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为深入推进全市教育信息化发展,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 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 施意见》,结合《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南京市“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 制定本专项规划教育信息化发展成绩与面临形势(( )) “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信息化指标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名,师生信息 技术应用能力在全国领先,课程资源开发应用水平位列全国前 茅1. 加强组织领导,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 年市政府出台《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两年行动计划(2014-2015年)》, 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2015年底出台《市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为南京“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 作指明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市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协 调作用进一步加强,设立教育信息化专项资金,完善经费投入机 制,建立重点工作例会制度。
2. 加强硬件保障,着力推进高位均衡始终坚持把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建设作为全市教 育高位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基础建设作为 重中之重,先后专项投入1.2亿,建成1100个多媒体教室、100 个远程视频录播教室和100个数字化校园,覆盖六合、高淳、漂 水、浦口、江宁等区加大“三通两平台”建设力度,到2015年 底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建成数字化校园,实现“校校通”、“班班通” 和无线网络覆盖南京现代教育网络资源中心挂牌成立,建成涵盖中小学各 学科的教学资源库、13万种图书的数字图书馆、2000种杂志的 电子期刊库,以及拥有直播点播功能的“南京校园电视网”视频平 台和拥有93万国内外注册用户的“先锋网上作文”网站等网络教 育资源,并实现资源免费共享建成包括教师教研协作平台、教 师专业发展平台和云服务网络学习平台的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 共服务平台3. 加强应用导向,着力促进深度融合培训先行,构建人才支持体系全市形成层次分工明确、网 络培训和线下实践相结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新格局,初步 构建与教育信息化推进相协调的人才支撑体系组织了 13期学 校管理者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班,培训中小学校长、信息中心 主任700余名,为全市学校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提供智慧和技术 支撑。
开展应用,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2012年启动“网络与数 字化环境下的教学实验项目”试点研究,目前共有约100所学校 参与,开展“以移动学的中小学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 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授课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等悄然发生改变, 远程互动教学模式、互动点读系统教学应用、体感游戏课程、翻 转课堂教学实践,以及创客教育研究等一批项目成果取得成功经 验区域推进,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江宁区在“首届全国教育信 息化区域应用典范推选活动”中,荣获最高层次的“全国教育信息 化创新应用典型区域”特别实践奖南京市的“基于网的教育”实 践工程在2015年10月被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教育 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评为“智慧江苏・教育行业应用示范 工程”二)教育信息化发展面临的形势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 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刻 变化,也给教育注入新活力,带来新机遇、新挑战2016年5 月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全市教育工作要实现“一 率先、三提升”,即:教育发展指标达到教育现代化水平,在全 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 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 升。
当前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与上级要 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的深度应用、融合创新的水平相比,仍存在 差距思想认识尚需提升,教育信息化带动和引领教育现代化的 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髙,力度 有待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统筹规划以及提供基础支持和服务能力需 要进一步提高技术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探索的应用研究工作 推进力度不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还需 要进一步深化教育资源建设方面,系统规划不够,研发进度不 快,优质资源偏少,精准服务不畅因此,“十三五全市教育信 息化工作要紧抓机遇,切实将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新成果转化为教 育创新发展的动力,以形成优先发展教育信息化全面带动教育现 代化的新格局二、总体要求 (―)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结合全市教育改革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创新教育信息化建设新模式,把教育信息化作为重要引擎和标 志,全面引领教育现代化坚持协调发展要在转变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法等 各方面取得更大进展,同时统筹推进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以 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坚持绿色发展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 教育体系为发展目标,建立支持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 态系统。
坚持开放发展密切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视野;坚持对内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坚持共享发展努力运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 教育公平;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使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二) 基本原则明确重点,服务全局要围绕服务全局这个核心目标,聚焦 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不断优化教学、 管理的流程和效能深度融合、创新引领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 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 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创新应用驱动、共建共享要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发展,构 建信息化教与学环境,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 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开放合作机制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强化顶层设计,鼓励差异发展,推进 教育资源整合和集约化建设,形成全市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格 局,整体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效益和应用水平三) 主要目标全面实施智慧教育,逐步推进教育全过程的信息化,充分发 挥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到2020年,国家教育信息化标准达标率 处于全省、全国领先水平,全面提升“三通两平台”水平,特别是 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市建成120所智 慧校园示范校,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全部基本建成 智慧校园,全面建成符合智慧教育要求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 系,形成全国领先、与全市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 息化体系。
