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复习及备考策略

高****
实名认证
店铺
PDF
547.55KB
约15页
文档ID:228867852
九年级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复习及备考策略_第1页
1/15

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复习及备考策略?一、分析近几年化学试题的特点1.1 关注信息获取和加工能力,考查学生学习的潜能1.2 强化实验考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1.3 引领课改,渗透科学探究二、实验探究题型的复习策略2.1 研究教材,吃透新课程标准2.2 增强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2.3 选择科学的复习方法,上好探究实验复习课2.3 怎样上好探究实验复习课2.3.1 问题质量是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关键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选题是设计的核心,一般角度有:一、异常实验问题;二、物质组成的分析研究;三、物质的制备;四、反应原理的研究;五、物质性质的实验研究1.(8分)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02) 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实验 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 _实验 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 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查阅资料】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02时, 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又进行了猜想猜想 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 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结论A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人试管中_,猜想 A 正确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人试管中_,猜想 B 错误【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分析,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原创问题是设计探究型复习课的中心环节,问题的角度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科学猜想 ; 二、评价角度;三、创新和改进的角度四、关注综合问题的设计2.3.1.1 重视猜想问题的设计所谓科学猜想应该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及反应的合理性角度进行综合猜想。

一般猜想从内容上分四个角度:猜想未知产物、猜想未知性质、猜想异常原因、猜想未知成分等2(8 分)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或,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方案 1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白色物质为 Na2O 方案 2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 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白色物质是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明显现象【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 得到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3.1.2 加强评价问题的设计评价问题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有:是否紧扣猜想?是否巧妙的糅合信息提取?是否有思维深度?是否具有化学学科的特点?阅读信息的能力是重要的探究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是开展探究性实验中必备的应用能力。

产生问题,寻找解决,产生猜想,寻求突破,在这些过程中,资料支撑必不可少,因此,寻找信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探究性实验问题设计的根本要素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2.3.1.3 创新和改进的角度设计问题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一、简约,即实验装置、流程、操作等是否简单,可操作;二是绿色,即是否环保?是否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子利用率)?是否节约能源?三是经济,即是否利用低附加值原料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四是科学,即设计的方案或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是否代表了最新的发展趋势或潮流等3(9 分)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 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一: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 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实验二:小明用右图装段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 A 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填化学式 ),A 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 实验二 ” 不需要 B 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填“支持”或“不支持”) ,请说出你的理由:小芳认为, 从环保的角度看, “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处理的方法是4 (7 分)小亮发现 :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 40%)时,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浓度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对此展开探究:第一组实验:取5 只集气瓶,编号为、,分别装人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 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三组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见下表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集气瓶编号收集的 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l0 20 30 40 50 3l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微亮亮很亮复燃复燃很亮很亮复燃复燃复燃很亮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一个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填“是”或“否)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瓶中空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最低为%时,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时集气瓶中氧气分数是%(计算结果保留整数)注意:若答对、两小题将奖励4 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 分 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下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 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 去 编 号 为 、 、 的 实 验 同 理 , 第 二 组 实 验 可 以 省 去 的 实 验 编 号为。

2.3.1.4 关注综合问题的设计综合性问题是探究性实验问题的高级环节,是思维层次的最高级,能力要求的高层次,这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定量数据的反思;实验环节的改进;所需数据的判断;误差问题的分析;流程问题的重组等5(12 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有一次活动的内容是:对一包干燥的红色粉末组成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有关问题教师提醒 】它由 Cu 、Fe2O3、Fe(OH)3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提出猜想 】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只有 Cu 只有 Fe2O3 只有Fe(OH)3 是 Fe2O3、Fe(OH)3的混合物是 Cu 、Fe2O3的混合物是 Cu 、Fe(OH)3的混合物【资料获悉 】 (1)2Fe(OH)3Fe2O3 +3H2O (2)白色无水CuSO4遇水变蓝(3)Cu 在 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2FeCl3 Cu 2FeCl2 CuCl2【探究思路 】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设计实验加以甄别,先分别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Cu 等,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其组成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实验探究 】(1) 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 28-1 进行实验。

结果无水CuSO4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号)(2)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乙同学另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观察,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乙同学认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和,而丙同学认为只能排除猜想,你认为的观点正确(填“乙”或“丙”) 3)丁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称取该粉末 5.0g 装入硬质玻璃管中,按图28-2 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CO 气体,过一段时间后再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完全后, 停止加热, 仍继续通CO 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反应前后称量相关装置和物质的总质量,其数据如下表: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 反应前反应后组玻璃管和红色粉末的总质量为 37.3 g 玻璃管和固体物质的总质量为 36.1 g 组洗气瓶和所盛溶液的总质量为 180.0 g 洗气瓶和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83.1 g 【交流讨论 】(1)在装置 A 中先通 CO 气体的作用是。

2)应该选择组的实验数据计算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最终计算结果表明:该红色粉末的组成是猜想中的第组(填序号) 3) 写出 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中观察到A 装置中的现象为4) 为了防止溶液倒吸, 本实验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 和 B 的连接处?(填“需要”或“不需要” ) ,理由是反思评价 】 戊同学指出:从环保角度,图28-2 装置有严重不足之处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拓展延伸 】有同学提出丁同学上述实验中的CO 还可以用H2代替, 并将图 28-2 中 B 装置换成盛有碱石灰(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的干燥管, 来确定该红色粉末的组成,你认为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 2.3.2 课堂结构是探究型实验复习成功的基石探究性实验复习课的设计适宜从定性到定量,由定量到实验反思,由实验反思到数据反思及应用等环节,一般探究型实验复习课的设计流程为:关联性实验话题的选择-猜想问题设计 - 验验证设计 -实验评价 -定量讨论 实验反思2.3.3 培养定量意识是探究型实验复习课深度的体现定量实验一般以样品纯度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化学组成的确定、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等为多,精心设计定量实验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定量意识,从而提升学生实验复习的思维品质。

在设计定量探究课题中,应注意课题的思维张力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更多关注学生生成,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的培养6 (7 分)小亮对课本中C和 CuO反应的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以下是他进行实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