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杂谈中医药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兼跟王君平商榷谢佐福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86.05KB
约5页
文档ID:230316285
杂谈中医药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兼跟王君平商榷谢佐福_第1页
1/5

杂谈中医药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兼跟王君平商榷/谢佐福2014年24日,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在昆明说:“说老实话, 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中医是人的艺术,是我们要大力推崇的,中 医能看好病,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毫无问题/ 他的意思一言以蔽之:中医不科学但有疗效对于中医药,很多人的 观点与韩院士类似我们都知道,衡量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好与不好 主要有两个指标,那就是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用西医的科学性要 求中医药,但中医药有效且毒副作用低”,这是中医界反驳反对者的 通用的、标准的说辞下面我就谈谈中医药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而中 药的毒副作用则将另文讨论对于有效性,我们首先要问:什么叫有效? 一百个病人中有多少 人有效,是10%还是90%?医学界一般将有效又分为近期疗效和远期 疗效,而近期疗效又包括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近期疗效主要看症状 体征和一些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而远期疗效包括几年生存期或复 发率或致残率等等判断有不有效,必须要有一套公认的、客观的判 断标准;必须要有一定病例数,你不能只看好一例就说这种药有效, 你必须用有效率来表示临床试验中常常看到,有的病人不用药物而 用安慰剂也有效;不仅如此,同一疾病,不同病程、不同年龄、不同 身体状况,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样,所以为了排除各种因素对疗效的 干扰,还必须制定病人的入选标准,必须将拟治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 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安慰剂组。

这已经很严格了吧,但还 不够,你还必须在几家有相当资质的医院进行研究,然后将所有的资 料汇总,才能得出药物有不有效以及安不安全的结论即使这样,一 种药物经过若干年这样的临床追踪观察,还会发现新的问题这就是 西药的临床有效性的研究,这就是西医的循证医学研究一种西药物 或治疗方法必须通过这样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得出有效性 的科学结论,才能让人信服,换句话说药物或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必须 经过科学的方法来检验,没有科学性就不知道有效性那么中药的有 效性是如何得出的呢?在古代,中药的临床疗效都是通过单个独立的 病人治疗资料的累积得出的,这些病人在不同时间进行治疗,没有入 选标准,没有对照组,也没有随机抽样,所以你问郎中中药的有效率, 他们回答不出来你如果进一步问他,说我给病人服安慰剂也可能有 一定疗效,跟你用中药差不多,他同样无言以对,因为他没有做过安 慰剂对照研究所以在我看来,中药或中医治疗方法是否有效,二千 多年的实践还说明不了问题,尚需从新论证现代中医已经开始运用 西医循证医学的方法来检验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了,这是一个很大的 进步,但问题是目前临床上对于证型的判断尚缺乏客观的、可量化的 标准。

我愿意相信甚至我急于相信中医药有效,我们期待中医界拿出 可信的数据,来说服国人和世界一种药物或治疗方法的疗效是不是就像上面那样,一开始就直接 拿病人做实验?不行在进行临床试验之前,还必须进行动物实验 动物不是与人相差非常大吗?我们可以用那些与人体基因组同源性 大的动物,比如小鼠、狗、猴等做实验直接拿人做实验,日本的 731部队这样干过,那太残忍,中医虽然也这样干过,但因为是中药, 没有西药的毒性大,而且是治疗病人,与日本人的残暴自不可相提并 论我们讲以人为本,不讲以动物为本,所以只好牺牲动物的健康与 生命了中医原没有动物实验,现在虽然也通过动物实验对新药进行 临床前的疗效和毒性研究,但由于动物症候模型研究迟缓,严重阻碍 了中药新药的开发和中药药理学研究,再者绝大多数的中医药动物实 验都是采用疾病动物模型而非证候动物模型,这也不符合中医的辨证 论治法则前几天(6月13 H)王君平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评论文 章一莫让中医“削足适履”,回应“中医不科学王先生在文中说:“有一技之长、会看病的民间中医拿不到行医资格证;而有的接受院 校教育、拿到行医资格证的毕业生却不会看病什么叫会看病?你 拿数据和事实说话。

中医医师资格证书是按照中医的标准而非西医的 标准制定的,达不到就不能行医这是理所当然的,看不出这有什么不 对,不能因为你是民间中医就降低标准,因为医师资格证已经是行医 的基本标准了拿到医师资格证书却不会看病,这种情况不是院校毕 业生本身的问题,而是医师资格证书获得的标准设置有问题王先生又说:“中药院内制剂要经过动物实验、药毒药理多项验 证,中药西管逼退了许多灵丹妙药’按照现在的申报注册要求, 每一个剂型算一个新品种,都需要做药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这相当于 把院内制剂作为一种新药去开发由于投入高、回报低,好多医院只 好选择放弃使用院内制剂医院用药必须规范,我国的院内制剂曾 经非常混乱,质量无法有效控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国家出台相 关的规定是正确的如果真是灵丹妙药,为何不拿出来开发成新药, 造福更多的病人,创造极大的社会价值还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国家对 于这样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不是“逼退”而是“逼进”,但这种进必须 是规范的进而不是乱进王先生反对中药的有效性按西药的方法进行临床试验,认为这是 “削足适履”,他进一步说:“如果中医这只脚委屈憋气地穿上西 化这双鞋’,只能不断地削足适履其实,鞋子不合适了,需 要换的是鞋,而不是给脚动手术。

只有为中医量身打造合脚的鞋’, 中医的脚步才能跟得上时代,千万别让所谓科学束缚了中医的发 展我也反对用西医的“鞋”套中医的“足”,反对中医药不适合西 医的“鞋”就削中医药的“足”,但问题是你中医得拿出一套与西医 不一样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方法,但这套标准和方法必须客观、可量化 并能让医学界信服,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见到这样的评 价标准和方法最后我想表明的是,我不是“否中派”或“倒中派”尽管我是 西医出生,但也学过一点中医,而且又在中医药院校工作,再而且中 医药是我们祖国的医药,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所以对中医药 有比较深的感情也许我的话说得不好听,很多中医人士听后心里很 恼火,但那是出于我对中医药的爱中医能存在两千多年,肯定有它 存在的价值,中医药在整体观、症候的分析、药物群臣佐使组合、多 靶点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值得西医借鉴所 以,对待中医必须一分为二分析,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夜郎自大, 自吹自擂,中西医之间应相互学习,而不是相互诋毁我们的祖先很 伟大,二千多年前就创造了系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然而让人 痛心的是,两千多年来中医界一直在“啃老”,对于祖先最早的理论 几乎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真是不孝不敬得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