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9995227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市同升湖实验学校2020年高二语文测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冰心老太太噙着眼泪,拿着一封信正看着。忽然听见外面脚步的声音,连忙将这封信,压在一本书底下,站了起来。 老头儿从外面进来了,摘了帽儿,坐在椅子上,喘息着拿手巾去拭额汗,一语不发。 过了一会儿,老太太陪笑问道:“你的事情怎么样了?” 老头儿冷笑道:“毅甫只说现在外头找事很难,叫我暂候一候。但是看他的意思,似乎嫌我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他还问我荃儿的事情很好,为何还不能顾家?我也无言可答。他便借给我二十块钱。我本想不要,一想这也是老朋友的情分,而且我也实在

2、没有钱,只得收了。咳,人穷志短!也是我没有生下好儿子,以致像我这样的年纪,还要奔衣走食,实在叫人可气可叹!” 老太太灰白着脸,嘴唇颤动,似乎要说话,却说不出来。 老头儿又说:“人家养儿子为的是养老送终,我们只是为儿孙作牛马,从小儿多灾多病的,好容易捧到这么大。为着他念书,把田地也典了,房子也卖出去了。他又说要去留学。我想这蛮貊之邦,子弟一定要学坏的,但是至终也依了他。如今我们的精神心血也耗尽了,家产也花完了,马牛也当够了,只指望苦尽甜来,有个欢娱的晚景,也不枉”这时老头儿喘得说不下话去。 老太太仍旧呆立着动也不动。 老头儿接着又说:“谁知道他如今外国也去过了,文明的媳妇也娶了,毛羽丰满远走高飞

3、了!像我这样的年纪,大限已经快来到了,生前的福我自然享不着了,但是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野兽的腹里呢!” 这时老太太忍不住了,忽然伏在椅背上,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 老头儿看见他老伴哭了,心中也觉得不忍,叹了一口气,便不往下说。 他们一时寂静下来。两个悲凉灰白的脸,衬在这奄奄的暮色里,造成了一派阴森的气象。 老头儿忽然说:“前天我写了一封信给他,至今还没有回信。我如今亲自去拜望他,同他理论理论。”一面自己站了起来。 老太太伸手要揭开那本书,拿出信来但她看着老头儿的脸,又没有那一分勇气,慢慢的又缩回去。 老头儿已然戴上帽子,走出去了。 老太太连忙唤道:“不用,不用去了!这里”那时一声门响,那

4、白发盈头的老者,已经踽踽凉凉的去了。老太太扶着椅背,站了半天。重新拿出那封信来,上面大草纵横,又有许多的圈点,可怜她生花的老眼,如何看得清楚。只零零落落的念道:中国贫弱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人民的家庭观念太深观念太深这万恶的大家庭制度,造成了彼此依赖的习惯像我们这一班青年人,在这过渡的时代,更应当竭力的打破习惯,推翻偶像我们为着国家社会的前途,就也不得不牺牲了你二位老人家了新妇和我都是极其赞成小家庭的制度,而且是要实行的你老人家昨天的信,说得实在可笑!只为你们的脑筋,没有吸收过新思想,因此错解了“权利”、“义务”的名词简单说一句,我们为要奉行“我们的主义”,现在和你们二位宣告脱离家庭关系。老太

5、太看完了,大概也还明白,一时心头凉透,两手颤动着将这封信撕了,眼睛发直望着窗外。这时,天色渐渐发黑,一片咿哑的声音,绕着庭树,正是那小鸦衔着食物,回来哺它的老鸦呢。(选自1920年6月燕大季刊)1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两位老人怎样的情感?(4分)(1)老太太灰白着脸,嘴唇颤动,似乎要说话,却说不出来。 。(2)但是还恐怕这把老骨头,终究要葬在野兽的腹里呢! 。13“信”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6分) 。14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儿子的形象特点。(4分) 。15结合小说内容探究标题“小家庭制度下的牺牲”的含义。(6分) 。参考答案:12.(4分)(1)表现了老太太为丈夫找不到工作,儿子不顾

6、及家庭的伤心难过,找不出合适的语言安慰丈夫而无奈。(2分)(2)表现老头儿对于儿子做法的气愤失望;对自己老无所养、老无所终的悲哀。(2分)13.(6分)(1)结构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1分)作为线索,推动情节发展。(1分)(2)内容上: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了老太太和儿子的形象特点;(2分)揭示小说主题,表明作者的深刻思考。(2分)(共6分)14. (4分)受文明教育;追求新思想;不肖(忘恩负义、没良心);铁石心肠(冷漠)。(每点1分,共4分)15. (6分)青年一代为了追求小家庭制度而牺牲老年人的幸福;在追求小家庭制度的过程中,牺牲了中华民族传统的赡老美德;对牺牲老年人幸福而追求小家

