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4.65KB
约6页
文档ID:229852470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_第1页
1/6

论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200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姓名:王静仪学号:200924011247摘要: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 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 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 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关键词:科学技术关系一、 科学与技术的定义“科学”这个词,源于中世纪拉丁文"Scientia”,原意为“学问”、“知识” 但科学至今还没有一个为世人公认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给科学下定义是无益 的,也是不可能的英国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指出:“科学在全部人类历史中确已 如此地改变了它的性质,以致无法下一个合适的定义”,“科学不是个能用定义一 劳永逸地固定下来的单一体”一般地说,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但 并不是任何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都是科学的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 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 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 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

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 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 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不同对 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运动、 变化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也是一门科学,它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自然科 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也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的规律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二、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变回顾历史,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远古社会时期,即整个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期间在漫长的古 代社会,技术的起源比科学早很多,技术从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起源,如火的 使用,石斧等石器的制作,风车、水车等利用自然力的工具的制作等这种最早 的技术是直接发端于实践经验的手工技艺,它与生产活动融为一体,那时几乎没 有以科学理论的应用为特征的技术到了奴隶社会,出现了文字语言和脑体分工以后,才出现了早期的科学,但 它还属于经验形态它与古代哲学融为一体,称为“自然哲学”,这是它的一个 显著特点。

古代科学的最高成就就是古希腊科学,如欧几里德的几何学、阿基米 德的浮力定律等,技术与科学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技术掌握在工匠手里,在实 践中靠师徒相传缓慢发展,而科学掌握在哲人学者手中有点像少数人的智力游 戏,不能在普通大众中传播开去所以,古代的工匠技术是科学产生的重要依据, 而科学则长期表现为对技术的依赖第二阶段是中古时期和近代时期,即封建社会时期直到19世纪初欧洲中 世纪以后,实验方法创立并发展成为科学最重要的实践基础,科学也从经验形态 发展为实验形态,逐渐从自然哲学体系中分化出来分化出来的自然科学开始向 技术接近,技术也加入了科学的成分,但基本上还是在工匠那里延续,科学与技 术仍处于各行其道的分离状态科学的起源除了技术这个基础之外,还依赖于人 类为抽象思维的能力的发展所以,科学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科学在人类抽象思 维能力不太进步的中古时期直到近代前期与技术的分离到了近代前期,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科学与技术的联系开始加强,科学理论 的技术效用和生产效用开始为人们所认识,但是从整体上看,仍表现为技术对科 学的推动,在科学与技术的作用过程中,技术起主导作用,而科学还只是配角第三阶段是19世纪中叶直到现在。

19世纪后,欧洲社会化大生产的建立, 对科学的需求空前加强此外,在这一时期,科学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学开始反过来 指导技术的发展,并开辟了众多的新领域,科学作为技术的先导作用日益增强, 开始了从科学到技术的转化例如,首先发现了电磁理论,之后才在技术上发明 了电动机、发电机、电灯、电报、等,电力革命随之兴起,在合成化学理论 建成以后,大批的化工合成产品相继问世由于上述两个原因,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在技 术发展继续对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同时,科学发展对技术进步所产生的影响越来 越大,科学开始由过去的“配角”地位上升为“主角”,显示出对科学对技术的 推动,出现了同步发展的趋势三、科学与技术的区别1、 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同科学的目的侧重于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揭示客观 过程的因 果性、规律性技术的目的的侧重于回答“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追求满 足主体需要的功利性2、 科学与技术任务不同在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创造活动中,科学是认识自然、探索客观真理、揭示事 物的本质、规律,是人类作用于自然的创造活动中,科学是认识自然、探索客观 真理、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行动指南。

而技术所承担的主 要是生产力,是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手段和存储知识、获取信息的手段3、 科学与技术知识形态不同科学主要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将纷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从众多 的假说中筛选出一种定论,使其简洁明了技术由单一到多样,它将某一种科学 知识转化为多种技术设施、工艺手段,从相同的原理中做出多种类型的设计方案4、选题方向不同科学从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矛盾、科学理论自身的矛盾、多种科学假说争 鸣等科学发展自身的逻辑中去寻找、发现和选择研究的课题目的是从中发现新 的现象和规律,要求具有理论学术意义,但不能要求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立见成 效技术主要从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建设需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事迹需要中 发现和选择所研究的课题,要求能付诸实施并产生一定的实际效益5、 成果形式不同科学成果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只要是科学发现、科学预见、科学原理等,属 于由物质向精神转化的范畴其成果形式有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等技术成果 是知识形态的东西与物质形态的东西的有机结合,它更多地表现为由精神向物质 的转化其成果形式有技术样品、模型、技术规程、设计图纸等6、 知识的评价标准不同对科学进行真理性评价。

对技术进行价值性评价科学的任务是研究解决某 个事物“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要求有所发现,从而提高人类 的认识水平,评价标准主要是判断真假问题技术的任务是研究解决人们应当“做 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要求有所发明或有所创新它的成功与否往往要受 到多种相关因素的制约,除受资源、环境、地域、社会、经济、法律等制约因素 制约外,还要接受人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习惯等因素的评价7、 管理方式不同科学是由科学共同体、通过制定行为规范来实施的,其管理是柔性的、松散 的科学是无国界的,他的知识是公有的、共享的,属于全人类技术是由国家 专利部门通过专利法来实施的,这种管理是严格的、在一定时期是保密的技术 是有国界的,未经公司或政府许可时不能够输出的科学无专利的,保密是不道 德的,而技术有专利,有知识产权,泄漏技术秘密、侵犯他人的专利与知识产权 是不道德的甚至是违法的8、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同科学家需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活跃的理论思维,要善于观察和 发现问题,勤于思考,长于推理,甘于寂寞,专心致志,默默无闻地去做学问、 做实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建树而技术专家除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 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才能和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能 力,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四、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1、 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科学向技术的转化:(1) 科学规律、科学原理通过应用研究转化为技术原理,并为技术发明提供直 接的理论要素和方法原则2) 科学实验研究中设计的实验装置和模型,可以直接成为技术发明、技术创 造的起点技术向科学的转化:技术原理和生产技术经验、方法等也可以转化为科学知识、科学原理2、 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动力技术对科学的推动作用:(1) 科学在理论上的突破为技术发展提供前提和开辟新的广阔领域,即表 现为科学对技术的定向作用和先导作用2) 科学研究对实验技术的需求推动了生产技术的发展3、 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科学与技术的职能分工是相对的,两者在很多方面是相互交叉的、相互融合 在一起的技术的“硬件”和“软件”是科学原理的载体,而科学的观念、理论 同时又构成技术的理论要素和指导思想科学需要技术支援、应用和促进,技术 需要科学指导、论证和带动两者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五、 我们对待科学和技术的态度我们既要重视科学方面的思考,也要注重培养技术上的动手能力只有将两 者有机结合,社会才能真正的健康发展下去,我们的个人素质乃至国家的综合国 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参考文献:1、 于秀彬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进历史研究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月2、 法国科学家狄德罗百科全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