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两观为指导构建政绩考核体系研究报告

上传人:杏** 文档编号:230378893 上传时间:2021-12-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两观为指导构建政绩考核体系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以两观为指导构建政绩考核体系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以两观为指导构建政绩考核体系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两观为指导构建政绩考核体系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两观为指导构建政绩考核体系研究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两观为指导构建政绩考核体系研究报告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是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其任期内履行职责所取得的绩效,是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知识业务能力和领导水平以及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在领导工作过程中的综合反映,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群众评价干部和组织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 我们党历来重视以政绩作为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考核依据,并针对各个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制定政绩体系和标准,对于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激发干部的改革创新精神,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2、展观”,特别是在今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全面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重要论述后,怎样在领导干部考核中体现和落实“两观”要求,形成正确的政绩考核导向,已成为干部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根据省委下达的调研课题任务,我们专门组成了政绩考核课题研究小组,在认真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精神、全面回顾总结近几年来我市干部考核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先后召开了10余个专题研讨会,走访各类人员上百人次。市委副书记徐福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郁义康亲自带队到余姚、鄞州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并对政绩考核的原则、基本框架、成果运用

3、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经过反复的研究论证,出台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试行),形成了实施细则(初稿),目前正在对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中试行。现将在调研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认识和思路报告如下: 一、构建新的政绩考核体系是树立和落实“两观”的必然要求和组织保证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甚至一个地区来说,有怎样的发展观,就有怎样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就有怎样的政绩观。而要真正实现其发展战略及目标,关键要有一套与之配套、科学有效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作保证。 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从提出首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生活

4、中的“吃穿用”问题,到提出经济工作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量力而行的方针;从“走出一条速度比较实在、经济效益比较好、人民可以得到更多实惠的新路子”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思路的提出,体现出我国发展观的不断进步。我们党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伴随着发展理论的演进,实际上经历了一个由“政治挂帅”到“经济中心”或者“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曲折转变过程。这一转变过程实质上是和经济体制与发展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应当认为,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考核指标确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激励和增长效应,在一定历史时期有它合理的一面,但是,这种“唯经济增长论英雄”的考核指标

5、实际上就成为唯gdp增长论,而忽视了社会、自然、区域以及不同群体协调发展,许多领导干部心目中都将追求gdp高速增长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思想的持续刺激下,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一是引发了许多矛盾,潜伏了一定的危机,集中表现为多个方面的不协调:经济与社会不协调,城市与农村不协调、人口与环境不协调,产业结构不协调,收入分配不协调,教育文化与经济增长不协调,经济与政治不协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协调等。二是容易造成弄虚作假,如出现浮夸风以及所谓“数字出干部”、“干部出数字”等现象。三是导致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重复建设项目,出现各自为政、市场分割、地方封锁系列问题,

6、派生出稀缺资源严重浪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以及产业结构雷同等低效益问题,最终使经济增长难以摆脱数量扩张性的粗放经营模式而走向集约型的增长模式。四是产生了升迁唯gdp论,滋生了不正之风的“潜规则”,脱离了人民群众,脱离了工作实际。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滋长,是与发展观的相对滞后相关联的,它的进一步扩展和蔓延,必将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凄惨而悲哀的恶果。我党在总结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得失,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

7、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充分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发展观要靠正确的政绩观来实践,而正确的政绩观则要靠一套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去细化,通过一步一步的教育、考核和引导去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与这个目标和要求相比,XX市多年来形成的政绩考核体系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绩考核的内容、目标不准确、不全面、不科学,考核的标准单一化,用同样的标准考核不同类型的干部,考核的多元体系还没有建立。二是政

8、绩考核的临时性和随意性较大,往往结合其他考核作一些被动了解,还没形成政绩考核的制度化、规范化体系。三是政绩考核方式、方法比较单一,仅仅依靠有限范围的考察谈话进行考核和了解,不能反映干部政绩的总体、准确和真实的情况。四是政绩考核的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群众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参与性不够。五是考核组人员构成的合理性不够。考核人员往往由组织、人事和人大、纪检等部门的同志组成,难以对一些经济性、技术性等专业性强的政绩指标作出正确评价。六是政绩考核的统筹性规范性不够。存在着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的现象。七是政绩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不强。定性的结论多,定量的结果少,虽有少量指标,但偏重于经济,不成体系,可比性差,不能真正

