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供参考

上传人:W**** 文档编号:228725679 上传时间:2021-12-2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供参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备课供参考(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四年级 数学 科目 备课人:周洪新 检查签字: 课 题四则运算(一)1预授课时间2015年 月 日所属单元一单元:四则运算页码第1、2页教 学目 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 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 学准 备课件情境图、

2、ppt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2师: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3师: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二、探究,加减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2学生独立解题,展示解题过程:3板书:加、减法定义4师: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计算?5感知算式中各部分数据的名称三、全班交流,明确关系1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2小组讨论并

3、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整理总结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另一加数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数学书P3 练习一 五、课堂总结1师:通过学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2学生交流。3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相互学习、鼓励进步、促进健康的发展)教后反思: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四年级 数学 科目 备课人:周洪新 检查签字: 课 题四则运算(一)2预授课时间2015年 月 日所属单元一单元:四则运算页码第4页教 学目

4、标1、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在练习探索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 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 学准 备练习题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P4练习一第1-5题教后反思: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3四年级 数学 科目 备课人:周洪新 检查签字: 课 题四则运算(一)3预授课时间2015年 月 日所属单元一单元:四则运算页码第5、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

5、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2、在探索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运算本质。3、在用抽象文字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难点:表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ppt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出示主题图,理解图意,收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2、提出相关数学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一共插多少枝花?二、自主探究乘、除法定义。1.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6、能够解决吗?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4、板书乘法定义,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5、解决问题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6.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板书除法定义,理解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三、订正交流,明确关系1、乘、除法各部分到底有怎样的关系?2、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3.整理总结:(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相反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数学书P6做一做2、基本练习,巩固新知。(1)下面

7、各题应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数学书P7 练习二 1)蜗牛每小时可爬行5m,6小时能爬行多少米?120支铅笔,每12支装一盒,可以装几盒?蜗牛6小时爬了30m,平均每小时爬行几米?一头大象的体重是5600kg,正好是一头牛的8倍。这头牛重多少千克?(2)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2.综合练习:判断:(数学书 P8 9)已知,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 ( )(2) ( )(3) ( )(4) ( )五、课堂总结:1师:通过学习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你知道哪些关系你能说说吗?2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能说说你的心得、收获以及不足吗?教后反思:0的运

8、算4四年级 数学 科目 备课人:周洪新 检查签字: 课 题四则运算(一)4预授课时间2015年 月 日所属单元一单元:四则运算页码第6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0的运算的意义,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2、在探索0的运算的意义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感悟0的运算的本质。3、感受数学的内在逻辑性、规律性,体会数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ppt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口算引入(1)100+0= (2)0+568= (3)078=(4)154-0= (5)023= (6

9、)128-128=(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二、新授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小结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四、作业P8页第

10、710题五、课堂小结、板书设计:关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0能否做除数?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数。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029=0 0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76=0 023=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教后反思: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5四年级 数学 科目 备课人:周洪新 检查签字: 课 题四则运算(一)5预授课时间2015年 月 日所属单元一单元:四则运算页码第9页教学目标1、体会“小括

11、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PPT。教 学 流 程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视算(1)7230

12、 (2)175254(3)4046 (4)481822课件辅助,显示结果:(1)7230 (2)175254(3)4046 (4)481823订正小结,板书课题:四则混合运算一二、经历过程,感受作用1、出示例题PPT学校航模小组男生有12人,女生有4人,美术小组是航模组的2倍。2、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生:美术小组有多少人?3、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同学们自己将算式写下来,计算一下。(学生独立完成)(1)122+42 (2)(12+4)2 (3)12+424、分析、比较以上三式三、深入研究,完善发现1继续出示PPT:合唱组有64人,美术组的人数是航模组(

13、4人)和篮球组(12人)人数和的2倍,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 2、(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方法一: 64(12+4)2方法二: 64(12+4)2) 方法三: 64(12+4)23、师生共同逐一比较以上几种64(12+4)26416264322 总结:中括号和小括号一样,也能改变题目中的运算顺序。4、学生尝试概括运算顺序。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按什么顺序运算? 5、总结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课件出示: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6、介绍有关“括号”的数学史。小括号“( )”是公元17世纪由荷兰人古拉特首先使用的。中括号“ ” 是公元17世纪由英国数学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大括号“ ”,又称为花括号。大括号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在1593年首先使用的。四、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