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8858292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3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一单元草原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古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这么深,怎么舍得分别呢?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上相互倾诉惜别之情。体会到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课后练习那些小丘的线条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答:把草原拟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答:采用比喻。把各色的衣裳,疾驰群马,飘舞的衣带比作

2、一条彩虹,写出了蒙古人民身穿节日盛装远迎来客。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老舍 (18991966) 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代表作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交流(中西友谊之路)资料袋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 丝绸之路 ” 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3白杨 作者托物言志、借

3、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C含义深刻的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

4、特点,外在特点:高大挺秀内在特点:本性正直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9 页 - - - - - - - - - -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借白杨树勉励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不软弱突然, 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暗喻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

5、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沉思 : 由树想到自己的孩子,有自己想到了孩子的未来。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暗指白杨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出神沉思: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从爸爸介绍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树具有挺直、坚强、 哪儿需要就哪儿扎根、不怕环境恶劣等特点。爸爸介绍白杨树的同时,也在表

6、达着自己的心:我要像白杨一样建设好边疆,我的孩子也要像白杨一样不怕困难,茁壮成长,将来建设好边疆。微笑:听到孩子们关于白杨树的争论,那么天真。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严肃:与孩子们谈白杨树的特点,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作者1924 年生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乐观向上第二单元牧童 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乐村居 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牧童(唐)吕

7、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意:广阔的原野上绿草如茵,晚风中,悠扬的笛声时断时续。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吕岩字洞宾知所终。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 - 诗意:一条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

8、开了伞,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杨万里 (1127 1206) 字廷秀( 今属江西 ) 人。 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大家之一。清平乐 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诗意:一间矮小的茅草屋坐落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到屋里有人操南方口音带着醉意互相逗趣取乐, 是谁?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大儿子在溪的东边锄豆田里的草,中儿子在编织鸡笼。最讨人喜欢的是淘气的小儿子,他卧在溪边剥莲蓬。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 今山东济南 )人。有稼轩长短句。6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

9、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B 作者在文中 “默默地想, 慢慢地写” 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 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看骆驼咀嚼 1 4 想象铃铛作用59 想替骆驼剪毛 11 14 追问骆驼去处 15 16 对童年的眷恋之情。课文中,骆驼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有趣 情趣 美好7祖父的园子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8童年的发现作者:俄国费奥多罗夫A

10、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B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产生疑问,就去请教老师, 老师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引出了人是怎样来的,我进入了痴迷的思索,并大胆猜想,最后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D 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答:一语双关: 1、讲出了科学发展过程中某些真实情况,如哥白尼等都有这样的遭遇。2、用幽默自嘲的方式表达对此事的看法,谁让我是重大发现呢?被老师轰出教师也不足为奇了。

11、9儿童诗两首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 -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第三单元10杨氏之子 A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

12、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C古文翻译: 在梁国, 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他的儿子九岁,很聪明。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 就叫他的儿子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D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 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机智的驳斥了孔君平,又是他无言以对。二是他用幽默的语言回答,表达了他应有的礼貌。从中可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或: 1、抓住别人话中的要害,用对方的方法反驳对方,让对

13、方陷入两难选择。2、用否定的话语更委婉,表示应有的礼貌。E杨氏子的特点: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1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A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B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答:晏子使楚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结构严谨C晏子:机智、勇敢、爱国晏子说的话妙在哪里1、 没有选择余地要楚王打开城门 2 、以贬低自己来贬低楚国 3 、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是因为楚王治

14、国无方,造成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坏人。12半截蜡烛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13打电话A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B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第四单元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 - 14再见了,亲人 A 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B 课文描写了1958 年中国人

15、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 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C大娘: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E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答: 首先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表达密不可分的亲情。中间叙述送别的情境和追忆难忘的往事。结尾以充分肯定的语气的反问句结尾。抒情与叙事相结合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表达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热爱之情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

16、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用反问的语气表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厚情谊。15金色的鱼钩 A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B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C“金色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D“灿烂的光芒”指的是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16桥: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主要内容:洪水来了,老汉以自己的威信,果断地指挥村民们安全撤离,到达安全的地方。而老汉和他儿子却牺牲了。B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舍己为人跨越死亡的生命桥永不倒塌的桥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木桥开始发抖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桥在洪水的冲击中、 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笔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