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应用题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8827863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应用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应用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应用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应用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应用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应用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乘法-连乘应用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乘法 - 连乘解决问题单位:高淳县淳溪中心小学姓名:芮秀荣邮编:211300 课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简解 “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其他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相比,此类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往往更便于进行不同的组合,因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更加灵活。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初步理解了乘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进行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

2、的策略意识,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今后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经历用两步连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感受从已知条件出发或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思考都能有效地确定解题思路,并能用连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灵活组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3. 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探索的意识, 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和主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3、、难点 1. 教学重点:能对获取的信息作出正确分析,用连乘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设计理念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学生学习的使合作者;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动手实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和谐的氛围中获取知识,确立学习的信心。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共分五个环

4、节: (1)激活经验、初步感知。通过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提取信息,提出问题为进一步探索解决的方法作铺垫;(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由自己独立思考、再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既能展现学生的原始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听取别人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识,这样,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都得到了培养。(3)尝试应用,理解深化。通过系列练习,使学生对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4)灵活运用,拓展内化。通过学生所熟悉、感兴趣的游戏形式组织练习,不仅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领悟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5)回顾总结,体验价值。 教学过程 一、激

5、活经验、初步感知1. 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云思考、解决。2. 创设情境。多媒体呈现小红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乒乓球的片段:小红买了6 袋乒乓球,每袋5 个,然后将画面定格在“一个乒乓球标价2 元”上。3. 收集信息。从刚才的影片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发言。4. 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相互议议)例如:(1)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2)买 1 袋要多少元?(3)这些乒乓球一共要多少元?等等。谁能解答。(指名口答)5. 出示例题。你能把刚才了解到的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说一说吗?学生自由表述题意。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6、-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选择出示: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 元,小红买了 6 袋,每袋 5 个,一共要用多少元?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 组织探究。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2. 汇报交流。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解决方法?各小组自由汇报,教师边听边板书。解法一 :52=10(元) 106=60(元)问:你是怎样想的?教师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看图理解:5 表示什么? 2 呢?“每袋 5 个

7、”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 元”这两个条件的直接联系吗?根据这2 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知道了买一袋乒乓球的价钱,就可以求出什么? (买 6 袋乒乓球要用多少钱?)教师接着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钱?再算买6 袋乒乓球要用多少钱?)解法二 :56=30(个) 302=60(元)问:你是怎么想的?教师继续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多媒体辅助。问:6 表示什么? 5 呢?根据“每袋5 个”和“买了 6 袋”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什么问题?(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知道了 6 袋一共有多少个个乒乓球以后就可以求出什么?(买 30 个乒乓

8、球一共要用多少元?)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 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买 30 个一共要用多少钱?)如果学生还有其它算法,比如:26=12(元)125=60(元)教师应该让学生说一说他的计算依据。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可以是:假设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 袋一共要 12 元,实际每袋有 5 个,所以再乘 5,那就是买 6 袋乒乓球所需要的钱数。如果学生表述不

9、了这样做的理由,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也能算出正确的结果,但计算的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自己去相互说一说。如果说不通的情况下最好不用这种方法。3. 小结反思。(1)问:解法一先算什么?解法二呢?小结: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计算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相互检验。(2)继续提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刚才解决的是什么样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小结: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观察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条件,然后找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条件看能求出什么?再进一步解答。 )三、尝试应用,理解深化1、 “想想做做”第 1 题。(1)收集信息:多媒体演示小松鼠、小兔

10、、小猫各运了2 筐苹果,每筐苹果重20 千克。从画面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学生 1:每筐苹果重 20千克。学生 2:每辆小车装 2 筐苹果。学生 3:这里一共有 4 辆小车。学生 4:要求的问题是一共运苹果多少千克?(2)提问:有直接联系的信息是哪些?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先求出什么?(3)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学生汇报。(4)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答案,重点说一说不同的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正确算式: 2420 或 2024 =820 =404 =160(千克) =160(千克)同学之间再进行相互交流、检查。2、 “想想做做”第 2 题。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11、-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1)引导学生看图,进行仔细观察,获取有效的解题信息。有几排兔笼,每排有几个兔笼?每个兔笼中有几只小兔?(2)学生独立解答。(3)集体交流评议。正确算式: 643 或 346 =243 =126 =72(只) =72(只)如果有学生直接列出算式:612=72(只) ,也可以。3、 “想想做做”第 3 题。(1)可以先算什么?也可以先算什么?(2)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3)问:如果我们的教学楼上也这样摆放花

12、盆,那一共需要多少盆花?四、灵活运用,拓展内化“超市购物”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周末到超市去买东西,多媒体呈现超市里的购物片段与画面:一些物品的单价及数量牛奶:一箱 18 袋,每袋 2 元;饮料:每箱 24 听,每听 3 元;方便面:每箱 30 包,每包 2 元;铅笔:每袋 10 支,每支 5 角;活动要求:按6 名学生一个小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轮流推选售货员和顾客,其余同学按照顾客的购物需求进行计算,再由售货员来判别对错。五、回顾总结,体验价值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感到疑惑的地方?什么样的解题方法你感觉比较熟练?2、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课后请留心观察, 找出数学问题后进行解答,再想想从中学到了什么。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5 页 - - - - -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