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场分析报告[精选] 一、义乌简介 XX县区位于XX省中部,由地级XX市代管,XX省地理中心地处境内,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荣誉称号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已成为繁荣、文明的XX县区的代名词 二、义乌人口 义乌户籍人口74万,常住人口123.40万,登记人口达190.79万人其中义乌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09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6.87万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57.61万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9.08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还有义乌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88万人,占12.87%;15~59岁人口为96.06万人,占77.85%;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46万人,占9.2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55万人,占6.12% 三、义乌历史文化特点 义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遗存积淀自公元前222年建“乌伤”县至今,已有5000年灿烂文化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考诸志乘,本县自唐朝以来学风鼎盛,宋以后尤盛骆丞草檄气堂堂,杀敌宗爷更激昂”“郁达夫诗)历代有对全国和后世卓有影响的著名人物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宋代抗金名将宗泽,享有盛名元代纂修《宋史》《辽史》《金史》的总裁官黄溍,明代主修《元史》并因谕降云南梁王而死节的王祎,皆以文章道德著于时明代抗倭御边的儒将吴百朋,清初治河名臣朱之锡,以公忠国、不敛私财而名于世本县籍名见史书列传的,从后汉抗袁术被害的陈留相骆俊,到清末反对慈禧卖国的监察御史朱一新,计24人其中不乏忧国爱民、忠贞正直之士遗风延续到当代,有卓越的语言学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陈望道,历史学家、共产主义战士吴晗,著名的党的活动家、作家、文学评论家冯雪峰,他们都以自己的风骨和著述而名扬中外在自然科学领域,本县的先贤和当代科学家也有卓越的贡献如创造滋阴学说的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的朱丹溪、现代医药昆虫学家何琦,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等人成就卓著 1全市境内由祖先在历史上创造或人类活动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各类实物遗存有千余处,其中明代建筑近百处,清乾隆以前的建筑有500余处,还有摩崖石刻20处,古窑址38处,古墓葬(主要是名人墓葬)15处,重要史迹及纪念性建筑20余处。
其中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分别为古月桥和黄山八面厅建于宁嘉定六年(1213年)的古月桥为国内现存最早的采用单孔纵联分节并列砌置法建造的石拱桥之一,其造型别致,风貌古朴,是研究我国古代石拱桥的重要实物资料清嘉庆年间建造的黄山八面厅,其用材硕大考究,雕刻工艺精湛,融木雕、砖雕、石雕与一体,为东阳木雕发展到顶峰时期的杰出代表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分别是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铁塔、元代朱丹溪墓、明代蟹钳形山古墓群及冯雪峰故居、吴晗故居被公布为市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4处,其中古遗址3处、古墓葬6处、古建筑23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处被省人民政府先后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处,分别是赤岸镇、佛堂镇2001年9月至12月,文物部门组织了对全市历史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凳记在册575处:其中古建筑491处,古遗址33处,古墓葬27处,历史地段3处,其它21处2005年8月至12月,博物馆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在以前调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复查,核对,在全市境内千余处历史文化遗存中通过多次斟选、整理,选取291处具有一定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由文广新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6月21日联合下文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其中古建筑263处、古墓葬12处、石刻6处、古窑址4处、古遗址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5处。
勤劳、勇敢、刚正、创新是义乌人民自古以来的美德,商业文化是义乌的龙头文化和特色文化从鸡毛换糖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商贸名城,是义乌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促进义乌商贸与制造业快速发展并融入全球,成为XX省最具经济实力的商贸城市之一经济促进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环境的改善又提升义乌城市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今日义乌,商贸兴市、旅游造境已具很好的基础,规划建议着力打造主XX县区的旅游项目,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在购物休闲上做足文章,建成主城商务旅游区主要功能是旅游购物、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中国小商品城包括国际商贸城、宾王市场、篁园市场、30多条专2业街和即将增加的专业市场整个市场群将于2008年建成,届时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小商品购物市场 四、XX县区场结构与总量 义乌是有名的国际小商品市场,义乌大市场包括国际商贸城、中国小商品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簇群组成,市场拥有34个行业、1502个大类、32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
物美价廉,应有尽有的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整个小商品市场包括针织袜子市场、家电市场、通信市场、电脑市场、物资市场、铝制品、服饰材料、陶瓷建材、石材、装璜材料、木材市场、人造板、木线、木地板、装饰、小五金、扣板、油漆、原木、毛竹、门窗加工市场、家具市场、农贸城、果品、粮油、蔬菜、花卉生产资料市场、装饰材料、塑料、金属材料、建材、房地产交易市场、化妆品市场、服装市场、副食品市场、杂货、干果、糖果、炒货、领带市场、床上用品市场、花边市场、毛巾市场、纺织品市场、眼镜市场、文化用品市场、针织原材料市场,以及文胸内衣专业街、箱包皮具专业街、文具钟表专业街、文化用品专业街、拉链专业街、雨具专业街、塑料日用品专业街、花卉街、文胸批发街、装潢材料一条街、小家电一条街是XX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
