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2(1000字).docx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19KB
约2页
文档ID:230017120
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2(1000字).docx_第1页
1/2

读《潘先生在难中》有感暑假期间,我读了叶圣陶先生的《潘先生在难中》一书这本书主要写了军阀混战时期,作为小资产阶级一份子的潘先生,面对战乱所进行的一系列避战行为在文中潘先生一共有三次“遇难”,第一次遇难时两个地方军阀在附近要开火时,潘于是带着家人乘火车逃至上海第二次遇难是在得知教育局长要求准时开学的通知后,潘孤身返回家乡主持开学,回到家却得知铁路不通了,自己与家人相隔两地,音讯渺茫第三次是听闻在碧庄地方两军交战了,战争的气息在潘先生周围愈来愈烈了这三次遇难,潘都十分“聪明”的躲避了,并且事后他还会为此沾沾自喜,潘就是辗转于这样的悲喜间,一味的躲避,寻找自认为安全的地方躲藏潘在逃难时有多处具有讽刺喜剧效果的细节,在这里我想仅对其中几处谈谈自己的看法如在第一次遇难中,作者并没有描绘潘如何一步步的乘火车逃去上海,单单描绘了潘在火车站坐车时的情景但是我认为仅仅是这么一个画面,就可以把潘的形象鲜明的刻画出来:潘自作聪明的调排,让一家四口牵手排成一列,这种方法实施起来很困难,潘却自鸣得意,不听他人劝告,在下车时仍采用此方法,至使家人走散我认为潘的这一行动正从侧面反映出了他的愚昧不现实以及害怕变革的性格。

也正是这一性格令他遇战而逃同时,在这段内容中,运用了大量讽刺语句,如:“他尚恐大家万一忘了又屡次摇荡他的左手,意思是教把这警告打一般一站一站递过去这种情态描写显风趣而又凸显的把潘那种小心翼翼但又多此一举的形象凸显出来经过一番折腾,潘一家再次在终点车站外团聚这是,对潘有一段心里描写“只要跨出那道铁栅栏,就有人保着险,什么兵火焚掠都遭逢不到了;而失散的一妻一子,又一寻即着,岂不是‘现在好了’潘为这种家人在车站走散的小事故而患得患失,已显现出了他的胆小与麻木而他简单的认为一栏之隔便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就全身心的放松下来,更是突出其随遇而安的特点不会积极地正面地迎击灾难,只会一味的逃避,仅希望自己的小家完整,自身安定,却全然不顾整个国家的完整,民族的安定对自己的三次落难,他只会恨他人的调兵遣将,恨教育局长的主张开学,恨儿子的无用未成年他不懂得想想自己,看看自身有什么可恨之处并不是别人令他逃难而是他自己在逃避《潘先生在难中》语言风趣、朴实,细节描写细致贴切阅读《潘先生在难中》我感悟颇多,这本书成功的展现了那时代一类人的真性情,同时作者文笔的朴质真诚以及他对国家命运的关爱之情都令我敬佩。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