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理论思考及对東摘要: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的时 候,重新审视和确立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 定位,进一步加快开放改革步伐的时候,更应该全方位、 多角度和多层次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并 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关键词: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思考及对策教育是适应未来需要的事业,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本 所在,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建构现代文明大厦的基础 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 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 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当今世界,随 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的浪潮正强烈地冲击着旧体制对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束缚, 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可能 当人们在尽情享受知识经济带来的智力资源和高度信息化 思想的同时,全球范围内各个领域里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这些竞争,就其本质而言是科学技术力量和综合国力的竞 争,归根到底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即教育的竞争因此, 当我们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并迎接其挑战的时候, 重新审视和确立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发展战略定位, 进一步加快开放改革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更 应该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思考。
笔者认为,这 种思考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和多层次的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化生产和消费的论述是深化 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思考的基本依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作为生产的主体,是在不断改造 自然的劳动中实现自我完善和解放的而人类生产社会化 的必然结果则要求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不断提高 与增强这种能力实际上就是科学文化水平和生产劳动技 能因为,新的自然科学规律是人发现的,新的劳动工具 和机械体系是人创造的,而所有这些科学成果又是被人用 于生产过程,创造出新的产品恩格斯指出:“当上个世纪 的农民和工场手工业工人被卷入到大工业的时候,他们改 变了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成为完全不同的人,同样,由 整个社会共同经营生产和由此而引起的生产的新发展,也 需要完全不同的人,并将创造出这种人类从这个意义上 讲,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和生产方式的每一次变革,都必须 依靠科学文化和人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而每一次社会 生产方式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促进了人 的进一步发展和解放因此,没有人的素质的提高,就没 有近代和现代社会化生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在社 会化生产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要发现、创造和满足由社会 本身产生的新的需要。
培养社会人的一切属性,并把它作 为具有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的人,因而具有尽可能广 泛需要的人生产出来一一把它作为尽可能完整的和全面的 社会产品生产出来也就是说,只有人的素质提高到有“ 尽可能丰富的属性和联系”,他们才会具有尽可能广泛的需 要因为要多方面享受,他就必须要有享受的能力因此, 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反之,如果人的素质不高, 对许多产品不懂,不会使用,缺乏消费能力,形不成市场 需求,那么,大量产品即使是高质量的产品,也会积压在 库房,变不成现实的产品,生产就失去了意义所以培养 高素质的消费者,像扩大流通范围一样是以生产的社会化 生产为条件的实际上,无论是实现社会化生产,还是实现对社会产 品的消费,都离不开具有高度文明的高素质的人笔者认 为,这种能够适应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和消费需求不断增 加意义上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实现个性自由的人 毫无疑问,这种人在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过程中, 必须接受社会的培养而教育则是完成这种培养最直接、 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径和形式二、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是 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思考的基本前提首先,20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硕果累累的世纪。
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不断涌现,极大地增强了人类认识 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 在世纪之交,科技与教育、文化与经济的结合,已经成为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趋势特别是信息通讯和传输手段 的革命性变革,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变革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方式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经济发展也由自 然资源、经济资源为主转向以人力资源、智力资源为主,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日益取决于人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既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又加剧了国际间以经济、科技实力、教育发展水平为主要 支柱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人 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是各国教育规模和水平的竞争其次,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所呈现出的 这种依靠人力和智力资源的态势说明,知识经济的时代已 经不期而至它要求社会一切活动必须以知识的生产、分 配和消费为中心,以科学技术的创新为先导,尤其是社会 经济生活的基础必须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这种转变 更加表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应当承认,这种第一生 产力的能动的载体就是掌握了科学技术的高素质的人所 以说,知识资本也就是人力资本。