7、庭制度者的谴责(批判);对这种小家庭制度下老无所依(老无所养)的老人的同情;对青年一代在社会变革时期,如何处理新旧家庭观念的思考。(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从筹备、建设到通车,历时15年,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该航道目前达到10万吨级通航等级,远期30万吨油轮可以通行。如果在此建造桥梁,必然是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但同时该处临近际机场,对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有着严格的限定。所以,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为了实现桥梁与隧道之间的转换,故在隧道两端

8、修建人工岛。于是,形成了港珠澳大桥的桥岛隧相结合的建设方式。“超级工程”背后有“超级创新”。港珠澳大桥建设难度极大,铺设了世界上最难、最长、最深的海底公路沉管隧道。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仅专利就达400项之多、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材料二:日本每日新闻23日评论称,港珠澳大桥开通是大湾区发展的里程碑式事件,大湾区经济圈将超过纽约经济圈和东京经济圈,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的诸多复杂情况,例如相异的法律和税收制度,中国内地的资本账户仍相对封闭,而香港和澳门是自由港,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且没

9、有资本管控。报道还特意关注一个问题;在香港和澳门,机动车都靠左行驶,而在中国内地则是靠右通行,如何解决?英国广播公司23日报道,中国开通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拆,但需要吗?此前,他们更是在网站刊长文列出大串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23日报道,又一个将香港拉入中国内地怀抱的项目完成,该项目将曾作为欧洲前哨的香港和澳门与中国内地联结起来。这个项目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它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可与美国硅谷抗衡的高科技中心。(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0月24日)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

10、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港珠澳大桥通车前,如果陆路往来三地,只能绕道走东莞虎门大桥,车程在3小时左右;水路乘高速客轮也要1个小时。从社会经济发展层面而言,大桥的通车将提升珠海等三地人员和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加深香港与珠江西岸的联系,为香港与珠江西岸城市群的产业合作提供交通便利,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并由此促进港珠澳产业的互动交流和升级。也就是说,港珠澳大桥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泛珠三角区域乃至一带一路”的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前夕,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接受香港媒体专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

11、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会为区内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因此他对大桥的成本收回很有信心。(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0月24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港珠澳大桥经过伶仃洋海域的路段受海域、空域条件的限制,不能建设悬索桥梁,隧道成为必需的可行性方案。B. 英国广播公司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C. 美国彭博新闻社对建成的港珠澳大桥不仅关注到它在科技方面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关注到可能带来的政治效应。D. 港珠澳大桥投资大,建设时间长,但孟凡超认为收回成本不

12、是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经济效益持乐观态度。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我国首例采用桥岛隧相结合方式建成的港珠澳大桥,解决了大量实际难题,体现出我国桥梁建设的进步。B. 由材料二可见,各国媒体高度关注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深远意义,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C. 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三地之间通行方式更加多样化,人员物资流动加快,产业合作更加便利。D.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通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将对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9. 人民日报华尔街日报光明日报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概括。参考答案:7. B 8. B 9. 人民日报

13、报道侧重港珠澳大桥以隧道为主技术创新。华尔街日报报道侧重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光明日报报道侧重大桥建设通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B项,“基于成本、效益、事故、环保、质量等一系列争议问题,对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持否定态度”分析不正确。由材料二原文可知,“逾千亿港元的拨款、实质效益疑问、工伤事故、建筑质量、环保等”是港珠澳大桥在香港的“争议”,英国广播公司虽然列出了这些“争议”,但并不能说明这就是他们否定修建港珠澳大桥的理由。故选B项

14、。【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也客观地指出了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不正确。材料二美国华尔街日报23日的报道提到的问题是大桥通车后大湾区整合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大桥修建带来的问题”。故此题答案为B项。【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三则材料,根据每则材料中的关键句进行概括。材料一有两段内容,第一段第一句话是总述,“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第一例集桥、双人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通道”,接下来分析修建的要求

15、,指出“隧道成为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段则重点说了铺设隧道过程中的“超级创新”;华尔街日报的内容在材料二,主要写的是“大湾区进一步整合面临诸多复杂情况”;材料三的关键句就是第一句话“港珠澳大桥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考生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就可以得到本题答案。【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