9、让人服气。八是政绩考核结果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运用不够,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对这项工作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问题与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不对这些问题加以克服和解决,建立起一套更加系统配套、科学有效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就会逐渐陷入比较被动的困境。 二、以“两观”为指导构建政绩考核体系的基本思路 贯彻和落实“两观”,关键是要把“两观”的要求细化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内容和标准,转化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追求和目标。根据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作为构

10、建政绩考核体系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方向。 (一)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原则,突出政绩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根本要求。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一要注重考核指标的全面性,防止不适当地突出数字指标,片面追求gdp,单纯追求数字增长等偏向。既要看经济增长,又要看社会事业的统筹协调发展;既要看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看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既要看经济发展亮点,又要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

11、源合理利用等难点。 二要注重考核指标的长远性,防止只重眼前利益,急功近利,透支未来等偏向。既要看近期的变化,又要看发展的后劲;既要看有形的“显性”政绩,又要看无形的“潜性”政绩;既要看有“锦上添花”的喜事,又要看“雪中送炭”的实事;既要看任期内的发展,又要看留下的包袱。 三要注重考核指标的针对性,防止考核指标过于笼统或过于细致、过于繁杂的偏向。坚持分类指导、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按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发展要求来确定考核指标;坚持把握考核指标的侧重点,合理确定政绩指标的分值和权重,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坚持突出考核指标的代表性,抓住较为关键、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项目和指标,发

12、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追求正确政绩的良好导向。 (二)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原则,突出政绩考核方法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因此,衡量干部政绩必须重在群众认可,走群众路线,请群众当裁判,最大限度地扩大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知情权、参与权、评价权、监督权。 一是扩大政绩知情权,建立多种形式的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制度。结合各地、各单位的实际情况,要求领导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向全社会集中“亮相”政绩,将政绩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完成结果等情况向广大群众公示,落实人民群众对一个地区、一个部门领导干部政绩的知情权。 二是扩

13、大政绩参与权,建立领导干部政绩审核把关制度。在依靠群众、扩大民主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等相关专业职能部门的作用。扩大政绩考核组人员的构成,根据需要,吸收相关的政府专业部门的人员参与考核工作,对一些反映领导干部政绩的指标和数据,由专业职能部门进行审核、把关,并落实责任追究制,增强领导干部政绩评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 三是扩大政绩评价权,建立领导干部政绩评议制度。通过公开评议、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最大范围地组织知情群众公开评价领导干部的工作,充分了解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测定政绩的“含金量”。 四是扩大政绩监督权,建立领导干部政绩监督举报制度。充分运用“12380”专用举报电话和干

14、部监督电子邮箱,实施考察预告、考核公告、任前公示,进一步畅通群众对领导干部政绩监督的渠道。 (三)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绩原则,突出政绩考核结果认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了使政绩考核结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必须用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观点对考核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综合、研究和分析,确保政绩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一是从“硬指标”与“软任务”的成果上检验政绩。领导干部的政绩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上。检验领导干部的政绩,要看其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是否做到了注意防止不惜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物质文明成果的错误做法;防止不顾文化、教育、卫生、科技等事业的发展,一味追求

15、经济速度、规模效益、物质利益的短期行为;防止违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要求,损害国家法制尊严,破坏市场经济竞争法则。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协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二是从个人实绩和集体实绩的区分上看待政绩。要根据干部在班子中所处的位置,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通过仔细考察、实事求是地看每个成员所起的作用。既要解决干部在实绩上吃大锅饭,功过不分,简单地把整个领导班子的成绩妄加在个人头上。又不能以“集体努力结果”为名,否认个人所做的贡献,把整体的成绩平均分摊到每个干部身上。对个人的情况也要做具体分析,弄清干部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出了

16、什么主意,做了哪些工作,是起了主导作用,还是配合作用,他的所作所为对某项工作有多大意义,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三是从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上透视政绩。能否处理好局部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是衡量干部是否有全局观念、博大胸怀的主要尺度。考核干部,就是要用小局服从大局、局部服从全局这把尺子衡量干部。既要看干部局部工作成绩,又要看干部对全局利益所持的态度和所做的贡献。领导干部在局部范围内所取得的成绩对全局利益的影响和作用越大,实绩就越大。不但要看干部为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办了哪些好事实事,做出了哪些贡献,而且要从全局上加以评价,搞清楚这些好事是在什么基础上做的,施政行为是否符合全局利益,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只有那些既惠及局部,又符合全局利益的才是真正的实绩。 四是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程度上把握政绩。由于领导干部的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