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29675468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市环保核查工作经验介绍(二)本人通过近三年的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实践,以及作为环保部环保核查技术报告审核专家的工作经验总结,认为有如下一 些工作经验可供同行进行交流,主要内容如下: 一、现场核查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现场核查工作内容、深度及其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对上市公司环保核查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核查工作中要 认真对待,要以现场核查相关资料和照片作为证据;现场核查工 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生产设施数量现场核查工作开展前,要请企业提供其主体生产设施数量及型号表;根据该表,现场核查企业各主体生产设施的数量、型号 是否与企业提供的内容相符合,是否存在环保手续不全的生产设 施,是否存

2、在批小建大等问题;如:某钢铁厂提供的资料表明,二炼钢厂有转炉2座,但现 场核查却发现存在3座;结果表明是有1座转炉未办理环保手续, 需整改。2、环保设施运行需现场核查环保设施的配套建设是否齐全、运行是否正常、 净化效果是否满足环保要求、环保设施是否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步 运行等。女口:在某企业现场核查过程中,发现上料系统排气筒排尘浓 度较高,凭经验判定肯定超标(据陪同人员说此状况已有一段时 间,原因是除尘器损坏未得到及时维修),而该污染源监测报告 却表明是达标排放的;核查表明该环保设施不能稳定达标运行, 需整改。女口:某焦化厂提供的材料表明其环保设施均能做到与主体设 施同步运行;但在现场核查煤粉皮

3、带运输系统除尘设施运行记录 时,发现在上一年度有一台除尘器损坏,原因是其备件长期没有 到货,约有4个月的时间一直处于停运状态,未做到主体设施与 环保设施同步运行;企业所提供的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要求企 业进行整改,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3、危险废物处置要认真核查企业危险废物临时处置场所及控制措施。如:某钢管厂核查报告,由于现场核查不到位,对废油及含 油危险废物的临时处置场所及安全控制措施均未说明。4、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现场要认真核查各排污口标志牌、采样孔、采样平台的设置 情况,固体废物临时储存场所和主要噪声源的标志牌设置情况, 以及在线监测设施的安装及运行情况等。如:某机构提供的核查报告说明,该

4、企业设置了污水外排口 在线监测装置,其运行正常;而该企业通过治理,其生产废水已 实现零排放;污水外排口在线监测装置还说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显然错误,此结论表明核查机构现场工作不认真。5、外部信息查询1)企业网站根据企业网站宣传信息,主要查询企业组织机构,产品、产 量,主要生产设施数量、型号等信息;还应查询上市公司披露的 年度经营报告、环境质量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相关信息。 核查其是否与企业提供的有关内容相吻合。如:某企业宣传网上表明高炉为3200m3,但企业提供的资料 是1800m3;核查结果是该企业存在批小建大的问题。女口:某企业宣传网上表明该企业有1台90n?烧结机,而企业 提供的资料

5、中却没有;核查结果是此烧结机未办理环评手续。2)相关环保局网站 查询企业所属省市区/县环保局网站的相关信息,了解核查期间企业是否存在环保行政处罚、环境纠纷、环保投诉、环保督 办、环保限期治理整改等环保问题;对企业和地方环保局出具的 遵纪守法证明不能完全相信。女口:某企业地方环保局出具了企业不存在环保行政处罚、环 保投诉、环保限期治理整改等遵纪守法证明;企业也说明自己在 遵纪守法方面没有问题。但上网查询时发现,该企业在核查期间, 还存在没有按时完成的烧结机烟气脱硫限期治理项目、存在烟尘 超标排放引起的居民投诉等问题。3)互联网通过互联网,查询核查期间被核查企业是否做到遵纪守法、 有关建设项目的媒

6、体宣传信息,核查企业提供资料是否存在不实 等问题;避免出现核查工作未能发现企业存在的遵纪守法问题, 以及有关资料不实等问题。4)走访地方环保局根据环保核查要求的内容,走访企业所属地方环保局,对企 业存在的环保问题进行确认,了解企业在遵纪守法方面是否存在 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走访地方环保局,了解和收集地方有关环 保核查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保证核查工作不走弯路、确保核 查工作进度要求;目前辽宁、江苏等省有自己的一些技术要求和 管理要求。二、核查报告编写及审核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从产量变化核查环评执行情况请企业提供核查期间各年度的主要产品产量,根据设备数量.型号,以及主要原材料的消耗量,估算

