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丰田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9590107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州市丰田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漳州市丰田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州市丰田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州市丰田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漳州市丰田中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

2、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

3、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

4、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 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

5、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这主要是由于地方决策层有着盲目追赶的心态。B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D

6、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截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3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参考答案:1. B2. D3.(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1. A项也考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其犯了

7、夸大事实的毛病,很多城市都是“崭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人都有追赶的心态,不单地方决策层。C项考对句子的理解,也是考信息筛选。其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应是从“明朝”开始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D项考对句子的理解。其犯了夸大事实的毛病。原句中只是说“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2. “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出现在第三段段首,是第三到六段的中心句。A B C三项都在其范围内,自然可作为证据。而D项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3. 示例:在现代化进程中,在借鉴西方城市化过程中,在运用现代化科技基础上,尽量保留传统的建筑和历史文化遗迹,保留原有文化特征,显现城市特有的文化魅力。

8、(1分)(重点没有落到“如何”一词上)认清追赶先进国家与旧城拆迁之间的不同,宣扬中国本土的建筑理念与历史文化,设立机构从事于保护城市传统,提高民众素养,保护文化根基。(0分)(没有结合全文)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南宋的时候,词作有一个主题是“国破家亡”,面对这种局面大家有一个正统的文化反应,于是发展出辛弃疾这一类作品,他们的快乐或不快乐大概也都围绕着这件事。可是另外一方面,在大家不能抗拒这样一个主题的时候,有一类艺术创作者反而躲到了另一个状态,而这样的状态在当时并不是很容易被接受的。甚至今天我们也会觉得,南宋时期抗金的文学才是正统,岳飞等人的作品才是应该受到尊重和提倡的东西。可是

9、,也许我们应该以一个比较持平的看法,去看待姜夔这一类文学家。不仅因为他在音乐上的创造为宋词提供了新的视野,还在于他的作品中表现了战争以外新的内容毕竟人不是只为战争活着的。辛弃疾很明显一直有北伐的意愿,一直到老,一直到死,都把它作为生命最高的、激昂的追求。可是姜夔在走过同样的都市(比如扬州)的时候,他感受到的东西可能是月光、荷花。令人为难的是,你如果是在亡国的情绪里面,应该看不到月光,也看不到荷花,这是一个矛盾。在文学或艺术的创作上,受到时局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看待时局的方法会有所不同,有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把辛弃疾和姜夔放在一起来看南宋,希望能得到一个两面的看法,你可以喜欢辛弃疾

10、,或喜欢姜白石,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偏废,两部分都要照顾到。辛弃疾一生都与政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年纪轻轻就开始做官,而且做得不错,是南宋朝廷中主战派的代表。南宋有主战派与主和派,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主战派是忠臣,主和派是奸臣,似乎没有任何讨论的余地了。然而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倡思考,作为一个教育者,应该提供更多的东西让对方了解,使他的选择更多一点。好的文化与历史教育应该是即使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可是也要让别人知道。辛弃疾一直是朝廷里的主战派,他的文学也和他的政治观点密切相关,处于一种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状况。事实上辛弃疾并没有北伐中原,没有完成自己的志愿,可是他在文学的世界里不断以此作为动

11、力,发展出了非常动人的力量。文学其实很有趣,它大概是对现实世界中所受伤痛的一种慰藉。如果当时辛弃疾带领大军渡淮北上,把金兵杀得片甲不留,他的文学世界恐怕又是另外一个景象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辛弃疾文字里的悲壮是和他的失败、挫败感相关的,当然这不是他个人的失败,而是因为南宋当时无法对抗北方强大的军事势力。在后来的历史当中,辛弃痰是特别被推崇的,推崇的背后,有一部分动机是文学,有一部分不是。辛弃疾是一个好的诗人,他在文字运用上、在结构上、在整个情感的表达上,都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可是很多书在谈辛弃疾的时候,歌颂的不是他的文学,而是他作品中的政治性。(节选自蒋勋说宋词,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12、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南宋时期正统文化是以“国破家亡”为主题的,辛弃疾是这一文化的典型代表。B. 用持平的看法看待姜夔,有一点原因是他音乐上的创造为宋词提供了新视野。C. 辛弃疾的文学和他表达政治观点不相同,体现了慷慨激昂、热血沸腾的状况。D. 辛弃疾其人其作被人们推崇,不是因为他的文学而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政治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首先将辛弃疾与姜夔比较,提出看待文学家应该用持平的态度这一观点。B. 作者用辛弃疾做官做的不错和主战的态度来证明辛弃疾一生与政治关系密切。C. 作者反复强调辛弃疾是主战派,既证明他的作品慷慨激昂,也证明了他是忠

13、臣。D. 作者在文中还提出了作为一个教育者在文化与历史教育中要提倡思考的观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学大概是对现实世界中所受伤痛的一种慰藉,由此作者认为辛弃疾文字里的悲壮和他的失败、挫败感相关。B. 作者肯定了辛弃疾是一个非常好的诗人,依据是辛弃疾在文字运用上、在结构上、在整体情感表达上都很好。C. 在作者看来,与姜夔一类的文学家相比,岳飞等人的作品是南宋抗金文学的正统,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提倡。D. 作者把姜夔和辛弃疾放在一起看南宋,希望得到一个两面的看法,你可以喜欢任何一个词人,但是不能偏废。参考答案:1. B 2. C 3. C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作者反复强调辛弃疾是主战派,既证明他的作品慷慨激昂,也证明了他是忠臣”错误,从文中来看,作者反复强调辛弃疾是主战派,是为了说明“好的文化与历史教育应该是即使我不喜欢某些东西,可是也要让别人知道”“辛弃疾一生都与政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的文学也和他的政治观点密切相关”,选项对材料的分析偏离了文章的中心。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15、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与姜夔一类的文学家相比,岳飞等人的作品是南宋抗金文学的正统,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提倡”错误,文章第一段说的是“甚至今天我们也会觉得,南宋时期抗金的文学才是正统,岳飞等人的作品才是应该受到尊重和提倡的东西。可是,也许我们应该以一个比较持平的看法,去看待姜夔这一类文学家”,从“会觉得”“可是”等词语来看,作者认为应该用持平的看法去看待姜夔这一类文学家,选项对作者的观点分析有误。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