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民族风》何以风靡——基于音乐社会学的解析欧阳平方(贵州大学艺术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时下,歌曲《最炫民族风》风靡了中国的大江南北,被人们推崇为“神曲”本文从音乐社会学 理论角度探析歌曲风靡之因:其一,自身的艺术魅力:其二,迎合了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其三,在 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其四,规代媒介的推波助澜:其五,“从众”现象的“催化”作 用通过对歌曲风靡原因的分析,可以管见当下人们的音乐审美趣味正发生变迁及在后现代语境中,草根 阶层st化的崛起关键词:歌曲《最炫民族风》;音乐社会学:审美趣味:现代媒介;从众歌曲《最炫民族风》出自凤凰传奇,词曲作者是国内著名音乐人张超所写专辑《最炫民 族风》,由凤凰传奇演唱,2009年孔雀唱片出版并发行1时下,在网络上出现大量以此曲 为背景音乐的“恶搞”视频,同时这首歌也飘荡在全国的街头巷尾,人们伴着此曲而翩翩起 舞歌曲迅速蹿红,风靡中国大江南北,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同时更让“凤凰传奇组 合”在当今流行乐坛红的发紫这首歌曲究竟为何如此备受大众的追捧而迅速蹿红?是否说 明当下人们的审美趣味止发生着变迁?这些现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是值得人们深思及探讨 的,下文试从音乐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去分析这些问题。
一、《最炫民族风》自身的艺术魅力中国自远古以来就有着丰厚的音乐文化,人们通过自己“口传心授”的方式将音乐代代 相传自20世纪初叶起,由于受“西学东渐”和“欧洲音乐中心”的影响,我国的音乐文 化不断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具有“中国民族风”的音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日渐式微 音乐的流行、发展离不开“本土的”文化背景歌曲《最炫民族风》是在一种特定的民族文 化氛围中由黔籍音乐人张超所创,曲作者“黔味制造” $的曲风与我们传统的民族文化互相 关联文化的差异造就了风格多样的音乐形式以及受众群体的特定审美趣味,虽说外来的音 乐不断充斥着我们的耳朵,但真止符合中国老百姓“口味”的“音乐餐宴”还数那些具有我 们“本土”文化背景的音乐歌曲《最炫民族风》之所以深受中国老百姓的喜好,主要是它 符合了中国老百姓自己的“口味”,满足了他们对音乐的审美需求具体表现如下:其一,歌曲采用民族五声调式,符合了中国老百姓的听觉审美趣味;其二,歌曲的节奏 明快,浅显易懂,容易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情绪,并通过“体态律动” 演绎出来;其三,摆脱了单向度的民族流行乐和单向度的西方流行乐的境况,民族旋律音调 与流行说唱的相得益彰,赢得了小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喜爱;其四,歌词借用中国的古典诗词, 寓意来自于山水间以及民族元素的加入,迎合了多数老百姓的音乐歌词审美趣味,拉近了歌 曲与听众的距离,等等。
因此,这样的创作形式及演唱方式较为容易地被中国老百姓所接受二、《最炫民族风》迎合了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诚如学者曾遂今教授所说:“音乐流行是指社会上的一部分人在一定的时间内,由于受参见门度 网址:韦海滨•黔籍音乐人张超和他的“黔味制造” [J]•音乐时空,2011, (9): 33. 某种特定心理需求的趋使而追求某种特定的音乐行为方式,致使这种唱奏、听某一曲目或运 用某一风格的行为方式及其对象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扩展蔓延,并形成不同程度的社会风靡 与社会群体性狂热 3由此得知,音乐作品的广泛流行须符合一定时期内人们特定的心理需 求当下,随着文化全球化的生成与演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 社会人们的生存压力与日俱增,伴随着人们生活的精神压力也是日益增加情绪躁动、心 理失衡、忧愁压抑”等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人们极力地追寻各种解 压方式,发泄自己的内心压力和抑郁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广泛地参与、以追求感官和 娱乐刺激为特色的流行歌曲就成为大众宣泄情绪、消除忧虑、缓和冲突、松驰紧张的文化减 压方式"音乐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的音乐可以给人产生不同的心理影响,音乐可以舒缓 人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歌曲《最炫民族风》恰好迎合了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