7、其产品产量是否与企 业提供的资料基本吻合,进一步核查企业产量与生产设施大小的 关系是否基本符合,从而核查企业生产设施数量、型号、产能是 否存在瞒报的问题,是否存在扩大产能等技术改造项目而未办理 环保手续的问题。如:50万t/a的棒材生产线,其产量已达到100万t/红,说 明该生产线已进行了扩建改造,应核查其环保手续是否齐全。女口:某铸管厂产量,第一版核查报告为120万t/a (与原料消耗量吻合),但其仅有80万t/a项目环评批复;重新申报的 第二版核查报告产量改为80万t/a (与原料消耗量吻合),查 询企业网上披露的年度报告,其近两年产量在94-96万t/a。说 明企业和咨询机构有做假的嫌疑

8、,可能涉及到建设项目环保手续 不全等问题,需深入核查。2、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要针对建设项目环评批复或其环保验收批复意见中要求企 业进行实施或整改的内容,逐条进行核查,并进行较详细的说明, 不能简单的说:已完成、已实施。女口:某企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批复,要求企业在年底前完成 污水外排口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并与环保局监测系统联网。而 核查报告仅简单说明已完成;应说明在什么时间安装的,并在什 么时间与环保局监测系统进行了联网等较详细的情况。3、固体废物处置及利用1 )请企业提供核查期间各年度的固体废物产生种类、产生量及综合利用和安全处置措施;根据固体废物吨产品产生系数, 核算固体废物产生量统计结

9、果是否基本准确,从而确认企业固体 废物是否均得到妥善处置。女口:某钢铁厂08年铁水产量为300万吨,其综合利用和安 全处置的高炉渣量为60万吨;按炼铁产渣系数估算,高炉渣产生量应在110-140万吨左右;说明该企业高炉渣统计数据错误, 或者是有部分高炉渣未得到妥善处置,应进行认真的核查说明。2)根据核查期各年度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变化,分析变化量 是否与产量变化相吻合,核查其产生量及处置量是否基本准确; 从而确认企业是否存在部分固体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置的问题, 或者是因企业产量增加所致;而产量增加是否因生产设施发生变 化所致,进一步核查生产设施发生变化是否办理了相关环保手续 等问题。女口:某核查报

10、告是依据企业提供的危险废物转移单统计量, 说明危险废物年度产生量和安全处置量;而通过对企业危险废物 年度产生量及产能关系以及各年的产生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 某年产生量错误,核查岀企业存在部分危险废物没有得到妥善处 置的问题。3)通过行业产品生产判断危险废物种类女口:某钢铁厂有炼焦、冷轧薄板及镀锌生产,而核查报告对 焦化沥青渣、生化污泥、镀锌锌渣、废盐酸等危险废物的综合利 用及处置措施等未进行说明。4、污染物总量控制执行情况要根据企业污染源监测数据、燃料消耗量等数据,认真核算 企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情况。如:某矿山提供资料说明污染物排放满足总量控制指标要 求,但根据地方环境监测站出具的排水污染

11、物监测浓度报告及企 业排水量进行推算,其COD排放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要求。结果 是企业承认超标,需进行整改,实施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实现废 水“零”排放。如:某轧钢厂,根据地方环境监测站出具的监测报告数据推 算,其燃天然气的加热炉所排SO?总量超过总量控制指标;核查 机构认为不可能,其原因是按天然气消耗量及其H2S含量估算, 其排放的S02总量远小于总量控制指标;经与环境监测站进行沟 通,分析其结果可能是因该加热炉原为燃重油,改烧天然气时间 不长,由于加热炉内可能残留有重油,导致监测结果偏大;结果 是监测站同意再对其进行一次监测。5. 危险源的识别要认真进行企业环境危险源的识别。女口:某钢铁厂核

12、查报告,因咨询机构对行业生产不了解,未 对煤气柜、油库、酸罐等进行环境危险源的识别分析和应急预案的说明。6. 产业政策执行情况对企业生产设施的产业政策符合性要进行认真的核查。 如:某铸管公司,现有360m 246m 260ms高炉各1座,其产铁能力为140万t/a;核查报告说明:246m 260m3高炉是为50万t/a铸管配套的高炉(符合产业政策)。但246m 260m3高炉分别产生铁约40万t/a和42万t/a?合计82万t/a?大于铸 管生产需要量(耗铁水48.7万t/a ),即目前约有33. 3万t/a 的小高炉铁水用于炼钢,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246m3小高炉应 立即淘汰(产业政策要求用于炼钢的300m3以下小高炉,应在2005 年淘汰;用于铸管生产的高炉可保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