三 工作任务 (―)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以促进均衡发展为重点,创设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信息化环境与服务,让广大学生平等有效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 源,培养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按照省定现 代化办学标准,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信息 化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应用软件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实现 动态更新,重点支持农村地区和经济薄弱地区学校的信息化建 设,填平基础教育数字鸿沟全面提升“宽带网络校校通”水平, 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探索网络研修、网络 协作学习新模式,积极开展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学生发展性综 合评价、学习分析与矫正的研究实践 )) 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将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作为改革发展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 战略支撑,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专家支持、 学校创新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机制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在教 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领域的应用水平,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 新、强化内涵和提高质量加快构建数字化、开放性、共享型职 业教育网络,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重组、统筹管理和综合利用。
所有学校建成宽带、泛在、安全的网络基础设施和智慧校园,普 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加快建设职 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建立健全职业学校、行业企业、研究 机构之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三)加快高等教育与继续教育信息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强市属高校教育信息化设施与环境建设,全面实现高校教 学科研、管理服务和文化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着力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力推动慕课、大数据等应用, 实现市属高校优质资源共享,开展移动和学习平台建设,进 一步扩大教育规模,整体提升市属高校综合实力有效提升高校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研的水平,增强市属高校的社会服务功 能,通过一批重点项目,深化产学研结合,提高数字化科研成果 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运用信息技术广泛开展终身教育活动,加快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鼓励建设继续教育、终身 教育优质资源,建设开放、便捷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四)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适应智慧教育的新型教师加快推进教师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加大教育技术类课程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全面完成教育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 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加快教师教育手段信息化,充 分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网络环境下教师培训模式,探索建 立教师自主选学机制大力建设“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推进教 师网络社区的建设和教师教研协作平台的广泛使用,逐步形成以 技术支持下的教师专业成长新模式加快推进教师教育管理信息 化,建立教师教育共享联盟和公共资源交流平台,借助南京智慧 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名师网络工作室等网络平台,结合教师培 训、竞赛等各项活动,有效推动全体教师参与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四 重点工程(―)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南京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的作用,积极拓展基 础设施服务能力,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机制和环 境,实现人人享有优质学习资源的环境及空间,实现全市各级教 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互联互通,提高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水 平加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市教育机 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在省里统一部署下,实现全 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全部接入省教育 科研网,实现省、市、区、校四级教育网络高速互联互通加强 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区级教育城域网建设,实现“宽 带网络校校通”,达到1000M进校、100M进班的建设标准。
构建全覆盖的南京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根据“统一 标准、相对独立、信息共享”的原则,统一构建教育门户网站及 子网站,同时与上级部门相关系统实现教育数据无缝对接制定 应用平台绩效评价办法,尝试委托第三方对应用系统运行状况、 使用频度、用户满意度等开展调查与评估,不断推进教育应用平台的研发与应用研究开发各类教育、教学、服务平台,实现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办公、移动学习等应用建立教育云计算中心,提供面向教育的公共存储、计算、共享带宽、安全认证及各种支 撑工具等基础服务二)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工程在数字化校园基础上,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升级改造,建设智 慧教育基础网络环境,提供广覆盖、多层次、高品质的公共服务, 建立全市师生统一身份认证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 生学习、教学管理和评价、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的智 慧校园环境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建设一批教育教学智能化应 用系统鼓励开展智慧教室、创客空间等各种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