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文档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7.59KB
约4页
文档ID:229474797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文档_第1页
1/4

可编辑修改WORD版本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文档 分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可以是:原子、离子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不同)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① 分子之间有空隙 ;②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 剧烈 ,物质扩散也就越 快 (4) 用分子观点解释: 若将 50 毫升水和 50 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毫 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空隙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克服其他分子对他的引力,离开液面进入空气的过程,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沸腾的微观解释:一方面处于 液体表面 的分子要离开液体进入空气,另一方面,液体 内部气泡壁上的分 子也要离开液体沸腾比蒸发 剧烈 得多的汽化现象,同时也认识到两者在本质上是 相同(一样) 的 6、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 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 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 物理 变化 注意: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 是 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 体运动的结果, 不属于 分子的热运动 7、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 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质量是 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 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的变化而改变 2、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 Kg 。

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 吨=1000 千克 1 千克=1000 克=106 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g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 150g , 成人:50Kg —60Kg , 大象 6t ; 一只公鸡 2Kg ,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 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 度盘中央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 (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 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③ 称量: 物品称量值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左物右码(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右盘加砝码或是向右移动游码,如果是指针偏右,则要减砝码。

称量时绝对不可用平衡螺母来调节平衡) ④读数: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玻璃器皿) ⑤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向左移动) 思考:有位粗心的同学错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问,此时物体的质量如何求算? 将上述公式变为右盘物体质量=左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若砝码磨损了(变轻),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如果砝码生锈了(变重),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第三节物质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一般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密度的公式:ρ= m/v(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1)对于同种物质: ρ是一个定值,m 与v 成正比,ρ的大小与 m、v 无关 (2)对于不同种物质: 当v 相同时,m 越大的ρ 越大(ρ 与m 成正比) 当 m 相同时,v 越大的ρ 越小(ρ 与 v 成反比) 水银的密度为13.6103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 1 立方水银的质量是13.6103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或克/立方厘米(质量/体积单位就可) (2)两者的关系: 1 克/立方厘米=1000 千克/立方米 1 千克/立方米=110-3克/立方厘米 (3) 水的密度:1103千克/立方米或1 克/立方厘米 (4)单位转化: 1 毫升 = 1 立方厘米 = 110-6立方米 1 吨=1000 千克=1106克 1 毫升 = 110-3升 1 升=10-3立方米 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固体):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 m; 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 v;形不规则且不溶于水的固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定 ③计算ρ=m/v (3)测量步骤(液体):①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并称重M1②倒掉 V 体积液体③称量剩余液体质量M2④计算 液体密度ρ=(M1-M2)/V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3)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一个质量为 158 克,体积为 50 厘米 3 的铁球,问:这个铁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 部分的体积是多大? 方法一:如果V 实m 物则物体是空心的 m=ρV = 7.9 克/厘米3 50 厘米 3 = 395 克 > 158 克 方法三:如果ρ实7,溶液呈碱性, 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测定物质酸碱性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使用方法: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试 的溶液,滴在 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看与哪种颜色最接近,从而确定被测溶 液的 pH根据 pH 便可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注意:用过的玻璃棒要再次使用的话,先要用蒸馏水冲洗 “” “” 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4 / 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