,对我市沿江地区集聚产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四是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开放

14、型经济服务水平。各有关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解企业所忧,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水平不断提高。实行“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结制、收费一表制等制度,简化项目审批手续,提高行政效率,促进投资软环境不断改善。开展“政策县市行”活动,把国家和省市支持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项目、资金送到基层,送进企业。强化银贸、汇贸、关贸、税贸合作,扩大出口信贷和信用担保规模,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出口风险,促进外经贸企业加快发展。 在充分肯定我市经济国际化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面临的困难:要充分认识到开放型经济的引领作用,只有将开放型经济蛋糕做大,做优做强,“三个扬州”建设才有保障,因

15、此,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开放型经济总量扩张,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克服开放型经济发展中的畏难情绪,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要认真分析当前土地、劳动力、环保、能源等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集约和创新功能有待增强等问题,理清思路,求真务实,全力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要正视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利用外资在制造业高端环节和服务业中占比低,全市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和企业少,对外投资规模小等质态问题,创新方法,勇于突破,实现经济国际化质的飞跃。 二、未来五年扬州经济国际化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扬州经济国际化面临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国家宏观政策趋紧、区域竞争激烈、

16、要素成本集中上升等不利因素的挑战,但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世界经济逐步回升,有利于我们抢抓发展先机。从全球来看,世界经济总体将延续复苏态势,呈现四大明显趋势,即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加快、新兴经济体地位上升、国际并购日益活跃。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暖的生态危机双重冲击,各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紧开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物联网等新技术,正在形成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这些既为我市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承接海外投资和产业转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我们“三新一网一书”等新兴产业的壮大和开拓新兴市场,抢占投资贸易制高点带来难得的发展良机。二是国家实施长三角发展战略,有利于我市产业转型升级。20*年国务院通过了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长三角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并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心及先导力量的结果,国际制造业和现代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