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再别康桥》的技巧 朗诵《再别康桥》的技巧 朗诵《再别康桥 》的技巧 朗诵诗歌 需要了解: 1、写作的背景 2、诗歌的结构特点 3、重点词语 的运用 4、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再别康桥诗的背景 诗人 1928 年秋重到英国再次来到剑桥大学这时徐志摩 已经与妻子张幼仪离婚, 而林徽因也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从此林徽 因成为徐志摩梦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个完美身影徐志摩娶了社交名媛陆小曼 徐志摩在北平教书, 而陆小曼坚持留在上海, 于是徐志摩只得经常在平沪两地奔 波1931 年 11 月 19 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机从南京飞向北平,飞机在山东党 家山上空撞山炸毁,诗人也遇难身亡 一、诗的写作特点 :再别康桥的三美形式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 全诗中选用了云彩, 金柳, 夕阳, 波光, 艳影, 青荇, 彩虹, 青草 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 共七节, 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 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 人 说 ...... 作 者 通 过 动 作 性 很 强 的 词 语 , 如 招 手 荡 漾 招 摇 揉 碎 漫 溯 挥 一 挥 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 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 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四句,每句字数并不多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 列,错落有致,在整齐中又有变化,给人以美感 二、诗人的思想感情 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 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徐志摩在剑桥 大学读书时候深爱着才貌双全的林徽因, 但是始终没能成为眷属 林徽因与梁启 超的儿子梁思成结婚他的再别康桥就是回忆在剑桥大学时的美好时光 康桥的一切, 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 千缕柔情、 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 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激情 附: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作品简介 《再别康桥》 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 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 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 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 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 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介绍 徐志摩(1897 年 1 月 15 日—1931 年 11 月 19 日),现代诗人、散文 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诗人先后就读 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 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 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 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 年成立新月社1924 年任 北京大学教授 1926 年任光华大学、 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 年更名为南 京大学)教授。
1930 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 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 年 11 月 19 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 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