其中国际商贸城占地420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设主体市场、生产企业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五大经营区,共有9000多个商位1万多经营户;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商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05年市场总成交额达520.27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针织市场有四千多个摊位,为全国最大的袜子市场,兼批发零售;化妆品市场由五个营业区和周边专业街组成,共有500多家经营户,营3业面积15000多平方米,主要经营品种有彩妆用品、护肤用品、洗涤用品等;花卉市场采用园林式布局,总投资1.75亿元,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设有室内和露天商位390个,已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花卉盆景艺术展;家具市场共有商位55个,营业面积9700平方米,为区域性批零兼营市场,经营办公用具、家庭用具、红木家具、沙发等十多个种类的商品;发达的市场链和万商云集的火爆交易,中国小商品城成了发布小商品价格、新产品动向的信息源头市场信息传播渠道宽畅,拥有各种专业报刊、中国小商品数字城等多家小商品市场信息网站其中,中国小商品数字城是中国小商品城网上市场,有形市场商位全部搬上网站,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小商品城商品是我国首个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的专业市场,辐射180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地,年出口量已达总成交额的50%强其中,工艺品、饰品、小五金、眼镜等优势行业商品出口量占行业销量的70%以上;市场内60%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现长驻义乌的外商达5000多人,境外商务机构200余家市场配套建有居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展馆——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的中国小商品城梅湖会展中心,设5个展馆,可容纳1500个国际展位,配有国际会议厅、商务中心、咖啡吧等,每年承接不同规模的国际国内展会20余个中国小商品博览会自95年开办来,已经历十一届,2002年始,博览会升格为由国家商务部举办的国家级外向型展会2005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展会成交额达140.2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52.32亿美元 五、义乌经济发展状况和主要成就 义乌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兴商建县阶段(1982—1993年)实施兴商建县战略,以市场化为主要推力,逐步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工业强市阶段(1993—1998年)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逐步形成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
城市化阶段(1998—2003年)实施城市化战略,工贸联动催生城市化进程,逐步形成了现代化商贸名城迈向国际化阶段(2003年至今)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功能完善和业态提升,形成了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并演进为国际性商贸城市 (一)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小县崛起为实力雄厚的经济强市 41978—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由1.28亿元增加到410亿元,增长319倍,年均增幅22%;财政收入由0.2亿元增加到58.88亿元,增长293.4倍,年均增幅21.6%;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0.3亿元增加到855.6亿元,增长2851倍,年均增幅31.6%;三次产业结构由57.8: 21.1: 21.1演进至2.4:46.3:51.3居2006年度全国百强县(市)第十二位,城市综合竞争力居XX省县级市首位 (二)从简陋的马路市场崛起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从马路市场起步,XX县区场先后5易其址、9次扩建,发展成全国性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国际性小商品采购基地市场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商位5.8万个,直接从业人员20余万人经营国内外43个行业、1900个大类的40多万种商品,日客流量20余万人。
2007年市场总成交额460.82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348.37亿元,连续17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被联合国、世界银行、摩根士丹利银行评为“全球最大日用品商品批发市场”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被誉为全球日用消费品价格的风向标 (三)从基础薄弱的工业小县崛起为产业集群的工业强市 1978—2007年,工业企业由7497家增加到2.4万多家,工业产值由7.5亿元增加到858亿元,增长113.4倍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拥有针织袜业、饰品、工艺品等20多个优势行业,饰品、袜业、拉链等占国内市场份额30%—65%,一批产品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行业内的“单打冠军”拥有国家级产业基地9个,中国驰名商标37件,中国名牌产品7个,高新技术企业96家,研发中心101家,专利授权数6604件 (四)从偏远的内陆城关镇崛起为国际性商贸城市 改革开放初,城镇建成区面积不到2.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7万人,目前已是中心XX县区建成区面积超过78平方公里、人口超过80万人、市场外向度高达55%以上、商品出口到215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性商贸城市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为全国第三大经贸类展会。
联合国难民署和家乐福等10多家国际零售集团在义乌设有采购信息中心,1340家境外企业设有办事处(代表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外商常驻开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