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29446082 上传时间:2021-12-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成语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成语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成语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成语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成语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成语故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成语故事 中考课外文言文复习 2015年(二)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 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解释:】牖(ydu):窗户。施(y 1):延伸。还(xu cn):掉转。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施尾于堂于: _ (2)弃而还走走:_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_ 19、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叶公好龙”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2

2、分) 17. (1)在,到(1分)(2)跑(1分)18 ?这个叶公不是真的喜欢龙,(只是)喜欢那表面上像龙而实质上不是龙的东西。(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19 ?叶公“弃而还走”的根本原因:他只是表面喜欢龙,而并非真正喜欢龙。(1分)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那些热衷于幻想而并非脚踏实地(或表里不一、 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1分 2016年(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 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止: 18?把

3、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_ 1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 _ 初中阶段所 学的文言故事“_ 说明了类似的道理。(2分) 17.(1)从(2)停止 18.像这个样子去寻剑,(1分)不也是很糊涂吗!(1分) 19 ?做事不要拘泥固化,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1分,意近即可。)河中石兽(1分) 【2017年南宁市二模】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解释】:逆:违

4、抗 19、“狐假虎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讽刺什么?(2分) 讽刺了借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借着职务的权力作威作福,招摇撞骗的人。 文言成语小故事 (一)孟母戒子(韩诗外传)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 解释諠:因为分心而遗忘。裂其织:割断她自己织的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弓丨刀裂其织弓丨:_ 自是之后是 :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 译:_ 3、结合文 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故事给了我们

5、什么启示?(2分) 孟母是一个有教育智慧,教子有方,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伟大母亲。 学习必须持之以恒,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将半途而废;父母教育孩子要采取适当的方法,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二)买犊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人有卖某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犊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犊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楚人和郑人各应该汲取什么教训?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饰以玫瑰以:_ 郑人买其犊而还其珠而: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可谓善卖犊者,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_ 3、故事中的郑人注

6、重的是什么?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郑人只注重外表和形式,不注重内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分清主次,学会取舍,不要本末倒置,过分追求形式,反而会喧宾夺主,埋没内容,适得其反 (三)惊弓之鸟 异日(1者,更羸(g eng l(2)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 有间,雁从东方来,更羸以虚发而下之。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3)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群也, 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发而陨也。” 【解释】:

7、(1)异日:往时,从前。(2)更羸(g e ng e i):战国时的名射手。(3)孽:通“蘖”,病,孤独。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更羸以虚发而下之以:(2)其飞徐而鸣悲徐: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王曰:先生何以知之?”译文: 19、“惊弓之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比喻受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它启示我们做人做事要光明磊落,品行端正,方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 (四)螳螂捕蝉(说苑)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

8、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吴王欲伐荆伐:_ 乃罢其兵乃: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文章中的年轻人是个怎么样的人?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头脑灵活,善于借物说理的人。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否则就会把自己陷入 困境中。 (五)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9、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吾矛之利之:_ 以子之矛以: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 3、这个故事讽刺什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讽刺那些 2 分)比喻言语、行动或想法前后不一,互相抵触 言行不一致,前后不协调的人告诫我们做事说话皆应 三思而后行 (六)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太行山),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

10、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 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方北面而持其驾北面:_ 我欲之楚之: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译:_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七)三人成虎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去: _ 庞恭从邯郸反反: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对人对事不能轻信多数人说的,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做事要善于调查研究,不要轻信于他人。 4 /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