其一,歌曲《最炫民族风》的节奏明快,旋律线条感强,女主唱玲花高亢激昂的声线, 充满朝气;曲调风格的自由奔放,带有摇滚的律动,给人带来听觉上的冲击人们在听这首 歌时,心情就会随着音乐的律动而摇摆,让人暂时抛开现实生活中的烦恼,而去感受音乐的 自由奔放,让口己疲惫的身心得以释怀,将长期积聚在心中的抑郁情绪宣泄,让自己置身在 音乐所描述的画而中,使自己在心灵上与精神上得以放松因此,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人们释放压力的需求比如:这首歌成为广场舞的必选伴奏,只要有广场舞的地方,一般都 可以听到这首歌,虽说看不到他们如此优美的舞姿,但足以看到这首歌传播的广泛性其二,歌曲《最炫民族风》中“民族风”和“中西合璧”的创作特点,激起了众人的 好奇;对凤凰传奇组合到底是不是夫妻关系,也受到众人的疑惑与好奇;加之网络上推崇其 为“神曲”的宣传以及出现各种对它“恶搞”的视频等等引发了众人广泛参与的热潮因 此,歌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们“求新猎奇”的社会文化心理以及获取娱乐消遣的社 会需求三、《最炫民族风》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们的文化认同感西方音乐文化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后,西方音乐史观的标准随即在中国传播并迅疾左 右着小国音乐的研究、教育和创作。
5进化论的观点更是反噬着小国音乐创作者思想,他们 甚至认为中国的流行歌曲就是外来西方音乐文化的“殖民地”,是西方音乐发展的前一阶段, 西方音乐就是中国音乐的“未来”,具体表现在:中国歌曲的曲调、歌词、节奏、风格、演 唱等等各个方面都在效仿西方的音乐特点,致使人们对自己传统的音乐文化缺乏认同和自 信音乐是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而“文化没有高雅、低俗之分,文化就是一种深入大众内 心的流行趋势,群体是文化的主宰者6《最炫民族风》符合了中国老百姓的音乐审美趣味, 它是在一个特定的中国民族文化氛围中,由中国黔籍音乐人张超所创,歌曲运用了中国的五 声调式音阶,曲调朗朗上口;歌词的编写加入了蒙古语言元素以及借用了中国古典诗词,寓 意来自于山水间,说唱部分的“字正腔圆”使之有别与西方的说唱;民族唱腔和西方流行音 乐的说唱相得益彰,等等,这些方面都表现出“中国民族风”的特色"中国民族风”音乐的兴起显现出当下人们的音乐观念正向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回归 在欧洲文化中心”的强烈冲击下,《最炫民族风》并没有抛弃口身的文化特色,而是吸取 西方流行音乐因素结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色,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在一定程度上 阻碍了全球文化一体化的出现,中国老百姓在听赏这首歌时可以增强“本己的”民族文化自3曾遂今•音乐社会学小几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92.4吴宗友.中国大陆当代流行歌曲发展的社会人类学分析[几民族艺术研允,2005, (6): 6.5张应华•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承与传播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博士论文,指导老师:管建华教授,2012, (6): 137.麦单•冇一种文化,叫做“凤凰传奇” [J1.流行歌曲,2011, (8): 17.信心以及文化认同感。
