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上传人:桃*** 文档编号:230380045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春二中2021年12月月考九年级语文试题(本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 姓名 座位号 友情提示: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到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2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2)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3)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4)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5)大雪三日, 。(张岱湖心亭看雪)(6)先天下之忧而忧,_。(范仲淹岳阳楼记)(7)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8)欧阳修醉翁亭记中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感的句子是“

2、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B. 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意识。C. 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使国庆、中秋节双节国内的旅游业逐渐恢复正常。D. 公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绽放。游客身处其中,欣赏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感觉特别惬意。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7分)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当人们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便会油然而生一种qi (A.惬 B.怯 )意。竹子空心代表 甲 (A.襟怀坦荡 B.虚怀若谷)的品格;生而有节、竹节必露,则是 乙 (A.高

3、风亮节 B.有礼有节) 的象征;竹的挺拔洒脱、正直清高、清秀俊逸 (A.y B.y),也是中国文人的人格追求。由此可见,丙 。(1)根据拼音为文中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_ _(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甲_ 乙_(3)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3分)因此已经成为当代艺术家推崇的楷模,受到世人的关注竹子具有高尚的精神风貌和特殊的审美价值而这些独特价值能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A. B. C. D.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4-5题。(6分)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

4、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连用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指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受的感情煎熬。B.“东风无力百花残”写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C.颈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D.尾联连用典故寄托宽慰和希望:两人虽别,却近在咫尺,传递消息的机会多得很。5.简要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的妙处。(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赵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

5、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竞日。及次日临云,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注】阖:关闭。竟日:整天。薨(h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叫作“薨”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忌克:妒忌刻薄。龌龊循默:拘谨顾小节。6.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归(1)每归私第( )(2)云归而岩穴暝( )

6、(醉翁亭记)发(3)家人发箧视之( )(4)野芳发而幽香( )(醉翁亭记)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B.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C.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D. 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2分)(2)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3分)9.全文主要写了有关赵普的哪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母亲的梦 (高绪华)每当我们回老家与母亲促膝谈心,提及子女教育话题时,她幼年求

7、学记忆的闸门便被徐徐拉开。悠悠往事宛若滔滔江水涌上心头。那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母亲家庭特别贫困,外公外婆都是贫苦农民,生活处处步履维艰。母亲所上的那所小学叫嵩寮岩小学,学校就设在朱氏宗祠里。一年级入学时,每个学生每学期需要交学费三万二千元。新中国成立初期,曾有段时间使用旧币,直到一九五五年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后,一元人民币相当于原来的旧币一万元。这折合三元两角的学费,在今天看来,根本就不够我们一个孩子的一顿早餐钱,可对母亲当时的家庭处境来说,那可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啊!二年级开学伊始,我外公实在支付不起母亲的学费了,为是否继续让她上学而焦虑,而母亲幼小的心灵深处是多么渴求文化知识啊!看着她整日里

8、哭哭啼啼,寝食不安,外公外婆也不禁心痛起来。一向憨厚实诚、寡言少语的外公只得耷拉着眼皮,恳求生产队小组长开具一份贫困生介绍信。母亲拿到了这封介绍信,便蹦蹦跳跳地飞奔去学校了。校长熟知母亲的家境,怜悯之心油然而生,立马就批准了母亲的免费就读资格。就这样,母亲在此后的小学五个学年里,一直享受着免费入学的教育恩惠与“扶贫雨露”。母亲十分珍惜那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虽然她每个月都需要用一多半的时间来帮家里做农活儿、料理家务,譬如摘麻豆、摘棉花、掰玉米棒、挑水、打猪菜、放鹅、抬粪水浇菜园、切蒿子、挖野苦菜煮饭吃等等,但除此之外,则是母亲难得遨游书海的惬意时光了。母亲说,有好几次,天下着雨,不需要帮外婆做农

9、活儿,可以轻轻松松地去上学了!天刚麻麻亮,她早饭也顾不及吃上一口,就戴起斗笠,穿起龙头草鞋,从上堰村的深山老林家里出发,喜出望外地一口气跑了十多里的山路,来到了嵩寮岩小学门口。结果,没料想学校大门紧锁着,校园内鸦雀无声,空荡荡的一片,无一人在校。“啊哟!今天不上学,原来今天是星期天呀!”母亲哀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转身往回走。母亲一年只能上三四个月的学,但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是她的毛笔字写得好,作文更是出类拔萃。有一次,语文老师在全班三十多名同学面前,把母亲的作文当作范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即使家境不好,母亲还是顺利地参加了小学毕业会考,考上了毛坦厂中学(初中),名列全班第三。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