正如著名的人力资本理 论专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的未来不是由空间、矿产和土地 所决定的,而是由人类的知识发展来决定的在知识经济 时代,人力资本作为知识的另一个重要的、能动的载体, 将逐步替代稀缺的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 的主导推动力由此可见,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最终目标 是通过人力资本素质的开发,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 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不但是人力资本素质开发的最佳 选择,而且是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泉再次,人类对于自身发展的认识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 水平的提高而逐步深化的但是,完全理性的思考则是在 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20世纪80年代末期具有里程碑意义 的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 宣言中,第一次清晰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定位 这一定位是建立在反思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和工业革命以 来所走过的发展道路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以知识经济时 代来临,人类如何实现自我的持续发展为前提的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提出,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关注经济行为的资源支持,同时也为世界各国彻底摆脫工 业经济时代的非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创造了机遇和条件 因此,瞄准知识经济的目标,确立和修正自己的发展方向, 实现人口、环境、资源现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显得至关重 要。
实际上,可持续发展战略所关注的环境、资源的保护 与改善,不损害或牺牲人类发展的长久利益等问题,都是 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为方向的而要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必须提高人口的素质,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维持 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教育对智力的投资作用与 效益是毋庸置疑的第四,知识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另一个 基本特征就是经济的全球化当今世界,技术、生产、贸 易、服务和资本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 信息技术和交通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更是起着推波助澜的 作用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某些特征里我们可以发现,其 内涵十分丰富,不但会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且会促使 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这些特征是:经济资源 愈益跨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商品、 劳动力资源、生产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流动愈益 全面;各国经济愈益相互开放和融合、相互依赖性增大; 各国经济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经济的变动愈益相互影响和制 约在这些特征中,以经济资源配置的全球化最为突出, 而其中尤以生产技术、劳动力资源等生产力要素和生产、 服务的全球化最为明显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 发展,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潮中,依靠人力资源 的优势来实现经济资源全球化的最佳配置。
人力资源优势 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教育与科技的优先发展因为只有 通过正规的、科学的、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 的人才拥有一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和高级劳动技能的 人力资源,就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由此 可见,经济全球化实质上也是一场全球性的知识较量,是 知识总量、人才素质、科技实力、教育质量的较量所以 说,要应对经济全球化并且在这一进程中有所作为,也必 然要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三、发达国家在研究和制定本国长远发展战略时,对 教育发展的理念和做法是深化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思 考的有益借鉴为了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国际较量中占据有利地位,2 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在 研究和制定本国长远发展战略时,运用创新思维和全新的 教育理念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投注了更多的目光, 纷纷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步伐美国教育委员会在19 83年4月发表的《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中说, 要维持美国在世界上尚有的一点竞争力,必须致力于改革 教育制度克林顿1996年在美国总统竞选中谈论最多、承 诺最多的一个问题是教育,舆论认为这是他得以连任的重 要原因之一。
克林顿说,要克服衰退,促进经济增长,必 须向人民和未来投资,使每个美国人在下一世纪获得成功 所要具备的“智能之箱”英国首相布莱尔也认为,教育应 被置于特别优先的地位,较高的教育水平是今后进行国际 竞争和进入一个广阔社会的关键他说:“一个国家必须同 时拥有一套良好的全民教育系统和一套培养智者的教育系 统,这一点至关重要若想使我们的国家在下一个世纪兴 旺昌盛,则二者缺一不可欧盟委员会在1997年7月发 表的《200 0年议程》中提出,“知识化应当放在最优先化 的地位”,同年年底发表的《走向知识化欧洲》的报告更加 强调,要加强科技和教育工作日本政府于1996年7月通 过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了加大科技预算,强化人 才培养和加强独创性基础研究的新措施,表明日本已由 “技术立国”开始转向以“科技创新立国”近几年日本政 府还提出了要培养“世界通用日本人”的教育发展新思路发达国家不仅将教育视为“立国之本”,而且重视进行 在职培训,甚至重视终身教育美国劳工部对21世纪的就 业者提出必须具备三大基础,即能力基础、思维基础、素 质基础克林顿在1997年的一次公开演讲中一再谈到“知 识经济”他说:“我们迈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一种 新的经济战略,而实现教育领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他还说:“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芬兰企业界 有一句名言:“教育是芬兰的国际竞争力此外,从世界 范围看,名牌企业参与高等院校博士生和研究生的培养也 已经普遍化发达国家从战略发展的高度认识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 的同时,还切实增加对教育的投入,以保持教育发展的后 劲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教育经费占 其各自政府支出的1 2%;在职培训方面的投入占各自国内 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 培训的开支已经超过10亿美元,并准备成立摩托罗拉大学;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目前已投入3-4亿美元用于职工的培训; 日本丰田公司所属各厂的万名技术工人都具有高中以上文 化水平此外,在亚洲许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也普遍重视教 育,对优先发展教育的认识也上升到关心和重视全体公民 素质提高的高度,也就是说要以教育为手段,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尤其是他们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教育 功能的理性化、社会化思考充分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崇 高精神境界新加坡政府认为“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是一个 国家经久不衰的优势所以面对21世纪,他们将奉行“强 调职业培训、国民教育和创意思维”的教育方针;“让每个 新加坡人都要成为人才”是教育体制的核心。
新加坡教育 部在颁发给每一位校长的委任状上有这样一段话:“在你手 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 个都如此重要全都对未来抱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