可见,歌曲《最炫民族风》之所以风靡中国大江南北,正是得益于它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文化认同感四、 现代媒介为《最炫民族风》的流行推波助澜歌曲《最炫民族风》迅速蹿红,当中现代媒介的推波助澜是功不可没,而现代媒介最 终是要通过人的传播行为活动得以生效在音乐文化的动态结构中,人的音乐传播行为时 促成该结构充满内在活力的基本条件没有人的音乐传播活动,就没有社会音乐生活,也更 说不上人类社会的音乐文化 7人们通过各种视频分享网站、社交网络以及网络的“恶搞”, 将《最炫民族风》冠以“神曲”的头衔变的名副其实其一,视频分享网站是“神曲”(《最炫民族风》)的缔造者据笔者统计,截止2013 年4月30日,国内视频分享网站的三大元首“我乐”、“优酷”、“土豆”与《最炫民族风》 相关的MV分别有34717个、25041个、13370个,对其原版的点击率分别为88649次、79021 次、20378次,由此可见,这些数量的惊人度视频分享网络具有平民化、广泛性、交互性、 任意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征,它加强了人们对这首歌的互动参与性,使歌曲的受众面扩 大,加快了 “神曲”(《最炫民族风》)风靡中国大江南北的步伐。
其二,各种社交网络是“神曲”(《最炫民族风》)风靡的催化剂社交网络的平民化、 渗透力强等特征使它在我们生活中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不随时刷 微博,不更新自己的社交网站(包括脸谱、人人网以及一切类似网站)上的状态,仿佛就无 法与时代接轨,无论上学还是上班,只要生活中有互联网,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一定离不开社 交网络的影响”正是通过这些微博、人人网、博客等社交网络的转发、转载、传播,使得 《最炫民族风》变得家喻户晓,“催化”使它受到大众的热捧其三,网络的“恶搞”、明星效应以及草根阶层的互动成为“神曲”(《最炫民族风》) 的“扬声器”时下,网络的“恶搞”已成了一种流行、娱乐的趋势,这些“恶搞”显现出 草根阶层文化的崛起,这种崛起打破了那些正统的、主流的观念,自由的解构了主流意识形 态,在后现代主义社会和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促进了 “文化多元化”局面的出现因《最炫民族风》节奏明快、带有舞曲风格的旋律,很容易模仿,而成为一首“百搭 神曲”各种模仿、恶搞版的《最炫民族风》比比皆是迈克尔•杰克逊、王菲、五月天、 Super Junior等明星们都“跳”起了 “神曲”《最炫民族风》,掀起了一股“民族风”热潮。
明星效应的“推介”,引领了网民广泛参与对它的模仿、恶搞,出现了各种版本如:烤羊肉 串版、电信员工版、家庭主妇版、刑警版、老大爷版等等,甚至连猩猩、鸡、牛等动物都疯 狂加入各种模仿、恶搞的视频在网络平台中广为流传、与日俱增,类似于“扬声器”,将 “神曲”的渗透力发挥到极致五、 “从众”现象加速了《最炫民族风》的流行音乐流行的本质是社会中人们音乐行为的连锁性感染和模仿,是个体迫于外界群体的 压力而产生的一种自我心理强制,即“从众”行为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从众”现象是个 体在群体中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在知觉、判断、信仰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小多数 人一致的现象⑷歌曲《最炫民族风》在2(X)9年刚“亮相”时,并没有获得大众的追捧而迅速走红然 而,时隔三年,这首歌突然蹿红,网络上的各种高度赞评,各路明星的“推介”,各种模仿、 恶搞视频的层出不穷,各种版本的翻唱,等等,使得听赏《最炫民族风》成了当下的一种流7曾遂今•音乐社会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246-247.8薛严淮是“神曲"的真正打造者一一从《江南Styled看互联网的强大推动力[N]•科技口报.2012-10-20 (2)・ 曾遂今编著•音乐社会学[M]・北京:中国传媒出版社,2010: 97.10孙时进编著•社会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01.行、一种时尚。
《最炫民族风》飘荡在全国的大街小巷,人们伴随着歌声翩翩起舞,引起了 强烈的社会效应在这种语境中,原先对这首歌感到陌生的群体,因产生“从众”的心理也 会去极力地追捧这首歌曲在此影响下,便加快了《最炫民族风》的流行步伐,且拓展了它 的受众群体六、结语音乐是一种文化中的音乐,它的流行绝对不是出于偶然歌曲《最炫民族风》的迅速 蹿红,正是得益于它自身的艺术魅力、迎合了现代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 了人们的文化认同感、现代媒介的推波助澜以及“从众”现象的“催化”作用,使得这首歌 曲迅速的火热,被人们推崇为“神曲”,受到人们的极力追捧和模仿,风靡中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