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爬山教案范文6篇

上传人:wd****9 文档编号:228827041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爬山教案范文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爬山教案范文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爬山教案范文6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爬山教案范文6篇关于爬山教案范文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爬山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爬山教案 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从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教学准备:爬山虎的实物、资料、课件(爬山虎触着墙时,怎样一脚一脚

2、的向上爬)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脚?(猪脚、狗脚)这些都是动物的脚。那你们见过不会走路的植物也长脚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篇文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并齐读)二、交流资料,检查预习。1、集体交流课前布置搜集的资料:(1)叶圣陶的资料。(2)爬山虎的资料。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茎上、叶柄、触角、痕迹、逐渐等词语卡片,指读,开火车领读。(生字用红色标出)(2)指导书写难写字。在田字格中书写叠、痕、逐3、课文主要内容。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这篇课文重要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

3、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4、小结过渡:孩子们你们的预习非常充分到位,都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细读这篇文章,好吗?三、指读理解,读文精讲。1、指名按段读文,正音。2、想一想: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预设:课文先介绍了爬山虎的叶子,再介绍爬山虎的脚和它怎么样向上爬的)3、自读爬山虎的叶子那一段,体会爬山虎的叶子特点,抓重点子理解。例句: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叶子的特点;绿、整齐均匀;从一顺儿没有也说明作者观察得认真,语言准确。(大屏幕出示爬山虎的叶子排列)4、指导朗读:读出

4、绿得特点。5、交流汇报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它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1)实物观察: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与文中语言对应。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枝状、六七根:一个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体会语言的生动与准确,也体现出作者观察的细致。(2)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往上爬的?(抓住动作词:触、变、巴、拉、紧贴一系列词语清楚地写出爬山虎爬墙的过程。)和同桌交流交流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集体交流,老师配以图示(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呢?对比学习:没触着墙萎了,没有痕迹触着墙的变成灰色,相当牢固6、从刚才的学习当中,你有什么体会?预设:知道(1)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向上爬的;(2)作者观察细致;(

5、3)不是一次观察而是长期观察。小结:观察不但要用心,还得细心和有耐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也要像作者那样处处留心观察。四、指导朗读,回归整体1、文章语言生动优美,请你用心的、美美地读一读,体会爬山虎的特点。2、读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2、继续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3、积累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事物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听写:爬山虎、均匀、重叠、空隙等10个词语。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蛟

6、(jioyio)龙蜗(wuw)牛痕迹(ji j)波(b p)纹爪(zhu zho)子茎(jing jng)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学法指导。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略)2、学法指导: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时要让学生按照学过的方法进行:A:先把整篇课文读一读,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B:然后一部分一部分认真地阅读,了解每部分的内容。C:再把各个部分的主要意思归纳总结,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积累语言,指导背诵。1、文章语言精炼生动,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交流喜欢的原因。留待课后积累在读书笔记上。2、指导背诵: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反复读的基础上,按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如:第2自

7、然段可让学生找出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的叶子,帮助记忆前后的内容,进行背诵。再如:3、4自然段,要指导学生找出重点词语帮助记忆,然后熟读背诵。(可自背,同桌或小组合作背诵,检查)读写结合,练习仿写。1、用第一人称,说说写写爬山虎脚的自述2、布置学生观察一种动物或一种植物,把最有特点的部分写下来。3、指导书写观察日记。附板书设计:6爬山虎的脚观察细致位置:茎上样子:形状:细丝,像触角颜色:嫩红语言生动爬:触变巴拉贴像蛟龙的爪子变化:没触墙:枯萎触着墙:灰色牢固爬山教案 篇2学习目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爬山虎

8、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二)讲读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三)讲读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3小结: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四)讲读第五自然段1齐读第五自然段。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明确:(1

9、)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2指名背诵。(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秘密。(八)布置作业1用舒服、均匀造句。2课后3、4题。(九)板书设计25爬山虎的脚爬山教案 篇3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生词。(2)自渎课文,重点学习本课第1、2段。(3)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然后学习如何去观察一个事物。(4)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教

10、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2)通过对词语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教学难点:爬山虎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动物会爬墙吗?然后那有没有会爬墙的植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会爬墙的植物。教师板书爬山虎的脚二、初读课文,解疑,学习生字。1、自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生词,并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2、可见出示本课生字,生词,学生读,师纠正3、读课文,找出课文的哪几段写了爬山虎的脚。4、教师讲解本课体裁说明文。三、讲读课文。、课文的1、2自然段写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A、个别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写什么?B、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C、齐读思考:你能从

11、这两句话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讲读第2段、A、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什么?B、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每句话写什么?C、叶子颜色的美表现在哪里?D、叶子的均匀、整齐表现在哪里?、导读。A、爬山虎叶子的颜色变化。B、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颜色很美。C、爬山虎的叶子长的很整齐。D、爬山虎的叶子的很均匀。E、当风吹过,满墙的叶子也很美丽。4、理解:拂漾5、齐读课文,个别读6、归纳短意。四、背诵第二自然段。五、小结,准备下课。爬山教案 篇4教学目标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教学重点:作者是怎样围绕爬

12、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教学难点: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脚。)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时看见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叶子)那你们仔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设计意图:拿自己和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二、整体感知课文,理清叙述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注意这样两个问题:

13、(1)圈出课文的生字新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什么?2、检查交流:(1)请认为自己是学习最认真的一个同学当小老师,领读词语。嫩绿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漾起 拂过 叶柄 蜗牛 紧贴 蛟龙 【设计意图:学生当小老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2)你读懂了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生长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很美丽。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的生长位置、样子、形状。第四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第五自然段写了爬山虎脚的变化。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1、读第一自然段,你从“满是”“一大片”中体会到了什么?(爬山虎长得很茂盛,能爬。)3、

14、欣赏爬山虎爬到岩石、屋顶、墙上的图片。四、布置作业,重视语言积累1、抄写词语2、背诵课文3、4自然段。爬山教案 篇5教学目的: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3、激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持不懈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2、说说我跟父亲爬山时学到了什么。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流利,不读破词破句。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3、出示本课生字。1)指名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15、。2)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4)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字旁加上自己的感受。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2、个小组内先互相讨论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出代表发言。3、个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4、小组内互相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喜欢的语句。5、划分结构段。第一自然段(1):父亲在一个夏日的清晨带我去爬山。第二段(2-7):在上山途中父亲告诉我其实能不能爬上山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尽了力。第三段(8-9):在下山去中,父亲告诉我大自然的没不只是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朵去听,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左后用脑子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