10、夕祸福。当母亲的录取通知书来到的时候,全家人的激动之情却化作了晴天霹雳:我外公不幸离世了。虽然大队部与人民公社都同意母亲升学,但时任生产队长的母亲小姑父李安堂,坚决不同意,不开介绍信,不让母亲转粮油关系。为外公守孝到“满五七”后,母亲多次登门,央求她小姑父能开金口准许升学。她颤颤巍巍地说:“小姑父,求你给我开个介绍信吧,我想上学,我不从生产队支粮油的,转到毛坦厂中学后,学校给我饭吃,我吃学校的还不行吗?”李队长疾言厉色地说:“你爸爸都已经死掉了,你弟弟还要照顾,你家穷得叮当响,你这么大的丫头,都十七岁了,还想去念书?你吃什么?你念书能吃书?!”年少的母亲深知与这种人较死劲就是给自己找别扭,人家

11、一不高兴了,跺一跺脚,钻营打洞找你的茬,克扣你全家的口粮,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并且还能叫你有苦难诉,有冤难伸。可怜的母亲转而考虑到即使有机会升学,我外婆与二舅生活的艰难程度也可想而知,因此只能咬咬牙,忍痛放弃自己那孜孜以求的升学梦想。几十年来,母亲每每向我们回忆那段往事时,心中便氤氲起汩汩酸楚之情,她长吁短叹地说:“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四五十岁时,我还经常做着梦,梦见自己坐在教室里上课呢!醒来后啊哟!一声,空欢喜一场,原来我这是在做梦啊!”如今,当母亲或上老花镜能比较顺利地看书读报时,当她的满堂儿孙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大学生时,她那因岁月沧桑沁满皱纹的脸,像湖面时不时荡开的一圈圈幸福旖旎的涟漪。

12、母亲的求学梦,正在她的儿孙、重孙三代人身上圆梦。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文章以“母亲的求学梦”为行文线索,贯穿全文,思路清晰。B. 第段列举母亲所做的农活和家务事,突出她从事的劳动繁多。C. 文章以第一人称为视角,直接客观地展开叙述,语言质朴无华。D. “母亲”是文章的主人公,其幼年孜孜求学的经历,让人心酸。11.文章回忆了母亲幼年时的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4分)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5分)(1)“啊哟!今天不上学,原来今天是星期天呀!”母亲哀叹一声,无可奈何地转身往回走。(赏析加点词语)(2分)(2)她那因岁月沧桑沁满皱纹的脸,像湖面时不

13、时荡开的一圈圈幸福旖旎的涟漪。(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3分)13.请简要概括文中“母亲”的人物形象。(4分)14.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爱惜粮食,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粮食生产是一个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过程,粮食从农田到餐桌,需要经过种植、管理、收获、运输、储藏、加工等诸多环节,需要农民、购销人员

14、、生产加工人员、食品烹饪人员等众多劳动者参与,凝结着无数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唐诗人李绅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对粮食来之不易的生动描述。爱惜食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不仅是对广大劳动者劳动成果的珍惜,也是对广大劳动者及其辛勤劳动的尊重。小小餐桌,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珍惜粮食、尊重劳动的优良传统,而且关系社风民风和国民消费价值观。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绝不是个人小事。现在社会上有一种人,自恃有钱,餐桌上豪气地点点点,以为花自己的钱无关他人,殊不知他点餐过量吃不完的食物,是在浪费社会公共资源!因为节约粮食,就可以少种粮,少种粮就会少消耗化肥、种子、节约水资源,少占用土地,少占用资源,所以珍惜粮食就是保护资源,也就是保护了环境。中国需要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0%的人口,虽然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历史上的“十六连丰收”,但人口多、土地贫瘠的现状并没有完全改变,而且粮食消费增速快于粮食生产增速,粮食生产和消费始终处于紧平衡状态,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必须始终绷紧。珍惜食物、制止餐饮浪费,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应尽的社会责任。我们要加强“克俭于家”、厉行节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牢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