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zh****71 文档编号:229586223 上传时间:2021-12-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宿州市符离中学2021年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9分)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句诗出自诗经,其中的“苹”指的是蒿类植物。这就是科学家屠呦呦的名字的由来。或许是巧合,在诗经产生近三千年后,这位叫“呦呦”的女科学家和她的研究团队,从青蒿中发现了专门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这种药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作为一名生药学专业的学生,屠呦呦考入北大医学院时就和植物等天然药物的研发应用结下不解之缘,她1955年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时,正

2、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屠呦呦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作出了贡献。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屠呦呦被任命为“523”项目中医研究院科研组长。项目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由于恶性疟原虫对氯喹为代表的老一代抗疟药产生抗药性,如何发明新药成为世界性的棘手问题。要在设施简陋和信息渠道不畅通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对几千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但这些

3、看似难以逾越的阻碍反而激发了她的斗志,通过翻阅历代本草医籍,四处走访老中医,甚至连群众来信都不放过,屠呦呦终于在2 000多种中草药中整理出一张含有640多种草药、包括青蒿在内的抗疟单验访集。可在最初的动物实验中,青蒿的效果并不出彩,屠呦呦的寻找也一度陷入僵局。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为何古人将青蒿 “绞取汁”,而不用传统的水煎熬煮中药之法呢?,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改变原来的提取方法。1971年,屠呦呦课题组终于在第19l次低沸点实

4、验中发现,以低沸点溶剂乙醚来提取有效成分,明显提高了青蒿防治疟疾的效果,也大大降低了其毒性。这种编号为19l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青蒿萃取液作用于人类身上是否安全有效呢?为了尽快确定这一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勇敢地充当了首批志愿者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在当时没有关于药物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评估程序的情况下,这是他们获得信心的唯一办法。在自己身上实验获得成功之后,屠呦呦和她的课题组深入到海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2l位感染了Plasmodium vivax和Pfalciparum这两种疟原虫的患者身上试用之

5、后,发现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临床效果出奇之好,使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的病人很快退烧,血液中的疟原虫也很快消失。屠呦呦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提取青蒿中的有效成分,确定这种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1972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一157的活性成分,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抗疟疾的有效药物。屠呦呦说:“青蒿素能够在疟原虫生命周期中任何一个阶段将其杀灭。”屠呦呦研究小组最初进行临床测试的药物形式是片剂,但结果并不太理想,后来改成一种新的形式青蒿素提纯物的胶囊,由此开辟了发明一种抗疟疾新药的道路。1973年,屠呦

6、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好得多。生物学家和医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约瑟夫?戈尔斯坦曾说,生物医学的发展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发现,二是发明创造。而屠呦呦作为一位植物化学家,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却有幸同时通过这两种途径发现了青蒿素及其抗疟功效,开创了人类抗疟之路上一个新的里程碑。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得被看做诺贝尔奖“风向标”、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大奖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这是中国生物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的世界级大奖。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

7、治病救人的魔力。屠呦呦说,她只是一个普通的植物化学研究人员,但作为一个在中国医药学宝库中有所发现,并为国际科学界所认可的中国科学家,她为获奖感到自豪。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文章以诗经开篇,以描写青蒿作结,不仅增强了传记的文学色彩和可读性,而且也暗示了屠呦呦的思想品质。 B、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治疗方法的描述给了屠呦呦启发,使她意识到可能是煮沸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开始进行低沸点提取实验。 C、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为了得到用青蒿萃取液治疗疟疾的信心,在自己身上进行实验,不仅表现了他们献身医学事业的决心,也反映出当时我国医学研究的

8、条件之差。 D、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将在青蒿中提取的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后经进一步提纯研制出一种强抗疟药物“双氢青蒿素”。 E、“氯喹”是青蒿素药物出现之前的老一代抗疟药的代表,它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显著。(2)屠呦呦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分点概括。(6分)(3)从屠呦呦的“抗疟”之路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1)A 3分;C 2分 (B.文中说的是“屠呦呦意识到可能是煮沸和高温提取破坏了青蒿中的活性成分”。D.“双氢青蒿素”不是从天然青蒿素中提纯而来,而是人工合成药物。E.说“氯喹”的“抗疟”效果“远不如青蒿素药物

9、显著”于文无据。)(2)追求真理、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勤勉尽责、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朴实无华、吃苦耐劳的务实态度。(3)示例:成功需要坚持不懈、团结合作、继承发展。(2分) 在“抗疟”这漫长的攻关岁月中,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无怨无悔,锲而不舍。经过190多次失败,才提取出青蒿素,这表明要想成功,需要经得住挫折和失败,要不惧艰难,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在“抗疟”之路上,屠呦呦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漫长浩大的工程是“523”团队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团结合作完成的。这表明现代科学研究需要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并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证明了中医中药是个巨大的医药宝库,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医研究,可

10、以取得成功,造福于人类。(观点2分,每一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健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

11、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手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

12、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观。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

13、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他们朝那村庄走去。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也随之颠簸一下,相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倒地上的。而且,在拉车的过

14、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有删减)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 老头子垂着头袖着手打盹儿,老太婆躺在车尾睡觉,老马也抽空打个盹儿,这些描写都为老太婆出现意外和没及时察觉埋下伏笔。D. 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小说

15、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责怨对方的心理,这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5. 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 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 C 5. “凄凉”表现为人生的悲苦无常:儿子两次入狱,老太婆猝然离世,老头子晚年孤单、凄凉;“温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深情: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与老两口相依相伴,令人感到温暖。 6. 从手法上看:运用了拟人手法,将马人格化,使得马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强化情感。从表达效果上看:用“马”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们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

16、阅读体验,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4. 试题分析:A项,“让读者对老马、老人、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分析有误。开头如特写镜头,引出本文的主人公和老马。B项,“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分析有误, “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是对两位老人的外貌描写,反映出两位老人情绪低落,内心饱含无奈和愁苦。D项,“责怨对方”分析有误,文中突出的是老头子和老马的自责。点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段落的探究,也有对写作技巧的鉴赏。其中A项分析小说开头段的作用,B项鉴赏小说中的外貌描写,C项鉴赏小说中的写作手法,D项分析小说中的心理描写。解答此类题的方法:通读全文,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