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28821798 上传时间:2021-12-24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22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说课稿一、倍数和因数一、 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 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2)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情感、价值目标:2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3)教学重

2、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4)教学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二、 谈设计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 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 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三、谈教学过程:(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用 12 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2)教学概念、正反

3、促成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 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 4=16,18 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 才说到 12、18 是 3 的倍数(板书: 3 的倍数),3 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 这两个数呢?” 组织交流: 3 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4、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25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 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 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做出 “6 是倍数 ” 的正确判断之后,并不简单换章,而是以此为契机“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 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

5、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 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 所有的因数吗?”(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请学生板书,学生评价, “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介绍给大家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 36=36 36 1=36 2 18=36 36 2=18 3 12=36 36 3=12 4 9=363 6 4=9 6 6=36 36 6=6 (6)自主不失指导,掌握不失总结如:提问: 5 为什么不是36 的因数?(因为36 5 不能整除,有余数)小结:不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数就不是

6、这个数的因数。小结:我们即可以从乘法算式,也可以从除法算式找到一个数的因数。提问:那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从36 的因数、 15 的因数这两个例子又有什么发现?总结: 对于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它们是不同的,但通过乘法算式、除法算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的。四、教学板书(略)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稿倍数和因数 ,五年级 ,说课稿 ,人教版 ,因数 ,倍数,希望对你有帮助!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说教材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生以前虽然接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的认识,要

7、上升到理性认识还有一定难度。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 。这节课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长方体和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25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这是下一步学习体积单位进率的基础,更是以后学习容积的基础。因此,长方体

8、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必须掌握熟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 * 作,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重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理解体积公式的意义。二、说教法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好奇心促使他们什么事都要自己去动手尝试。而他们的思维特点又一般都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 再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因此要引

9、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己有,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手段 :学生动手 * 作,同时配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三、说程序这部分内容分3 课时进行教学。 第 1 课时教学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第 2课时教学长方体、 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第 3 课时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任何新知识都是以原有知识体系为依托,因此在复习中我设计了如下内容来为新课做好铺垫。1.什么叫体积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用学具手势或其他方式描述出1 立方厘米 ,1 立方分米 ,1

10、 立方米分别有多大。2.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利用动画演示把它们切割成棱长1 厘米的小正方体,请学生说一说他们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是怎样知道的。从中使学生体会到长方体、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1 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这时学生就会产生疑问:生活中遇到的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问题,多数不能切开来数,这种方法在实际生活中行不通,又该怎么办?这样就在学生心里形成了一种悬而未决的状态,一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出这节课要学习的“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强烈愿望。(二) * 作想象,探索公式。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11、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25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 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作,首先吸引学生,刺激感官,启迪思维,提高兴趣,在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也是引导学生的思维逐步由形象走向抽象。具体的过程是: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棱长1 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边摆边

12、在表格里记录:长、宽、高和体积(2)汇报交流,学生在事物投影上演示讲解,教师依次板书在表格中。(3)请学生观察所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充足的讨论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各抒已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共同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长 宽 高。(4)用字母表示公式,要注意书写形式的指导。(5)完成例1,学以致用,加深理解。(6)利用关系,类推公式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并且在刚才的实验* 作中,也有学生摆出了正方体,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够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注意的是用字母表示公式时,使学生明确三个a相乘

13、也可以写成a3,3 写在 a的右上角。(三)巩固练习,扩展应用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1 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3 页的 “ 做一做 ” 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 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掌握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2.做第 33 页 “ 做一做 ” 的第二题, 巩固刚学过的 “ 立方 ” 的知识, 要使学生弄清, 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 如果发现学生把3 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

14、及时纠正。3.完成练习七第1 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4.完成练习七的第7 题,要注意这道题算式的运算顺序。5、拿出课前准备得长方体物体,同桌合作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学生明确求体积应先量出它的长、宽、高,再进行计算。这样设计,既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长方体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 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总结全课,质疑解惑。(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 内化的过程, 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回顾与反思的习惯。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

15、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25 页 - - - - - - - - - - 精品学习资料 - - -p d f 精品资料 - - - - - - - - - - - - - -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下面我将从 “ 说教学理念、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 六个方面来说课。一、本课的教学理念有:1、以学生发展为本,着力强化主体意识。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变“ 学数学 ” 为“ 做数学 ” 。3、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过程,让学生经历知

16、识的形成过程,感受验证、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二、说教材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是义务教材六年制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内容。这部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约分、通分的基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知规律,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 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相等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习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三、说教法树立以 “ 以学生发展为本” 、“ 以学定教 ” 、“ 教为学服务 ” 的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引导自学、 合作探索相结合法,让学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但大小相等的分数,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在知识的巩固阶段,我还采用组织练习法,当然以上这些教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本着“ 一法为主, 多法为辅 ” 的思想,我将多种教法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